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3
幽兰
水儿
东北虎
7 posters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各位朋友:
这次讲曲的课程,是共有八家网校或Q群的同步课程,有些网校是一、二年前就与我说过要我到那里讲些课程的,由于身体差些,一直没有到这些朋友网校那里系统的讲课。
而这次课程呢,又是我在蛇年春节后答应的,在5月末讲。也有的是些听说后前些天联系的。
今天正是5月31日,真是5月末开始讲了。这次八家网校参与的,还设立一个“学曲群主群”。主要是由我在群主群里将讲义发上来。由各网校的管理代表将帖子转到自己管辖的群里。有论坛的,讲完课后,我或各网校管理将资料发到有关论坛。答疑也设在论坛。
从今天开始 对曲(以散曲为主)的学习与交流。授课讲义是我辽东野鹤[东北虎]自编的教材。在第一批的曲班已经讲过。这次除了对个别之处略有改动外,基本是原稿。我编写这部教材,其基本观点是参考涂宗涛的《曲律纲要》、《曲谱举隅》,刘致中、侯镜昶合编的《读曲常识》,明代的王骥德所做的《曲律》等。除有些说法与他们不一致外,大多观点与之相似。有以上书籍的朋友,可以参阅,另外,还有我的一些老的经验,也不一定正确。如发现我的讲义有错处,请指出。下面开始讲第一课:
曲课第一讲 :由词到曲及曲的特点——辽东野鹤[东北虎]
第一节:由词到曲
曲,我们这里课程主要是指散曲。
(一)词的发展与曲的出现
1.词曲的纠结(历代对词曲的不同称谓)
①曲在历史上有个发展过程,开始有的也不是界限很清的,甚至有的是词曲不分家。
历史时期不同,对词曲的称谓也不一样。如:
什么叫曲?它与词有何区别?在历史过程发展中,对二者的名称往往混淆不分,容易引起误会。如:元人所谓的词,又是后代所指的曲。宋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因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乐府歌词。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又是词之余,故也有把曲称为“词余”的。
②也有个别的,是词曲兼称的体裁。
有些乐府类的一首诗歌,是一身兼有诗、词、曲名称的。如:王维的“阳关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收集在唐诗三百首中,但不是规范的格律诗。属于乐府,列入大石调、可说是诗中之词,当然在历史上也称为曲。这首阳关曲,也被列入词曲谱中,如果你在搜韵那里,将起放入格律诗里检查,就不符合规矩的。而放入词曲部分就可以查到。
当然,后来的乐府已经有了改进创新,已经不是原来的乐府了。
更为重要的就是有的词、曲,在整体上是一致的。
包括宫调、词、曲牌、格律及基本的字数,都是一致的。主要是那些词调没有失去声乐地位的,如《人月圆》、《秦楼月》等就是由词调而直接吸收为曲调的。这就是所说的曲中之词余部分。
③作品创作程序类似。
诗词曲都属于韵文文学,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可以唱的。但从作品形成的程序上来看,词曲与诗有所不同。格律诗(狭义的)是先有词句(文章作品),后由乐工谱上曲子来演唱;而词和曲是先有了曲调,按照音调拍节来填词,也就是“依声而作”。
由于有着创作过程上基本相同的这个程序,对历史上各种曲、词的称谓有时也是含糊的,但分离出的曲已经出现,就是后来的所说的散曲。因为到了金元时,词风格已经固化,失去了文坛领地,被鲜活的曲代之。是历史发展形势的必然,具体在后边及辅导课细讲。
不多说了,就以上三点来看吧,词曲之间就够纠结的了。
2.曲是从某地域(地方)开始普及、演化而成的。
作为曲(主要是说散曲)这种体裁,并不是各地区同时一下子就普及开的,而是从某地域(地方)开始,逐渐普及、演化的。
曲,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所唱小曲”(王骥德《曲律》)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王骥德,明代曲律学者,著有《曲律》一书,《曲律》我已经发到中诗大论坛及我的窝窝。请抽时间阅读】
表现在“唱曲有地所”,在大名流行《鱼摸子》,在汴梁则流行“生查子》;在彰德演奏《木斛沙》,在陕西则演奏《阳关三迭》(芝庵《喁论》)。说明各地流行的曲调,都有自己的地方传统。
另一点就是曲(主要是指北曲)所具有的北方民族特色,大部分来源于“胡曲”、“胡乐”所谓“辽金北鄙杀伐之音”,“武夫马上之歌”,具有“壮伟狠戾”“嘈杂凄紧”的特点,说明它跟中原文化的传统有着显著的差异。 特别是金灭辽,又继续南征,入主中原,由边北及东北达到中国北方地区。而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也随着胜利者的马足,打破了中原文化传统的门限,迫使人们另创新词,更为新声,以求与之相配合,于是它便逐渐发展起来而与“唐诗”“宋词”分庭抗礼,甚至后来居上,成为当时文学发展的主流,取“唐诗”“宋词”的统治地位而代之。
