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9
渔歌子
柳青青
楼东雅翁
孤鹜
紫蝶翩翩
无名
平凡
博蓄涵发
圆梦
13 posters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说起历史上的和亲公主,最家喻户晓的应该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然而,我最想说的当属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当我们为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成为历史上流传不衰的佳话而传诵不休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第一位对汉民族做出贡献的刘细君。
谈及刘细君,就要先介绍一下她的身世。刘细君原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刘非的孙女。早在前121年皇室的互相倾轧中,细君的父亲刘建和母亲成光就以谋反罪被处死,家族受牵连也被夷灭三族,细君因幼小得以幸免,但身价却因此一落千丈,她是靠父辈亲戚的怜惜才得以长大成人的。虽然依然保持着皇族的身份,但皇族的荣华富贵却与她无关。身世的坎坷和世事的冷漠,使孤苦伶仃的细君过早的尝到了人生的苦难和面对世态炎凉的无奈情结。所幸的是细君毕竟拥有皇室血统,又天生丽质,所以在她16岁时被选为和亲公主。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反对和亲匈奴的政策,决心用武力北征,结果未能征服。当时,汉、匈两族的边陲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王国,大多为匈奴所控制,只有乌孙国(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敢与匈奴抗衡,而愿与汉朝来往。由于交通不便,彼此之间缺乏了解,熟悉西域情况的张骞便向汉武帝建议,用厚礼联络乌孙,同时与乌孙和亲,结为同盟,共同对付匈奴。武帝听了极为赞赏,当即派遣张骞出使乌孙。张骞奉命到达乌孙国后,向乌孙国王昆莫说明汉天子愿与乌孙结盟和亲之意,昆莫听后特地召集大臣议论此事后,就先派使者携带几十匹良马作为礼品,随同张骞至长安向汉皇答谢,并了解中原的实况。
乌孙使者到了长安,看到的是雄伟壮观的景象,令他们羡慕不已。回国后,使者如实向国王昆莫禀告了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昆莫听后决定接受张骞提出的结盟和亲的建议,当即派遣使者带马千匹作为礼聘来到长安,向汉武帝提出联姻的要求,表示永结友好。武帝听了来使的陈述,同意联姻,并决定由能够担此重任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出塞。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送嫁那一天,朝廷派了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以及侍女等数百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等陪嫁妆奁,簇拥着细君向西进发。细君嫁到乌孙国,由于语言不通,加上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都与汉族不一样,细君很不适应。特别是思乡心切,语言不通,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嫁给年过七旬的新郎昆莫,更是让她平添了许多忧伤。二八年华,内心憧憬编织着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现实却不允许自己做出任何选择,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任由大漠的风沙席卷走内心全部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冀。少女多愁善感的心中就更加悲苦,因此就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鹕兮归故乡。
诗歌的内容虽然平实简单,却感情真挚,呈现内心悲楚的情怀,让人为之凄婉。
两年后,国王昆莫去世。临死前,留下遗言,要细君按乌孙风俗嫁给自己的孙子,继承他王位的年纪与细君相仿的岑陬军须靡。这个不合汉家传统礼仪的决定,再加上与细君从小受到的道德伦理相背离,因此细君抵死不从,并上书汉廷请武帝为自己作主。武帝虽然同情细君的遭遇,可对他而言,政治需要永远放在第一位。他回书细君,要她为国家大计着想,按乌孙风俗行事。细君无奈,只得以大局为重,含泪顺从成为昆莫孙子的妻子。
不久,细君为新国王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少夫。但是由于几年来一直郁郁寡欢、悲愁过度,再加上产后不久身体虚弱,便于公元前87年早早撇下襁褓中的女儿撒手西去。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牺牲了大好的年华,结束了她短暂而凄苦的一生。
在民国初年,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曾满怀***写下了题为《乌孙公主歌》,表达了家乡人民的深切缅怀。
诗歌云:
胡筝拨怨黄金徽,尘毂凝香纰罽帏。
镜里青鸾知惜别,歌中黄鹄宁羁飞?
狼望春花雪絮积,龙堆秋草阳晖稀。
到此应输青冢骨,芳魂犹共佩环归。
另外,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也留有《塞鸿秋》赞道:
漫等闲帝女乌孙嫁,长留着王子金杯话。
为的是和亲民族安戎马,为的是交欢琴瑟传文化。
重任付儿家,雪岭冰川跨。论功勋岂在萧房下?
