312(渐进)班2011年11月第一讲(第一课):诗词的声韵简介——辽东野鹤
312(渐进)班2011年11月第一讲(第一课):诗词的声韵简介——辽东野鹤
312(渐进)班2011年11月第一讲(第一课):诗词的声韵简介——辽东野鹤
本帖最后由 辽东野鹤(蛇) 于 2011-11-29 19:07 编辑
312(渐进)班2011年11月19日9点、20日19点30开始上第一次正课
312班讲课总题目:
初识诗词格律 笨手拙编:辽东野鹤(东北虎)
前序:我们312班的朋友大多是工作忙、事情多,没有多少时间上网的朋友,从实际出发,我讲的课程总题目是:《初识诗词格律》
“初识诗词格律”,是我特为我们“渐进班”简编的讲义,因为是简说浅谈,不是深、细的大论,只是将诗词最为基本的格律等有关知识做些介绍与简单讲解。较适合初学者,对具有深厚基础的朋友来说,大多内容就是复习了。
312渐进班讲义:
前几讲计划安排如下表:
第一讲(第一课):诗词的声韵简介——辽东野鹤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两个字“声、韵”。
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刘公坡(清末民初诗词研究学者)。 第一节:四声
四声,古今有所不同,主要是新旧声韵有所不同。分别述下:
一.现代四声:
小学时首先就接触普通话的基础即学习汉语拼音,ā、 á、 ǎ、 à,ē、é、ě、è等。四声分为:
一声 即阴平,如ā、ē等;二声,即阳平 如á、é等;三声,即上声(上 shǎng 读晌)如ǎ、ě等;四声,即去声 如à、è等。中华字典等工具书就是按国家有关法定的文件为编写依据的。
从物理学来说,我们的听觉感到了由振动所产生的波,那就是声。单位时间内震荡次数越多,也就是频率越高,听到的声也高;反之则振频低,则声低沉。
当声随时间延长频率不变地连续发出的声音,就显一声即阴平声,如“仙”;当声随时间延长频率变高(震荡加快)就显二声即阳平声,如“贤”;当声随时间延长频率稍降短促立即转为升高,就为三声(上声),如“显”;声随时间延长而频率下降,即显去声,如“现”。
以一首诗为例: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用普通话的汉语拼音声调分析一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阳去阴阴去,阳阳去上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去阳阴上去,去去阴阳阳。
【阴,即阴平,阳,即阳平】
用拼音标声符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 / / \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 \,\ \ ― / /。
再来一句:并用一二三四声标注
山红水绿
阴阳上去
一二三四
—/ ∨\
以上介绍了现代四声,下面介绍古代四声。
二.古代四声:
这里的古代四声是旧韵的一种,是指中古汉语语音为基础的。
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大多的老版本有这样记载:辨四声歌诀如下: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用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对于平声,古代四声里没有严格开分阴平和阳平声。将其放一起了。
古四声中的上声与去声,与现在的上声、去声基本相同。
入声,现在的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用常规的汉语拼音标注不出。
在南方的方言中还部分保留一些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
我前年到杭州及金华,还特意向当地人请教了,但我的听力差些,也没学会。
后来他们说,你的轻音部分稍微重点,还有第四声的在短促些,虽然不一样,但也就接近入声了。
我们中诗大的叶吟校长(湖南人),入声基本是去声短促的变音,而白云边老师(湖南湘潭人)发入声又是一样,还有点接近阳平和上声。他们虽然都是湖南的,还保留点入声,但却是不一样的。
刘公坡这位老先生,是用打鼓声来说明的: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为平声。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声为“董”,是为上声。若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为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是为入声。
现代有些学者认为:入声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
从上可知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现举几个古代四声按“平上去入”之序例于下:
东董冻笃 同动洞独 空孔控哭 蒙蠓梦木 隆拢弄陆 钟肿种烛
松悚宋粟 容拥用浴 江讲绛觉 知指志质 时氏侍日 诗矢试失
医矣意一 基几记吉 私史肆率 离里利律 微尾未物 非诽沸弗
鱼禦御月 渠拒讵掘 居举锯厥 枯苦库阔 途杜度夺 吴午护活
孤古故割 西洗细膝 梨礼例栗 迷米谜密 佳解戒黠 排摆败拔
