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呱呱大课:格律诗的“对、粘、替、调”及回答学员问题
2 posters
6月15日呱呱大课:格律诗的“对、粘、替、调”及回答学员问题
6月15日呱呱大课:格律诗的“对、粘、替、调”及回答学员问题
呱呱大课辅导——有关格律诗的“对、粘、替、调”等,及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6月15日晚20点20分 呱呱大课辅导——有关格律诗的“对、粘、替、调”等——辽东野鹤[东北虎]
各位朋友好!
今天在呱呱这里上的大课辅导,主要是针对初级班的且有了一点基础的,主题是“对、粘、替、调”。对中级朋友来说是复习了。其讲课内容不是正规的大纲教材,而是我的一点归纳、学习经历的窍门等,用来抛砖引,来调动大家来总结经验。对于很熟练掌握格律的,可能是不解渴了。
主题是:有关格律诗的“对、粘、替、调”
互动:格律诗的戒忌拗句以及“对、粘、替、调”,提问题和解答问题。
第一部分主题:有关对“对、粘、替、调”的理解。
先记住记住两句话八个字:单粘双反,隔替粘调。
第一节:解释:
(一)单粘,单就是格律诗里排列在奇数位的句子,如一、三、五、七分句.单粘,就是处于单(奇)数位置的句子,与上句是相粘的,[第一句没有上句除外,但也往往与五、七律绝末句相粘]。相粘[也叫相黏],就是下联的上句与上联的下句有关相应的词字声调相同。违规就叫“失粘”。
(二).双对,双就是格律诗里排列在双(偶)数位的句子,如二、四、六、八分句。双对,就是就是处于双(偶)数位置的句子,与上句是相反的,“对”就是“反”的意识。相对(反),就是本联内下句与上句相对应的字词声调相反。违规就叫“失对”。
(三)隔替,替就是平仄交替,隔替,就是在格律诗的任意句子中,二、四、六[五律绝是二、四]字的平仄是交替出现的。违规就是“失替”。
(四)粘调,调,调tiáo整、调diào动。即一般来说处于粘句时的倒数一、三字平仄声互换,如五律绝是第三、五字,七律绝是五、七字平仄互换。[注意是一般来说处于粘句位置的,因为也有个别对句出现调的,主要是在首句押韵的格律诗中,第二句倒数一、三字出现平仄声换位。]违规了就是在格律诗上出现了阴阳“失调”。
第二节:举例说明。
(一)先看一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分析:
先看韵脚:天、船,旧韵平水“下平一先”。
看起句,首句是仄起仄收。第二字是仄,所以是仄起,第一句尾也是仄,所以是仄收。
多说一句:首先看第一句的第二字。就是首句位于第一个“替”的位置。
口诀是:首字改变格不变,第二个字是关键。看第二字是平还是仄。
好了,言归正传。继续分析这首诗:
标平仄: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平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仄平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由于是按句子一、二字中的“替”的位置,来定句头音节的“节点”的,就是第二、四、六字的声调为准。而第一、三、五字则是它们的“衬点”。
第二句的第一、二字是“一行”两字,声调按旧韵“一”字是入声字为仄声,“一行”就是“仄平”。但它是双音节,但是我们看这个音节即第二字是行,“一”是衬点,所以应当是平平。同理:双音节“西岭”、“门泊”是“平仄”变为“仄仄”。按双音节以节点的声调为准的道理,变为: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1.“替”
我们看看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
第一句246字“个鹂翠”的平仄为:仄平仄
第二句246字“行鹭青”的平仄为:平仄平
第三句246字“含岭秋”的平仄为:平仄平
第四句246字“泊吴里”的平仄为:仄平仄
从第二字开始每隔一个字就着落一下,类似象棋隔子行炮步,并且声调平仄交错。这就是“替”。
2.对(反)
现在我们再继续按后边划出的平仄,看一下首联内平仄的相对(反)关系: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就是相对(反)。
再看: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也是平仄相对(反)
3.粘
那么相粘在那里?在第三句与第二句对应位置,请看:
一行白鹭上青天。(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下联的上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家看是不是大部分相同啊,这就是相粘。
一、二、三、四、六都相同(粘),就第五、第七字声调不同。
为什么不能都相同啊, 因为按格律诗的规则,第三句尾(即第七字)不押韵,即白脚。
那么为什么第五字也不相同呢?这就是下面要讲的、
4.调
再看一下:
一行白鹭 上 青 天。(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 千 秋 雪,(下联的上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看到这相粘(同)关系的两句中第五字和第七字的平仄不是相同的。
如果完全相同: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联的上句
但这是不允许的, 因为按格律诗的规则,第三句尾(即第七字)不押韵,即白脚。而格律诗的规则对不押韵句尾,不能使用平声。
好了那就将第七字变一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仄】下联的上句
可是这不是标准的句式,怎办呢?