2005年,江苏省出资,在新疆伊犁援建刘细君纪念馆,并命名为“汉家公主纪念馆”,于当年6月正式开馆。10月,专家考证:夏特大峡谷口的乌孙古墓群便是汉家细君公主之墓遗址,并立碑纪念。
1 秋风瑟瑟秋悲凉,愁云荡荡愁断肠。
路远迢迢路望尽,山高重重山凄凉。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4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人物简介
刘细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间),汉江都王(扬州)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刘细君是西汉遣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被后世誉为“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和“和亲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细君和亲的余响。细君以及随后的解忧两位公主远嫁乌孙,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其父刘建于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后未成自缢。细君母以同谋罪被斩,当年由于细君尚小,因而躲过一劫。公元前117年,刘胥被封为广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后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居今伊犁河上流流域),抗击匈奴而于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又作昆莫),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猎骄靡封她为右夫人,随从工匠为她建造了宫室。
细君公主在乌孙语言不通,生活难以习惯,思念故乡,作《悲愁歌》(又名《细君(乌孙)公主歌》、《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zhān,即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hú,天鹅)兮归故乡。
据说,乌孙公主的悲歌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也不禁为之感动,非常同情她的境况。每隔一年,他便派遣使者带者锦绣帏帐,赠给乌孙公主。
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子岑陬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让她接受当地风俗(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以成就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大局。细君只得再嫁岑陬。一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作为汉朝与乌孙的第一个友好使者,细君公主积极联络乌孙上层贵族,使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巩固的军事联盟,初步实现了联合乌孙,遏制匈奴的战略目标。其功绩不亚于“凿通西域”的张骞。细君公主也是中原地区先进文化西传开端的使者,她和随嫁的汉族将士、宫女、工匠等最早进入西域的汉人,将汉文化带入乌孙,推动了乌孙社会经济的发展。
编辑本段生平详叙
历史背景
刘细君远嫁乌孙,是同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据《前汉书·乌孙传》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伊犁河流域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的游牧地。当时乌孙属哈萨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西北边塞的匈奴,张骞建议用厚赂招引乌孙,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这样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于是汉朝就有了第一位远嫁西域的细君公主。
西汉前期,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当时汉朝处建国之初,民生凋敝,政局不稳,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汉高祖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和亲”,“冀以求安边境”。然而,匈奴一方面通过和亲,得到了大批财物,另一方面又不断侵扰边境,对西汉进行军事掠夺。到汉武帝时,经过60余载的苦心经营,汉朝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为摆脱受制于匈奴的被动局面,数度开塞击胡。特别是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从此远遁漠北,使“漠南无王庭”。