如今入声已经派入三声,即放到了平声、上声、去声的行列了。有关古今四声下面还会涉及到。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四声,就是四种声调。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前边所讲的现代四声与古代四声,已经说到了这个问题。现代四声可以参见《新华字典》和《中华新韵十四韵》;古代四声可以参考《平水韵》、《词林正韵》等。
《平水韵》、《词林正韵》都是旧韵(主要是中古汉语语音);《中华新韵十四韵》是新韵,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这些是诗词用韵的工具。以后还会发来一些。
《中华新韵》可参见: 312(渐进)班辅助教材——《中华新韵十四韵》请打开链接:http://asdfg.5d6d.com/thread-2735-1-1.html
【休息10分钟,然后讲第二节】
各位老师学友:下面讲第二节。
第二节:韵
韵,可以做出很多解释,但本节不去涉及过多。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一.从现代汉语拼音韵母来看“韵”(新韵)
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还"东"dō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还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大家看看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韵脚(律诗及律绝逢偶句押韵,以后会讲)和韵母是什么? 【大家发来,现在暂时允许插话,请积极发言】
【补充:摘录一段19日9点多钟讲课时,对话的记录: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4:38
IU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5:31
西楼朋友 再仔细看一下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5:48
哦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5:57
U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6:21
错了,但鼓励。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6:30
哦
F2-落迫文盲(714926406) 9:56:56
OU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7:33
落迫文盲 回答正确
共性部分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7:57
奥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8:18
liu 是liou的简化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8:26
嗯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9:42
共同点都是ou】
看到了吧?韵脚是“流”字和“楼”字。韵母都有个ou。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等,如:如ia,ua,ie,üe 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现在的音韵可以查看《中华新韵》,这是跨世纪后的一部新韵工具书。请见312班栏目里的辅助教材。
二.格律诗的旧韵
旧韵,分为上古韵(也叫老古韵,老版本称为“古韵”)与中古韵。
按上世纪即2000年之前的老版本,特别是清末民初之前,将很大一部分的中古汉语语音的声韵称为“今韵”。
上古韵(老古韵)是以五音十二律做基础及其发展的韵律为规范的;而中古韵特别是老版本的“今韵”,在写诗填词中是以《平水韵》、《词林正韵》等为规范的。(老版本的“今韵”也是旧韵)
在古代的古体诗中,有好多就是用了上古韵来押韵的,是与格律诗不同的。可以将八庚九青十蒸一东二冬都放在一起押韵的,押的是五音中的“宫”音。
在格律诗词中,如唐诗的大部分与宋词是押的旧韵中的“平水”与“词林”,即老版本的“今韵”,现在成为“旧韵”了。
我们中诗大参与的“2011年岁末网络二十四坛诗词联赛”中对写诗填词的要求,就是使用“旧韵”中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
我们学习格律诗,很大一部分是以旧韵中的平水韵为主的,旧韵掌握了,新韵就较为好办了。填词,也是以旧韵中的“词林正韵”为基础的。日常说的旧韵,一般是指中古汉语语音为基础的音韵,以“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为代表的。
以后再遇到让你使用旧韵时,1.写诗,你就用“平水韵”;2.填词,你就用“词林正韵”。这回初学者可以知道了吧?
换句换说,指定了写诗要求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含《词韵简编》),那就是让我们使用旧韵。初学的朋友,知道了吧?