3.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的异同
①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相同的
有《人月圆》、《秦楼月》(忆秦娥)、《点绛唇》、《太常引》等。
曲如:张可久的〔商调〕秦楼月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西湖路,傍花行到,旧题诗处。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看平仄格式及字数: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西湖路,傍花行到,旧题诗处。
平平仄,通平通仄,仄平平仄。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再看看李白的词《秦楼月》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看平仄格式及字数: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白的词和张可久的曲对照一下,看到其平仄、格式及字数是基本相同的。
②曲与词牌名相同而格式不同的
有的词调在句法上作了一些改变后就成为曲调,如[醉花阴]词调每片句式宇数为七、五、五、四、五。而名称同样的曲调则为七、七、五、四、五、三、三、七。 (二)曲的大河是由多渠道汇集的(来源):
所说散曲大河由一些支流集合而成,主要是:
1.词余:就是以前的词部分保留下来的或演化而成散曲的部分,也叫“词变”。有个先“移动”,后“联通”的过程。【别误会,可不是说无线电话啊,O(∩_∩)O哈哈~】
到了宋末及金元时,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地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填词成为一种高深的专门学问,这时的词也就失去了音乐的地位。不过有一部分没有丧失声乐的地位的词调,从词调中移动,联通到散曲的行列。详见前边讲的“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相同的”部分就是此类。所以又叫“词余”。
2.来源于北方民族曲调、少数民族的乐曲。
西北回鹘、北方蒙古族,东北部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的音乐(胡乐),给中原的音乐输送了新鲜的血液,相溶诗歌中。
3.南北地区的民间小调。
主要是民谣俚歌即民间俗唱(宋金元时期流行歌曲)
4.唐宋以来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赚词、诸宫调等。
当然这是主要组成部分,还有其他部分。此不详细介绍。
……休息一会……
第二节:曲与曲的特点
(一)曲,是什么?包括那些?图:
曲,我们这里主要是指散曲及元散曲,前边讲的就是。那么广义的概念来说,人们所说的曲或者元曲,是什么呢?
元曲与元散曲是不同的,元曲包括元散曲(散曲)和元杂剧两大部分。是个大的集合。详见下图:
有关元杂剧及南北套数等以后还会介绍。
(二)散曲较诗词具有的特点
1.衬字与增句
格律诗无衬字,词个别的有少数衬字。而曲加衬字却是它的一个特色。
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套曲中的两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共是廿二个字。。实际“我是一粒铜豌豆”这七个字才是正字,即曲谱所规定部分,而另外的十五个都是衬字。散曲允许较大程度的自由发挥。
注意: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2.用韵工具:
律诗一般是依照诗韵,词韵基本是按诗韵,只是合并了一些韵字。而曲韵(主要是指北曲)另立韵部,可详见《中原音韵》。是按当时北方的实际的口语划分的,而诗词的韵部和已发生变化的口语的情况已有所脱离。
3.曲(北曲)已不用入声字
词有平上去入四声(若分阴阳为八声生),北曲则入声被取消,归入平上去三声。
4.对仗形式比较丰富
除了偶句作对外,又有三句对,四句对,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中有一种整齐,富于变化。在变化中,又有严整感觉,具有端饬严谨的气度,增加了散曲的活力。
5.一般协韵方法
通押一韵,不换韵。但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平仄互通。
6.韵脚较密,很多曲牌是句句押韵,又不转韵,显得节奏繁促。
7.更加口语化(与诗的最大区别之一)
①白话、方言、通俗语言常用,运用俗语和口语,以俗为美。包括使用“哎哟”、“哇”、之类的语气词。显得更为大众化,更加鲜活、明快。