匈奴之战,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军事、经济实力,其逐步丧失了对阴山、河西走廊广大地区的控制。因其依然控制着西域诸国,还拥有一定的实力与汉抗衡。这些国家是匈奴的重要经济支柱,汉朝当时只有争取到西域诸国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为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实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的争取对象。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与月氏均在祁连山附近游牧,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时,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出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公元前161年,在匈奴的支持和援助下,猎骄靡率领部众西击大月氏,遂居留伊犁河流域一带,建立了乌孙国。乌孙多年来一直是匈奴的从属,猎骄靡感念匈奴的恩德,却又不愿长此蜷伏于匈奴肘腋之下。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劝汉武帝联合乌孙共御匈奴,汉武帝听取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以“断匈奴右臂”的建议,命他为中郎将,率副使、将士三百余人,携带大量的金、帛和牛羊,出使乌孙、大宛(今苏联 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苏联中亚 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等地。张骞到了乌孙,要求乌孙 王昆莫东回故土(指敦煌祁连之间的地区),臣服于汉,以防匈奴,并答应把汉公主嫁给他,作为结盟的条件。然而,乌孙对汉朝不甚了解,加以归属匈奴已久,态度犹豫不决。
直到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才派使者数十人,随同来汉朝察看情况。乌孙使者回国后,盛赞汉朝的广大和富庶。乌孙看到了汉朝的强盛,同时又惧怕匈奴报复性的侵略,于是自动地结好于汉,遣使献马,表示愿意和亲,结为昆弟之交。武帝当下同群臣计议,同意了这个要求,只是提出说:“一定要先来纳聘,然后才能把公主送出去。”
细君和亲
刘细君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长于温柔富贵之乡。其父刘建养尊处优,放荡不羁。他联络对朝廷不满的刘安等人,企图谋反。丞相府长史在他的住处查出了武器、印玺、绶带、使节和地图等准备反叛的大量物证,立报汉武帝。刘建情知罪不可赦,遂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衣带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父死时,细君尚幼,赦无罪。不久被带入长安宫中生活,并有专人教以读书。稍长,细君即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出落成才貌双全的大公主。
元封(公元前110年—前105年)年间,乌孙向汉朝廷献上良马千匹,作为汉家公主的聘礼。于是,一纸诏书改变了细君一生的命运。汉武帝命她远嫁“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国。年仅16岁的细君前往乌孙和亲。送嫁那一天,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武帝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乡国之思”。关于细君公主出嫁,民间也有另一种说法。据说细君出嫁时的车队是从江都出发的,行经安徽灵璧时,细君停车驻马,在一处山岩前悄然伫立,手抚巨石,东望乡关,久久不忍离去,以至于在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遂成一方景观,名为“灵璧手印”。
细君生得纤弱娴静、白嫩艳丽,且能歌善舞,才貌双全。猎骄靡非常高兴,“以为右夫人”。乌孙人因其肤色白净、花容月貌,称细君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肤色白净美丽像马奶酒一样的公主”)。匈奴得知乌孙与汉结盟,唯恐乌孙被汉朝拉过去,也照样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昆莫(“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就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按照中国习俗,右的地位高于左,右为“上首”,左为“下首”。然而,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而匈奴的习俗却是:“尚左,其坐,长左而北乡”。即左为尊,右为卑。也就是说,乌孙国的习俗与大汉相反,是“左”高“右”低。
细君到了乌孙以后,即开始进行政治活动,“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以博取乌孙贵族们的欢心。用汉武帝所赐丰厚妆奁与礼物,广泛交游,上下疏通,为汉朝做了大量工作。
按照乌孙的风俗习惯,兄弟可以和寡嫂结婚;儿子可以和非亲生的寡母结婚;甚至祖父尚在,孙子竟可以和后祖母结婚。而汉人在曾经的春秋战国时期,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做“蒸”,而兄,叔死后,弟弟或者侄儿可以娶寡嫂或者婶母,叫做“报”两者合称收继制,也叫转房制,是符合春秋战国时期道德规范的。但是汉武帝时,儒家兴起,收继制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当时,乌孙王昆莫年岁已老,准备让他的孙子岑陬娶乌孙公主为夫人。这个不合汉家传统礼仪的决定,无疑使细君忐忑难决,她未立即表态,只是说:“容妾思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上书武帝,陈述昆莫的决定和自己的心情。她连忙写了一封信,向武帝说明这个情况,请示应如何处理。当时西汉正想联结乌孙共同对付匈奴,武帝就命细君顾全大局:“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收到武帝的回信,细君便向昆莫表态:“愿听安排。”
后来,乌孙王昆莫真的把细君嫁给了他的孙子岑陬。昆莫死后,岑陬继立为王。细君在乌孙期间约有四、五年,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少夫。公元前87年,细君因产后失调,加之心情抑郁、思乡成疾,病逝乌孙。