“二十四坛诗词联赛”就是这样要求的。
在旧韵中,较为不好掌握的,就是一些入声字,以前没办法,就是看书,逐渐熟悉吧,另外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中,有入声字表。在网络时代,就方便多了。
同样的一首诗或词,用平水或词林与普通话或《中华新韵》标声调是不同的。还以登鹳雀楼【唐-王之涣】为例:
【新】新韵;【符】新韵符号之意;【旧】旧韵;【记】旧韵标志;用记号◆表示入声。
【诗】白日依山尽,
【新】阳去阴阴去,
【符】/ \ ――\ ,
【旧】入入阴阴去,
【记】◆◆--\ ,
【诗】黄河入海流。
【新】阳阳去上阳。
【符】/ / \ ∨ /
【旧】阳阳入上阳。
【记】/ /◆ ∨ /
【诗】欲穷千里目,
【新】去阳阴上去
【符】\ / ―∨ \,
【旧】入阳阴上入,
【记】◆/ ―∨◆
【诗】更上一层楼
【新】去去阴阳阳
【符】\ \ ― / /
【旧】去去入阳阳
【记】 \ \ ◆ / /
由于旧韵的平声包括阴平与阳平,所以旧韵的声调标识的符记号时,也可以将阴平和阳平的符记号表为“平”、或用“—”标示。
如:
【诗】欲穷千里目,
【旧】入阳阴上入,
【记】◆/ ―∨◆
也可以
【诗】欲穷千里目,
【旧】入平平上入,
【记】◆——∨◆ 或【记】◆平平∨◆
大家看到了吧,这首诗里的“白”和“一”在新韵里是平声;而在旧韵中则是入声。
有的词牌正格多是入声字押韵的,如满江红。以岳飞的词为例: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上面韵脚带有星号*的字,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是入声字。
不在韵脚的:发、激、十、八、莫、白、踏、肉、渴、拾等也是入声。
有关韵的发展成形及变化,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有许多韵书,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在当代特别是跨世纪后,新韵开始得到普及。当前是新旧韵双轨并行,但不是混行。
要注意两点:1.在一首诗中,不能新旧韵混用;2.用新韵的,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新韵”二字。不加“新韵”二字的,就被看成是“旧韵”。也就是说。旧韵不用标注。
有关旧韵可以参见中诗大5d6d论坛312(渐进)班的栏目中辅助教材。
(一)312(渐进)班辅助教材——平水韵:链接:http://asdfg.5d6d.com/thread-2728-1-1.html
(二)312(渐进)班辅助教材——词林正韵:链接:http://asdfg.5d6d.com/viewthread.php?tid=2736&extra=
以上简介了格律诗的新、旧韵。下面介绍平仄知识。
休息10分钟。然后讲下一节
诸位朋友,下面讲第三节。
第三节: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
平,即平声,就是声调不升不降(振荡频率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平直地延续。
仄,就是不平,出现了升降状态。
因为前边讲了四声,对平仄也就好懂了。
平,无论是新韵还是旧韵,都是平声,只是新韵的普通话中分为阴平和阳平。
仄,在普通话(新韵)里,是上声和去声;在旧韵里,仄,包括上、去、入声。
诗词中的平仄,如: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对照前边标的声调,这次是将平声不变,将上、去、入标列为仄声。
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是交错着,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以上是用汉字表示的。
平仄在有些诗词韵谱书中,是用符号表示的:
平声是用一横“―”,也有的用圈“○”表示。
仄声,用一竖“丨”,还有的用实心的小圆“●”表示。
举例:《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唐·宋之问】
离宫秘苑胜瀛洲,
――丨丨丨――(平),
别有仙人洞壑幽。
丨丨――丨丨-。
岩边树色含风冷,
――丨丨――丨(上),
石上泉声带雨秋。
丨丨――丨丨-。
鸟向歌筵来度曲,
丨丨―――丨丨(入),
云依帐殿结为楼
――丨丨丨――。
微臣昔忝方明御,
――丨丨――丨(去),
今日还陪八骏游。
-丨――丨丨-。
以上是按平“-”、仄“丨”标注的。
看如上的偶句尾韵脚都是平声,律诗一般只用平声押韵。【虽刘长卿、白居易等也写了仄韵律诗,是为个别罕见现象,此处不谈】
诗韵共有106 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其中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因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无别他意。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盐十五咸
律诗(绝)押韵使用平声,都在这30个韵部中。详见平水韵。