②句法大都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之类,句与句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不是精炼的,诗词中很常见的省略语法关系,句间跳脱联接等方法,在曲中很少用。
③重直率坦荡而不讲含蓄
不像诗词那样玩含蓄、留白等,而是可以坦荡直率,一吐为快。更显得活泼灵动、浅俗坦露。
8.字句的重复
格律诗是要避免字句的重复,但是散曲呢,却是以这种字句的重复而见长,或者说故意追求这种字句的重复。因为字句的重复带来音节的流转和谐。
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此处就不详细介绍了。
(三)介绍曲的工具韵书——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所撰。【清(1277-1365年),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散曲作家】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也可分为曲韵韵谱和作词两大部分】
周德清是以“中原之音”为依据,以北曲杂剧作品为对象,总结其发声规律,收集了北曲中用作韵脚的常用单词五千多个,将声韵规范为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当时北方方言中实际已无,故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平声则又分为阴平和阳平。
此书的曲韵音调是散曲(北曲)及当时的戏剧唱词用韵工具。也是我们填曲时的用韵工具之一。我已经将其发到中诗大论坛中的“遐想☆凭栏望星空”板块,大家填写曲时参阅。
第三节:简介一首曲“喜春来”(阳春曲)
1.看几首“阳春曲”
喜春来(阳春曲)
喜春来曲牌名,又叫阳春曲。
散曲牌之一,也有的将其列入词牌词谱部分。可见《钦定词谱》
前几天呱呱里有朋友问,是词还是曲。从以上角度来看,既是词又是曲。
今天我是按曲牌角度来介绍给大家的。
喜春来 《太平乐府》注“中吕宫”。《太和正音谱》注“正宫”。一名《阳春曲》。
喜春来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一叶韵、四平韵 。
举几例子:
中吕·喜春来 (作者:张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
石濑溅溅漱玉沙
瓦瓯蓬底送年华
问暮鸦
何处阿戎家
曲谱是:
中平中仄平平仄叶,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按老的曲谱符号就是:
◎○◎●○○●
◎●○○●●○,
◎○⊙●●○○
◎●○,⊙●●○○
又一体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两叶韵、三平韵 作者:周德清
闲花酝酿蜂儿蜜
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蝶梦觉来迟
谁唤起,帘外晓莺啼
曲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叶,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叶,平仄仄平平韵。
此词第四句亦叶仄韵,与张雨的词不一样。
再看一首,张可久的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作者: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
飞絮东风细柳营,
可怜客里过清明。
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大家注意看,
这里的三个七字句,就是格律诗的律句格式,只是第一个字可平可仄,第三句的第三字平仄都可。这样大家就好记了。
有位曲爱好者老兄,提出过一些见解,我也较为赞同,如下:
中吕【喜春来】曲谱,第四句 按全元曲作品来看,此句多以仄韵出现,也有一些是平韵的, 这一点同意王力先生看法,如张可久作品中两种韵皆有。如
人笑语,芳草坡。
在标注方法上,之前各家曲谱均采取“单格标注”思维,不妥,应采取“离散标注”方是。
仄韵时应标为:中仄仄。例:
图画里(曾瑞)楼外柳(乔吉)掩泪脸(曾瑞)
其中以 平仄仄(律格) 为最常见。
平韵时应标为:中中平。例:
得意秋(伯颜)柳溪中(马致远)芳草坡(张可久)
[这些见解。我觉得有道理,故采纳。在此野鹤谢谢衍水老兄]
以上是常见的喜春来曲谱,还有30字、31字的喜春来。不介绍了。
2.说一下填写散曲的标题格式
大家看上边张可久这首,标题是“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
“中吕”是宫律曲调,“喜春来”是曲牌,“金华客舍”是曲题。
我们在填写曲时,就要按这个标准格式。标题应是由宫调、曲牌、曲名(即曲题)三部分组成的。就像张可久这首曲标题这样的。
今天课程就到这,下面留作业。
曲课第一讲正课作业:
一阅读及问答
1.你在此之前填写过什么曲作吗?
2.阅读过有关元曲或散曲等作品么?