细君死后,武帝又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通过和亲,乌孙终于和汉朝结成了长期的同盟。两位公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为汉王朝的安邦睦邻做出了贡献。公元前72年冬,匈奴进攻乌孙,乌孙王和解忧公主一起上书汉朝,请求出兵增援。汉朝接乌孙王和解忧公主的信后,立即派出15万骑兵北渡大漠,与乌孙5万骑兵联合,夹击匈奴。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袭惨败北逃,小王以下男女四万余口被擒,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实力,减轻了其对丝路的骚扰。
编辑本段历史贡献
刘细君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她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历史上她创下了三个第一:古代和亲女性中取得成功的第一人;古代诗坛上突破“诗言志”樊篱的第一人;乐器琵琶的首创之人。三者之中,尤以出塞和亲功绩最为显著。 第一和亲公主
史书载:从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52年,西汉先后七次送宗室女嫁给外邦。其中“公主”三名。可惜,均未留下和亲女子的具体姓名,所以她们的苦乐和功绩后人也都无从知晓了。直到汉武帝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加封了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远嫁乌孙王昆莫为右夫人,成为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汉家公主,被史学家们将芳名载入史册。 第一首边塞诗
《悲愁歌》为后世传诵,被称作是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刘细君也被称为“和亲公主中的第一才女”。这首诗被班固收入《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称为“绝调”。至汉代,传世的名篇都带有浓厚的政治功利色彩。唯独刘细君的《悲愁歌》,通过对周边事物的描写和述说,着重抒发了自己真切真挚、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它首先突破了“诗言志”的樊篱,给沉闷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空气。从《悲愁歌》开始,抒情诗广泛流传。刘细君出生扬州,扬州旧属楚地,故此诗以楚声骚体为制。80年后,班婕妤的《怨歌行》完成了抒情诗由骚体向五言的转变。东汉末年,蔡琰的《悲愤诗》又沿着《悲愁歌》的轨迹继续前行,把抒情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首创琵琶
细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乐理。据史载,乐器琵琶创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细君出塞乌孙。晋人傅玄《琵琶赋·序》对之考证甚详,云:“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宋苏轼《宋书达家听琵琶声诗》:“何异乌孙送公主,碧天无际雁行高。”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明确指出:“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或隐指,或明言,都认为刘细君是琵琶的首创者。
编辑本段公主墓
细君公主墓位于昭苏县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直线距县城69公里,有公路可达,海拔1930米。整个香冢是一垛微微呈半月形的土墩墓,巨大的土冢宛如一座的小山峰,是一座长满绿草和鲜花的坟冢。细君墓在宽阔的夏塔草原,坐北朝南,背依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脉,面朝一泻而出的夏塔河。巨大的土墩坟茔前,一方高过头顶的墓碑栉风沐雨默默地挺立在这里,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墓主人昔日的风采。在坦荡如砥的草原上,在古老庄重、气势庞大的乌孙古墓中,细君墓是那样的温婉、内敛,一如知书识礼的细君,悲也默默、喜也默默。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细君是汉家的一位公主,为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宁,她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受到后世许多文人墨客高度表扬。北魏诗人祖叔辨在《千里思》中就提到:“细君辞汉宇,王嫱即虏衢。寂寂人径阻,迢迢天路殊。”
西晋诗人石崇所作《王昭君辞一首并序》中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而也。”石崇序文中还说明,汉魏时期的歌舞大曲中的清商大曲就是在细君公主演奏的琵琶乐调的基础上新制的,其基调是哀怨的。
到了唐朝,白居易在诗《河阳石尚书破回鹘迎贵主过上党射鹭鸶绘画为图猥蒙见示称叹不足以诗美之》中说:“乌孙公主归秦地,白马将军入潞州。”
同样是唐朝诗人的李颀在《古从军行》中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刁斗为古代军中煮饭和打更用的铜锅,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 行人在昏暗风沙中听到刁斗凄厉声,听到乌孙公主的琵琶声幽怨更多。