本帖最后由 辽东野鹤(蛇) 于 2011-11-29 19:07 编辑
312(渐进)班2011年11月19日9点、20日19点30开始上第一次正课
312班讲课总题目:
初识诗词格律 笨手拙编:辽东野鹤(东北虎)
前序:我们312班的朋友大多是工作忙、事情多,没有多少时间上网的朋友,从实际出发,我讲的课程总题目是:《初识诗词格律》
“初识诗词格律”,是我特为我们“渐进班”简编的讲义,因为是简说浅谈,不是深、细的大论,只是将诗词最为基本的格律等有关知识做些介绍与简单讲解。较适合初学者,对具有深厚基础的朋友来说,大多内容就是复习了。
312渐进班讲义:
前几讲计划安排如下表:
第一讲(第一课):诗词的声韵简介——辽东野鹤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两个字“声、韵”。
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刘公坡(清末民初诗词研究学者)。 第一节:四声
四声,古今有所不同,主要是新旧声韵有所不同。分别述下:
一.现代四声:
小学时首先就接触普通话的基础即学习汉语拼音,ā、 á、 ǎ、 à,ē、é、ě、è等。四声分为:
一声 即阴平,如ā、ē等;二声,即阳平 如á、é等;三声,即上声(上 shǎng 读晌)如ǎ、ě等;四声,即去声 如à、è等。中华字典等工具书就是按国家有关法定的文件为编写依据的。
从物理学来说,我们的听觉感到了由振动所产生的波,那就是声。单位时间内震荡次数越多,也就是频率越高,听到的声也高;反之则振频低,则声低沉。
当声随时间延长频率不变地连续发出的声音,就显一声即阴平声,如“仙”;当声随时间延长频率变高(震荡加快)就显二声即阳平声,如“贤”;当声随时间延长频率稍降短促立即转为升高,就为三声(上声),如“显”;声随时间延长而频率下降,即显去声,如“现”。
以一首诗为例: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用普通话的汉语拼音声调分析一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阳去阴阴去,阳阳去上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去阳阴上去,去去阴阳阳。
【阴,即阴平,阳,即阳平】
用拼音标声符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 / / \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 \,\ \ ― / /。
再来一句:并用一二三四声标注
山红水绿
阴阳上去
一二三四
—/ ∨\
以上介绍了现代四声,下面介绍古代四声。
二.古代四声:
这里的古代四声是旧韵的一种,是指中古汉语语音为基础的。
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大多的老版本有这样记载:辨四声歌诀如下: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用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对于平声,古代四声里没有严格开分阴平和阳平声。将其放一起了。
古四声中的上声与去声,与现在的上声、去声基本相同。
入声,现在的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用常规的汉语拼音标注不出。
在南方的方言中还部分保留一些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
我前年到杭州及金华,还特意向当地人请教了,但我的听力差些,也没学会。
后来他们说,你的轻音部分稍微重点,还有第四声的在短促些,虽然不一样,但也就接近入声了。
我们中诗大的叶吟校长(湖南人),入声基本是去声短促的变音,而白云边老师(湖南湘潭人)发入声又是一样,还有点接近阳平和上声。他们虽然都是湖南的,还保留点入声,但却是不一样的。
刘公坡这位老先生,是用打鼓声来说明的: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为平声。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声为“董”,是为上声。若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为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是为入声。
现代有些学者认为:入声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
从上可知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现举几个古代四声按“平上去入”之序例于下:
东董冻笃 同动洞独 空孔控哭 蒙蠓梦木 隆拢弄陆 钟肿种烛
松悚宋粟 容拥用浴 江讲绛觉 知指志质 时氏侍日 诗矢试失
医矣意一 基几记吉 私史肆率 离里利律 微尾未物 非诽沸弗
鱼禦御月 渠拒讵掘 居举锯厥 枯苦库阔 途杜度夺 吴午护活
孤古故割 西洗细膝 梨礼例栗 迷米谜密 佳解戒黠 排摆败拔