3.有关散曲或元曲基础知识书籍都看过哪些,举两例。
二.写作部分:写一首以迎庆蛇年春节为题的“喜春来”也叫“阳春曲”。
要求:
1.标题,按填写散曲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如果在春节时,可以不写曲题,换上“本意”两字也可以(因为是写春节,所以“喜春来”或“阳春曲”这样的曲牌,标上“本意”,就是兼有“曲题”了)。
2.韵书,按“中原音韵”为用韵依据。
3.曲文样板:张可久的(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为模特
4.曲谱:
中平中仄平平仄叶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就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你群里的班长及管理或联络员提出,然后反映给我,我找时间与大家交流及答疑。
这次讲曲的课程,是共有八家网校或Q群的同步课程,有些网校是一、二年前就与我说过要我到那里讲些课程的,由于身体差些,一直没有到这些朋友网校那里系统的讲课。
而这次课程呢,又是我在蛇年春节后答应的,在5月末讲。也有的是些听说后前些天联系的。
今天正是5月31日,真是5月末开始讲了。这次八家网校参与的,还设立一个“学曲群主群”。主要是由我在群主群里将讲义发上来。由各网校的管理代表将帖子转到自己管辖的群里。有论坛的,讲完课后,我或各网校管理将资料发到有关论坛。答疑也设在论坛。
从今天开始 对曲(以散曲为主)的学习与交流。授课讲义是我辽东野鹤[东北虎]自编的教材。在第一批的曲班已经讲过。这次除了对个别之处略有改动外,基本是原稿。我编写这部教材,其基本观点是参考涂宗涛的《曲律纲要》、《曲谱举隅》,刘致中、侯镜昶合编的《读曲常识》,明代的王骥德所做的《曲律》等。除有些说法与他们不一致外,大多观点与之相似。有以上书籍的朋友,可以参阅,另外,还有我的一些老的经验,也不一定正确。如发现我的讲义有错处,请指出。下面开始讲第一课:
曲课第一讲 :由词到曲及曲的特点——辽东野鹤[东北虎]
第一节:由词到曲
曲,我们这里课程主要是指散曲。
(一)词的发展与曲的出现
1.词曲的纠结(历代对词曲的不同称谓)
①曲在历史上有个发展过程,开始有的也不是界限很清的,甚至有的是词曲不分家。
历史时期不同,对词曲的称谓也不一样。如:
什么叫曲?它与词有何区别?在历史过程发展中,对二者的名称往往混淆不分,容易引起误会。如:元人所谓的词,又是后代所指的曲。宋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因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乐府歌词。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又是词之余,故也有把曲称为“词余”的。
②也有个别的,是词曲兼称的体裁。
有些乐府类的一首诗歌,是一身兼有诗、词、曲名称的。如:王维的“阳关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收集在唐诗三百首中,但不是规范的格律诗。属于乐府,列入大石调、可说是诗中之词,当然在历史上也称为曲。这首阳关曲,也被列入词曲谱中,如果你在搜韵那里,将起放入格律诗里检查,就不符合规矩的。而放入词曲部分就可以查到。
当然,后来的乐府已经有了改进创新,已经不是原来的乐府了。
更为重要的就是有的词、曲,在整体上是一致的。
包括宫调、词、曲牌、格律及基本的字数,都是一致的。主要是那些词调没有失去声乐地位的,如《人月圆》、《秦楼月》等就是由词调而直接吸收为曲调的。这就是所说的曲中之词余部分。
③作品创作程序类似。
诗词曲都属于韵文文学,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可以唱的。但从作品形成的程序上来看,词曲与诗有所不同。格律诗(狭义的)是先有词句(文章作品),后由乐工谱上曲子来演唱;而词和曲是先有了曲调,按照音调拍节来填词,也就是“依声而作”。
由于有着创作过程上基本相同的这个程序,对历史上各种曲、词的称谓有时也是含糊的,但分离出的曲已经出现,就是后来的所说的散曲。因为到了金元时,词风格已经固化,失去了文坛领地,被鲜活的曲代之。是历史发展形势的必然,具体在后边及辅导课细讲。
不多说了,就以上三点来看吧,词曲之间就够纠结的了。
2.曲是从某地域(地方)开始普及、演化而成的。
作为曲(主要是说散曲)这种体裁,并不是各地区同时一下子就普及开的,而是从某地域(地方)开始,逐渐普及、演化的。
曲,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所唱小曲”(王骥德《曲律》)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王骥德,明代曲律学者,著有《曲律》一书,《曲律》我已经发到中诗大论坛及我的窝窝。请抽时间阅读】
表现在“唱曲有地所”,在大名流行《鱼摸子》,在汴梁则流行“生查子》;在彰德演奏《木斛沙》,在陕西则演奏《阳关三迭》(芝庵《喁论》)。说明各地流行的曲调,都有自己的地方传统。