第五字也变一下,规律是,当第六字和第七字平仄不一样时,第五字服从第六字的平仄。【反之第六字和第七字平仄一样时,第五字与第六字相反】就变成了: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上句
现在就符合规则了。
如果完全相同: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联的上句
不合规则,改变后符合规则了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上句
大家对照看看,实际就是粘句间第五字与第七字平仄调整互换了。这就是“调”。
明白这个道理后,也就知道了在押韵句子的下句[相粘句]的第五与第七字如何处理了。
同时也就可以在列出格律诗第一句后,按“对、粘、替、调”的规律,第二句以后的句子就都可以推出来。
(二)再看一首: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
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提示其中:“一”字,旧韵入声,按仄声。场:平声。拥,上声
先分析一下第一联(首联)两个分句的“替”。
燕台一去客心惊,
箫鼓喧喧汉将营。
【现在可以插话。】
继续分析,调是在第几句那几个字上。
分析:
(二)再看一首
如: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平平仄仄仄平平
箫鼓喧喧汉将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寒光生积雪,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边曙色动危旌。平平仄仄仄平平
沙场烽火侵胡月,平平仄仄平平仄
海畔云山拥蓟城。仄仄平平仄仄平
少小虽非投笔吏,仄仄平平平仄仄
论功还欲请长缨。平平仄仄仄平平
仍是让大家分析
对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
综合一起分析:
以下用引号“”表示替、用三角△或▲表示对、用五角★或☆表示粘、用大括号{} 表示调
△ 燕“台”一“去”客“心”惊,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首联
△ 箫“鼓”喧“喧”汉“将”营。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
▲万“里”寒“光”生“积”雪, 仄“仄”平“平”{平}“仄”{仄}★ 颔联
▲三“边”曙“色”动“危”旌。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 颔联
△ 沙“场”烽“火”侵“胡”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颈联
△ 海“畔”云“山”拥“蓟”城。 仄“仄”平“平” 仄 “仄” 平 ★ 颈联
▲少“小”虽“非”投“笔”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尾联
▲论“功”还“欲”请“长”缨。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尾联
其中:“一”字,旧韵入声,按仄声。场:平声。拥,上声。
小结:相替,是自己的事;相对是“自己家”的事;相粘是“邻居间”的事;相调是“五、七字”的事。 三.句中二四六声交替,联内上下句相反,联外邻句把手牵,韵句下句五七换。
再简单说,就是:对相反,粘相同,替相隔,调五七。
下面大家提出问题,我来解答
最好上麦来问。
下面是讲课录像:
这个是6月18日上传到播客的视频。网址:http://video.sina.com.cn/v/b/79468531-1559608242.html
呱呱大课辅导——有关格律诗的“对、粘、替、调”等,及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6月15日晚20点20分 呱呱大课辅导——有关格律诗的“对、粘、替、调”等——辽东野鹤[东北虎]
各位朋友好!
今天在呱呱这里上的大课辅导,主要是针对初级班的且有了一点基础的,主题是“对、粘、替、调”。对中级朋友来说是复习了。其讲课内容不是正规的大纲教材,而是我的一点归纳、学习经历的窍门等,用来抛砖引,来调动大家来总结经验。对于很熟练掌握格律的,可能是不解渴了。
主题是:有关格律诗的“对、粘、替、调”
互动:格律诗的戒忌拗句以及“对、粘、替、调”,提问题和解答问题。
第一部分主题:有关对“对、粘、替、调”的理解。
先记住记住两句话八个字:单粘双反,隔替粘调。
第一节:解释:
(一)单粘,单就是格律诗里排列在奇数位的句子,如一、三、五、七分句.单粘,就是处于单(奇)数位置的句子,与上句是相粘的,[第一句没有上句除外,但也往往与五、七律绝末句相粘]。相粘[也叫相黏],就是下联的上句与上联的下句有关相应的词字声调相同。违规就叫“失粘”。
(二).双对,双就是格律诗里排列在双(偶)数位的句子,如二、四、六、八分句。双对,就是就是处于双(偶)数位置的句子,与上句是相反的,“对”就是“反”的意识。相对(反),就是本联内下句与上句相对应的字词声调相反。违规就叫“失对”。
(三)隔替,替就是平仄交替,隔替,就是在格律诗的任意句子中,二、四、六[五律绝是二、四]字的平仄是交替出现的。违规就是“失替”。
(四)粘调,调,调tiáo整、调diào动。即一般来说处于粘句时的倒数一、三字平仄声互换,如五律绝是第三、五字,七律绝是五、七字平仄互换。[注意是一般来说处于粘句位置的,因为也有个别对句出现调的,主要是在首句押韵的格律诗中,第二句倒数一、三字出现平仄声换位。]违规了就是在格律诗上出现了阴阳“失调”。
第二节:举例说明。
(一)先看一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分析:
先看韵脚:天、船,旧韵平水“下平一先”。
看起句,首句是仄起仄收。第二字是仄,所以是仄起,第一句尾也是仄,所以是仄收。
多说一句:首先看第一句的第二字。就是首句位于第一个“替”的位置。
口诀是:首字改变格不变,第二个字是关键。看第二字是平还是仄。
好了,言归正传。继续分析这首诗:
标平仄: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平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仄平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由于是按句子一、二字中的“替”的位置,来定句头音节的“节点”的,就是第二、四、六字的声调为准。而第一、三、五字则是它们的“衬点”。