如今入声已经派入三声,即放到了平声、上声、去声的行列了。有关古今四声下面还会涉及到。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四声,就是四种声调。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前边所讲的现代四声与古代四声,已经说到了这个问题。现代四声可以参见《新华字典》和《中华新韵十四韵》;古代四声可以参考《平水韵》、《词林正韵》等。
《平水韵》、《词林正韵》都是旧韵(主要是中古汉语语音);《中华新韵十四韵》是新韵,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这些是诗词用韵的工具。以后还会发来一些。
《中华新韵》可参见: 312(渐进)班辅助教材——《中华新韵十四韵》请打开链接:http://asdfg.5d6d.com/thread-2735-1-1.html
【休息10分钟,然后讲第二节】
各位老师学友:下面讲第二节。
第二节:韵
韵,可以做出很多解释,但本节不去涉及过多。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一.从现代汉语拼音韵母来看“韵”(新韵)
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还"东"dō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还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大家看看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韵脚(律诗及律绝逢偶句押韵,以后会讲)和韵母是什么? 【大家发来,现在暂时允许插话,请积极发言】
【补充:摘录一段19日9点多钟讲课时,对话的记录: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4:38
IU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5:31
西楼朋友 再仔细看一下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5:48
哦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5:57
U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6:21
错了,但鼓励。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6:30
哦
F2-落迫文盲(714926406) 9:56:56
OU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7:33
落迫文盲 回答正确
共性部分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7:57
奥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8:18
liu 是liou的简化
A11-月满西楼(1174084896) 9:58:26
嗯
院长-辽东野鹤<feilongshe@qq.com> 9:59:42
共同点都是ou】
看到了吧?韵脚是“流”字和“楼”字。韵母都有个ou。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等,如:如ia,ua,ie,üe 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现在的音韵可以查看《中华新韵》,这是跨世纪后的一部新韵工具书。请见312班栏目里的辅助教材。
二.格律诗的旧韵
旧韵,分为上古韵(也叫老古韵,老版本称为“古韵”)与中古韵。
按上世纪即2000年之前的老版本,特别是清末民初之前,将很大一部分的中古汉语语音的声韵称为“今韵”。
上古韵(老古韵)是以五音十二律做基础及其发展的韵律为规范的;而中古韵特别是老版本的“今韵”,在写诗填词中是以《平水韵》、《词林正韵》等为规范的。(老版本的“今韵”也是旧韵)
在古代的古体诗中,有好多就是用了上古韵来押韵的,是与格律诗不同的。可以将八庚九青十蒸一东二冬都放在一起押韵的,押的是五音中的“宫”音。
在格律诗词中,如唐诗的大部分与宋词是押的旧韵中的“平水”与“词林”,即老版本的“今韵”,现在成为“旧韵”了。
我们中诗大参与的“2011年岁末网络二十四坛诗词联赛”中对写诗填词的要求,就是使用“旧韵”中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
我们学习格律诗,很大一部分是以旧韵中的平水韵为主的,旧韵掌握了,新韵就较为好办了。填词,也是以旧韵中的“词林正韵”为基础的。日常说的旧韵,一般是指中古汉语语音为基础的音韵,以“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为代表的。
以后再遇到让你使用旧韵时,1.写诗,你就用“平水韵”;2.填词,你就用“词林正韵”。这回初学者可以知道了吧?
换句换说,指定了写诗要求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含《词韵简编》),那就是让我们使用旧韵。初学的朋友,知道了吧?