另一点就是曲(主要是指北曲)所具有的北方民族特色,大部分来源于“胡曲”、“胡乐”所谓“辽金北鄙杀伐之音”,“武夫马上之歌”,具有“壮伟狠戾”“嘈杂凄紧”的特点,说明它跟中原文化的传统有着显著的差异。 特别是金灭辽,又继续南征,入主中原,由边北及东北达到中国北方地区。而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也随着胜利者的马足,打破了中原文化传统的门限,迫使人们另创新词,更为新声,以求与之相配合,于是它便逐渐发展起来而与“唐诗”“宋词”分庭抗礼,甚至后来居上,成为当时文学发展的主流,取“唐诗”“宋词”的统治地位而代之。
3.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的异同
①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相同的
有《人月圆》、《秦楼月》(忆秦娥)、《点绛唇》、《太常引》等。
曲如:张可久的〔商调〕秦楼月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西湖路,傍花行到,旧题诗处。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看平仄格式及字数: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西湖路,傍花行到,旧题诗处。
平平仄,通平通仄,仄平平仄。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再看看李白的词《秦楼月》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看平仄格式及字数: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白的词和张可久的曲对照一下,看到其平仄、格式及字数是基本相同的。
②曲与词牌名相同而格式不同的
有的词调在句法上作了一些改变后就成为曲调,如[醉花阴]词调每片句式宇数为七、五、五、四、五。而名称同样的曲调则为七、七、五、四、五、三、三、七。 (二)曲的大河是由多渠道汇集的(来源):
所说散曲大河由一些支流集合而成,主要是:
1.词余:就是以前的词部分保留下来的或演化而成散曲的部分,也叫“词变”。有个先“移动”,后“联通”的过程。【别误会,可不是说无线电话啊,O(∩_∩)O哈哈~】
到了宋末及金元时,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地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填词成为一种高深的专门学问,这时的词也就失去了音乐的地位。不过有一部分没有丧失声乐的地位的词调,从词调中移动,联通到散曲的行列。详见前边讲的“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相同的”部分就是此类。所以又叫“词余”。
2.来源于北方民族曲调、少数民族的乐曲。
西北回鹘、北方蒙古族,东北部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的音乐(胡乐),给中原的音乐输送了新鲜的血液,相溶诗歌中。
3.南北地区的民间小调。
主要是民谣俚歌即民间俗唱(宋金元时期流行歌曲)
4.唐宋以来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赚词、诸宫调等。
当然这是主要组成部分,还有其他部分。此不详细介绍。
……休息一会……
第二节:曲与曲的特点
(一)曲,是什么?包括那些?图:
曲,我们这里主要是指散曲及元散曲,前边讲的就是。那么广义的概念来说,人们所说的曲或者元曲,是什么呢?
元曲与元散曲是不同的,元曲包括元散曲(散曲)和元杂剧两大部分。是个大的集合。详见下图:
有关元杂剧及南北套数等以后还会介绍。
(二)散曲较诗词具有的特点
1.衬字与增句
格律诗无衬字,词个别的有少数衬字。而曲加衬字却是它的一个特色。
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套曲中的两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共是廿二个字。。实际“我是一粒铜豌豆”这七个字才是正字,即曲谱所规定部分,而另外的十五个都是衬字。散曲允许较大程度的自由发挥。
注意: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2.用韵工具:
律诗一般是依照诗韵,词韵基本是按诗韵,只是合并了一些韵字。而曲韵(主要是指北曲)另立韵部,可详见《中原音韵》。是按当时北方的实际的口语划分的,而诗词的韵部和已发生变化的口语的情况已有所脱离。
3.曲(北曲)已不用入声字
词有平上去入四声(若分阴阳为八声生),北曲则入声被取消,归入平上去三声。
4.对仗形式比较丰富
除了偶句作对外,又有三句对,四句对,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中有一种整齐,富于变化。在变化中,又有严整感觉,具有端饬严谨的气度,增加了散曲的活力。
5.一般协韵方法
通押一韵,不换韵。但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平仄互通。
6.韵脚较密,很多曲牌是句句押韵,又不转韵,显得节奏繁促。
7.更加口语化(与诗的最大区别之一)