第二句的第一、二字是“一行”两字,声调按旧韵“一”字是入声字为仄声,“一行”就是“仄平”。但它是双音节,但是我们看这个音节即第二字是行,“一”是衬点,所以应当是平平。同理:双音节“西岭”、“门泊”是“平仄”变为“仄仄”。按双音节以节点的声调为准的道理,变为: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1.“替”
我们看看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
第一句246字“个鹂翠”的平仄为:仄平仄
第二句246字“行鹭青”的平仄为:平仄平
第三句246字“含岭秋”的平仄为:平仄平
第四句246字“泊吴里”的平仄为:仄平仄
从第二字开始每隔一个字就着落一下,类似象棋隔子行炮步,并且声调平仄交错。这就是“替”。
2.对(反)
现在我们再继续按后边划出的平仄,看一下首联内平仄的相对(反)关系: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就是相对(反)。
再看: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也是平仄相对(反)
3.粘
那么相粘在那里?在第三句与第二句对应位置,请看:
一行白鹭上青天。(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下联的上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家看是不是大部分相同啊,这就是相粘。
一、二、三、四、六都相同(粘),就第五、第七字声调不同。
为什么不能都相同啊, 因为按格律诗的规则,第三句尾(即第七字)不押韵,即白脚。
那么为什么第五字也不相同呢?这就是下面要讲的、
4.调
再看一下:
一行白鹭 上 青 天。(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 千 秋 雪,(下联的上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看到这相粘(同)关系的两句中第五字和第七字的平仄不是相同的。
如果完全相同: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联的上句
但这是不允许的, 因为按格律诗的规则,第三句尾(即第七字)不押韵,即白脚。而格律诗的规则对不押韵句尾,不能使用平声。
好了那就将第七字变一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仄】下联的上句
可是这不是标准的句式,怎办呢?
第五字也变一下,规律是,当第六字和第七字平仄不一样时,第五字服从第六字的平仄。【反之第六字和第七字平仄一样时,第五字与第六字相反】就变成了: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上句
现在就符合规则了。
如果完全相同: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联的上句
不合规则,改变后符合规则了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的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上句
大家对照看看,实际就是粘句间第五字与第七字平仄调整互换了。这就是“调”。
明白这个道理后,也就知道了在押韵句子的下句[相粘句]的第五与第七字如何处理了。
同时也就可以在列出格律诗第一句后,按“对、粘、替、调”的规律,第二句以后的句子就都可以推出来。
(二)再看一首: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
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提示其中:“一”字,旧韵入声,按仄声。场:平声。拥,上声
先分析一下第一联(首联)两个分句的“替”。
燕台一去客心惊,
箫鼓喧喧汉将营。
【现在可以插话。】
继续分析,调是在第几句那几个字上。
分析:
(二)再看一首
如: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平平仄仄仄平平
箫鼓喧喧汉将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寒光生积雪,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边曙色动危旌。平平仄仄仄平平
沙场烽火侵胡月,平平仄仄平平仄
海畔云山拥蓟城。仄仄平平仄仄平
少小虽非投笔吏,仄仄平平平仄仄
论功还欲请长缨。平平仄仄仄平平
仍是让大家分析
对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
综合一起分析:
以下用引号“”表示替、用三角△或▲表示对、用五角★或☆表示粘、用大括号{} 表示调
△ 燕“台”一“去”客“心”惊,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首联
△ 箫“鼓”喧“喧”汉“将”营。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
▲万“里”寒“光”生“积”雪, 仄“仄”平“平”{平}“仄”{仄}★ 颔联
▲三“边”曙“色”动“危”旌。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 颔联
△ 沙“场”烽“火”侵“胡”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颈联
△ 海“畔”云“山”拥“蓟”城。 仄“仄”平“平” 仄 “仄” 平 ★ 颈联
▲少“小”虽“非”投“笔”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尾联
▲论“功”还“欲”请“长”缨。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尾联
其中:“一”字,旧韵入声,按仄声。场:平声。拥,上声。
小结:相替,是自己的事;相对是“自己家”的事;相粘是“邻居间”的事;相调是“五、七字”的事。 三.句中二四六声交替,联内上下句相反,联外邻句把手牵,韵句下句五七换。
再简单说,就是:对相反,粘相同,替相隔,调五七。
下面大家提出问题,我来解答
最好上麦来问。
下面是讲课录像:
这个是6月18日上传到播客的视频。网址:http://video.sina.com.cn/v/b/79468531-1559608242.html
辽东野鹤- 帖子数 : 132
注册日期 : 13-06-16
年龄 : 71
地点 : 辽宁 襄平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