“二十四坛诗词联赛”就是这样要求的。
在旧韵中,较为不好掌握的,就是一些入声字,以前没办法,就是看书,逐渐熟悉吧,另外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中,有入声字表。在网络时代,就方便多了。
同样的一首诗或词,用平水或词林与普通话或《中华新韵》标声调是不同的。还以登鹳雀楼【唐-王之涣】为例:
【新】新韵;【符】新韵符号之意;【旧】旧韵;【记】旧韵标志;用记号◆表示入声。
【诗】白日依山尽,
【新】阳去阴阴去,
【符】/ \ ――\ ,
【旧】入入阴阴去,
【记】◆◆--\ ,
【诗】黄河入海流。
【新】阳阳去上阳。
【符】/ / \ ∨ /
【旧】阳阳入上阳。
【记】/ /◆ ∨ /
【诗】欲穷千里目,
【新】去阳阴上去
【符】\ / ―∨ \,
【旧】入阳阴上入,
【记】◆/ ―∨◆
【诗】更上一层楼
【新】去去阴阳阳
【符】\ \ ― / /
【旧】去去入阳阳
【记】 \ \ ◆ / /
由于旧韵的平声包括阴平与阳平,所以旧韵的声调标识的符记号时,也可以将阴平和阳平的符记号表为“平”、或用“—”标示。
如:
【诗】欲穷千里目,
【旧】入阳阴上入,
【记】◆/ ―∨◆
也可以
【诗】欲穷千里目,
【旧】入平平上入,
【记】◆——∨◆ 或【记】◆平平∨◆
大家看到了吧,这首诗里的“白”和“一”在新韵里是平声;而在旧韵中则是入声。
有的词牌正格多是入声字押韵的,如满江红。以岳飞的词为例: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上面韵脚带有星号*的字,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是入声字。
不在韵脚的:发、激、十、八、莫、白、踏、肉、渴、拾等也是入声。
有关韵的发展成形及变化,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有许多韵书,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在当代特别是跨世纪后,新韵开始得到普及。当前是新旧韵双轨并行,但不是混行。
要注意两点:1.在一首诗中,不能新旧韵混用;2.用新韵的,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新韵”二字。不加“新韵”二字的,就被看成是“旧韵”。也就是说。旧韵不用标注。
有关旧韵可以参见中诗大5d6d论坛312(渐进)班的栏目中辅助教材。
(一)312(渐进)班辅助教材——平水韵:链接:http://asdfg.5d6d.com/thread-2728-1-1.html
(二)312(渐进)班辅助教材——词林正韵:链接:http://asdfg.5d6d.com/viewthread.php?tid=2736&extra=
以上简介了格律诗的新、旧韵。下面介绍平仄知识。
休息10分钟。然后讲下一节
诸位朋友,下面讲第三节。
第三节: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
平,即平声,就是声调不升不降(振荡频率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平直地延续。
仄,就是不平,出现了升降状态。
因为前边讲了四声,对平仄也就好懂了。
平,无论是新韵还是旧韵,都是平声,只是新韵的普通话中分为阴平和阳平。
仄,在普通话(新韵)里,是上声和去声;在旧韵里,仄,包括上、去、入声。
诗词中的平仄,如: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对照前边标的声调,这次是将平声不变,将上、去、入标列为仄声。
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是交错着,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以上是用汉字表示的。
平仄在有些诗词韵谱书中,是用符号表示的:
平声是用一横“―”,也有的用圈“○”表示。
仄声,用一竖“丨”,还有的用实心的小圆“●”表示。
举例:《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唐·宋之问】
离宫秘苑胜瀛洲,
――丨丨丨――(平),
别有仙人洞壑幽。
丨丨――丨丨-。
岩边树色含风冷,
――丨丨――丨(上),
石上泉声带雨秋。
丨丨――丨丨-。
鸟向歌筵来度曲,
丨丨―――丨丨(入),
云依帐殿结为楼
――丨丨丨――。
微臣昔忝方明御,
――丨丨――丨(去),
今日还陪八骏游。
-丨――丨丨-。
以上是按平“-”、仄“丨”标注的。
看如上的偶句尾韵脚都是平声,律诗一般只用平声押韵。【虽刘长卿、白居易等也写了仄韵律诗,是为个别罕见现象,此处不谈】
诗韵共有106 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其中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因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无别他意。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盐十五咸
律诗(绝)押韵使用平声,都在这30个韵部中。详见平水韵。
辽东野鹤- 帖子数 : 132
注册日期 : 13-06-16
年龄 : 71
地点 : 辽宁 襄平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