①白话、方言、通俗语言常用,运用俗语和口语,以俗为美。包括使用“哎哟”、“哇”、之类的语气词。显得更为大众化,更加鲜活、明快。
②句法大都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之类,句与句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不是精炼的,诗词中很常见的省略语法关系,句间跳脱联接等方法,在曲中很少用。
③重直率坦荡而不讲含蓄
不像诗词那样玩含蓄、留白等,而是可以坦荡直率,一吐为快。更显得活泼灵动、浅俗坦露。
8.字句的重复
格律诗是要避免字句的重复,但是散曲呢,却是以这种字句的重复而见长,或者说故意追求这种字句的重复。因为字句的重复带来音节的流转和谐。
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此处就不详细介绍了。
(三)介绍曲的工具韵书——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所撰。【清(1277-1365年),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散曲作家】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也可分为曲韵韵谱和作词两大部分】
周德清是以“中原之音”为依据,以北曲杂剧作品为对象,总结其发声规律,收集了北曲中用作韵脚的常用单词五千多个,将声韵规范为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当时北方方言中实际已无,故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平声则又分为阴平和阳平。
此书的曲韵音调是散曲(北曲)及当时的戏剧唱词用韵工具。也是我们填曲时的用韵工具之一。我已经将其发到中诗大论坛中的“遐想☆凭栏望星空”板块,大家填写曲时参阅。
第三节:简介一首曲“喜春来”(阳春曲)
1.看几首“阳春曲”
喜春来(阳春曲)
喜春来曲牌名,又叫阳春曲。
散曲牌之一,也有的将其列入词牌词谱部分。可见《钦定词谱》
前几天呱呱里有朋友问,是词还是曲。从以上角度来看,既是词又是曲。
今天我是按曲牌角度来介绍给大家的。
喜春来 《太平乐府》注“中吕宫”。《太和正音谱》注“正宫”。一名《阳春曲》。
喜春来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一叶韵、四平韵 。
举几例子:
中吕·喜春来 (作者:张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
石濑溅溅漱玉沙
瓦瓯蓬底送年华
问暮鸦
何处阿戎家
曲谱是:
中平中仄平平仄叶,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按老的曲谱符号就是:
◎○◎●○○●
◎●○○●●○,
◎○⊙●●○○
◎●○,⊙●●○○
又一体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两叶韵、三平韵 作者:周德清
闲花酝酿蜂儿蜜
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蝶梦觉来迟
谁唤起,帘外晓莺啼
曲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叶,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叶,平仄仄平平韵。
此词第四句亦叶仄韵,与张雨的词不一样。
再看一首,张可久的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作者: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
飞絮东风细柳营,
可怜客里过清明。
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大家注意看,
这里的三个七字句,就是格律诗的律句格式,只是第一个字可平可仄,第三句的第三字平仄都可。这样大家就好记了。
有位曲爱好者老兄,提出过一些见解,我也较为赞同,如下:
中吕【喜春来】曲谱,第四句 按全元曲作品来看,此句多以仄韵出现,也有一些是平韵的, 这一点同意王力先生看法,如张可久作品中两种韵皆有。如
人笑语,芳草坡。
在标注方法上,之前各家曲谱均采取“单格标注”思维,不妥,应采取“离散标注”方是。
仄韵时应标为:中仄仄。例:
图画里(曾瑞)楼外柳(乔吉)掩泪脸(曾瑞)
其中以 平仄仄(律格) 为最常见。
平韵时应标为:中中平。例:
得意秋(伯颜)柳溪中(马致远)芳草坡(张可久)
[这些见解。我觉得有道理,故采纳。在此野鹤谢谢衍水老兄]
以上是常见的喜春来曲谱,还有30字、31字的喜春来。不介绍了。
2.说一下填写散曲的标题格式
大家看上边张可久这首,标题是“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
“中吕”是宫律曲调,“喜春来”是曲牌,“金华客舍”是曲题。
我们在填写曲时,就要按这个标准格式。标题应是由宫调、曲牌、曲名(即曲题)三部分组成的。就像张可久这首曲标题这样的。
今天课程就到这,下面留作业。
曲课第一讲正课作业:
一阅读及问答
1.你在此之前填写过什么曲作吗?
2.阅读过有关元曲或散曲等作品么?
3.有关散曲或元曲基础知识书籍都看过哪些,举两例。
二.写作部分:写一首以迎庆蛇年春节为题的“喜春来”也叫“阳春曲”。
要求:
1.标题,按填写散曲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如果在春节时,可以不写曲题,换上“本意”两字也可以(因为是写春节,所以“喜春来”或“阳春曲”这样的曲牌,标上“本意”,就是兼有“曲题”了)。
2.韵书,按“中原音韵”为用韵依据。
3.曲文样板:张可久的(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为模特
4.曲谱:
中平中仄平平仄叶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就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你群里的班长及管理或联络员提出,然后反映给我,我找时间与大家交流及答疑。
东北虎- 帖子数 : 48
注册日期 : 13-06-16
年龄 : 71
地点 : 辽宁辽阳
水儿第一讲作业:
水儿第一讲作业:
中吕·喜春来·除夕
文/水儿
雪花飘舞欢歌劲,
万户千家挂彩灯,
团圆饺子热腾腾。
谈笑声,不觉到天明。
&&&&&&&&&&&&&
1.阅读:没完成
2.写作:合律更青,具有节日气氛。
辽东野鹤9月16日阅
中吕·喜春来·除夕
文/水儿
雪花飘舞欢歌劲,
万户千家挂彩灯,
团圆饺子热腾腾。
谈笑声,不觉到天明。
&&&&&&&&&&&&&
1.阅读:没完成
2.写作:合律更青,具有节日气氛。
辽东野鹤9月16日阅
水儿- 帖子数 : 187
注册日期 : 13-06-15
地点 : 中国鞍山
回复: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幽兰第一讲作业:
中吕.喜春来.除夕
春联对对温馨语,
爆竹声声喜气生,
合家团聚笑盈盈。
酒盏擎,
畅叙到天明。
中吕.喜春来.除夕
春联对对温馨语,
爆竹声声喜气生,
合家团聚笑盈盈。
酒盏擎,
畅叙到天明。
幽兰- 帖子数 : 17
注册日期 : 13-06-17
回复: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约你冬眠第一讲作业
中吕 喜春来 除夕
吉风瑞雪迎新岁,
游子归家父母欢,
张灯结彩闹翻天。
焰火燃,
煮酒庆团圆。
中吕 喜春来 除夕
吉风瑞雪迎新岁,
游子归家父母欢,
张灯结彩闹翻天。
焰火燃,
煮酒庆团圆。
由66约你冬眠于周日 九月 15, 2013 8:50 p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66约你冬眠- 帖子数 : 18
注册日期 : 13-08-09
回复: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柳青青第一次作业
(中吕*喜春来*醉梦间)
丁香四溢河塘岸,
纤手轻描柳叶弯,
春风伴舞彩裙翩。
像梦间,
笑脸塞红胭。
(中吕*喜春来*醉梦间)
丁香四溢河塘岸,
纤手轻描柳叶弯,
春风伴舞彩裙翩。
像梦间,
笑脸塞红胭。
柳青青- 帖子数 : 17
注册日期 : 13-08-18
回复: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本来 曲课第一讲正课作业:
一、阅读及问答
1.你在此之前填写过什么曲作吗?
答:没有填过。
2.阅读过有关元曲或散曲等作品么?
答:很少阅读。
3.有关散曲或元曲基础知识书籍都看过哪些,举两例。
答:没有读过。
二、写作部分:写一首以迎庆蛇年春节为题的“喜春来”也叫“阳春曲”。
中吕·喜春来·春节看烟花
伞醒解衣摇身落,
猴急钻天响哨驮。
几人楼顶逗憨哥,
猜什么,
会是放银鸽?
一、阅读及问答
1.你在此之前填写过什么曲作吗?
答:没有填过。
2.阅读过有关元曲或散曲等作品么?
答:很少阅读。
3.有关散曲或元曲基础知识书籍都看过哪些,举两例。
答:没有读过。
二、写作部分:写一首以迎庆蛇年春节为题的“喜春来”也叫“阳春曲”。
中吕·喜春来·春节看烟花
伞醒解衣摇身落,
猴急钻天响哨驮。
几人楼顶逗憨哥,
猜什么,
会是放银鸽?
本来- 帖子数 : 17
注册日期 : 13-08-13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