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中再一次提到刘细君的典故:“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宋朝的时候,黄庭坚在《忆帝京琵琶妓》写道:“薄妆小靥闲情素。抱著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此诗中的乌孙公主自然就指刘细君,她是琵琶的发明者。
再往后就是元朝,一个叫钱惟善的诗人路过灵璧,发现了刘细君的手印石。(据民间传说,从江都国出发至长安的途中,刘细君行至安徽灵璧时,曾停车驻马,手抚巨石回首故乡,久久不忍离去,以致在石壁上留下了深深的手印。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被称为“灵璧手印”。) 钱惟善久仰这位和亲公主的大名,著《灵璧手印篇》纪其事,诗前序云:“汉以江都
[1]更多>>
细君嫁乌孙王,女过灵璧,尝扶于石,后人镌石为模,腕节分明,故述其事而为之辞。" 诗中更有“万里穷愁天一方,曾驻鸣镳倚灵璧。灵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烂胭脂节”等句,反映刘细君的思乡之情。后来这首诗被收入其《灵璧手印篇》当中。
到了民国,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有诗曰:“胡筝拨怨黄金徽,尘毂凝香纰罽帏。镜里青鸾知惜别,歌中黄鹄宁羁飞?狼望春花雪絮积,龙堆秋草阳晖稀。到此应输青冢骨,芳魂犹共佩环归。”
再往后到了公元2008年,诗人康蚂先生有感于刘细君的凄美故事,创作一首现代诗《闭上眼——给刘细君》献给这位女诗人:“闭上眼,忘记痛苦。那些阳光下的毒药融化,变成蜜糖//闭上眼,忘记爱情,罪恶和死。你为何涌出泪水?忘记一只骆驼,穿越茫茫无尽的夜,忘记光明和生//闭上眼,你真的能忘记什么?你的面颊透露忧伤?你的神经,被无休的喧哗震颤,敏感是个动词//闭上眼,那苍穹中的天狼星。孤独飞舞的萤火虫,暂时忘记,并不是低沉的孤愤的呜咽//请闭上眼,不要说忘记。黯淡的树林里,飞出蓬乱的响声。这个世界,发出嘘的一声……”
细君家世和出嫁乌孙国的史实,详见《汉书》和《资治通鉴》。
大学士第四次作业七律刘细君
七律刘细君
文/圆梦
一曲琵琶悲怨留,和亲边塞丽人囚。
深宫泪饮家山远,午夜梦回星月愁。
才女常怀千古恨,汗青永记怯君羞。
民膏养懦须眉辈,定国安邦遣女流。
谈及刘细君,就要先介绍一下她的身世。刘细君原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刘非的孙女。早在前121年皇室的互相倾轧中,细君的父亲刘建和母亲成光就以谋反罪被处死,家族受牵连也被夷灭三族,细君因幼小得以幸免,但身价却因此一落千丈,她是靠父辈亲戚的怜惜才得以长大成人的。虽然依然保持着皇族的身份,但皇族的荣华富贵却与她无关。身世的坎坷和世事的冷漠,使孤苦伶仃的细君过早的尝到了人生的苦难和面对世态炎凉的无奈情结。所幸的是细君毕竟拥有皇室血统,又天生丽质,所以在她16岁时被选为和亲公主。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反对和亲匈奴的政策,决心用武力北征,结果未能征服。当时,汉、匈两族的边陲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王国,大多为匈奴所控制,只有乌孙国(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敢与匈奴抗衡,而愿与汉朝来往。由于交通不便,彼此之间缺乏了解,熟悉西域情况的张骞便向汉武帝建议,用厚礼联络乌孙,同时与乌孙和亲,结为同盟,共同对付匈奴。武帝听了极为赞赏,当即派遣张骞出使乌孙。张骞奉命到达乌孙国后,向乌孙国王昆莫说明汉天子愿与乌孙结盟和亲之意,昆莫听后特地召集大臣议论此事后,就先派使者携带几十匹良马作为礼品,随同张骞至长安向汉皇答谢,并了解中原的实况。
乌孙使者到了长安,看到的是雄伟壮观的景象,令他们羡慕不已。回国后,使者如实向国王昆莫禀告了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昆莫听后决定接受张骞提出的结盟和亲的建议,当即派遣使者带马千匹作为礼聘来到长安,向汉武帝提出联姻的要求,表示永结友好。武帝听了来使的陈述,同意联姻,并决定由能够担此重任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出塞。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送嫁那一天,朝廷派了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以及侍女等数百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等陪嫁妆奁,簇拥着细君向西进发。细君嫁到乌孙国,由于语言不通,加上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都与汉族不一样,细君很不适应。特别是思乡心切,语言不通,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嫁给年过七旬的新郎昆莫,更是让她平添了许多忧伤。二八年华,内心憧憬编织着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现实却不允许自己做出任何选择,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任由大漠的风沙席卷走内心全部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冀。少女多愁善感的心中就更加悲苦,因此就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鹕兮归故乡。
诗歌的内容虽然平实简单,却感情真挚,呈现内心悲楚的情怀,让人为之凄婉。
两年后,国王昆莫去世。临死前,留下遗言,要细君按乌孙风俗嫁给自己的孙子,继承他王位的年纪与细君相仿的岑陬军须靡。这个不合汉家传统礼仪的决定,再加上与细君从小受到的道德伦理相背离,因此细君抵死不从,并上书汉廷请武帝为自己作主。武帝虽然同情细君的遭遇,可对他而言,政治需要永远放在第一位。他回书细君,要她为国家大计着想,按乌孙风俗行事。细君无奈,只得以大局为重,含泪顺从成为昆莫孙子的妻子。
不久,细君为新国王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少夫。但是由于几年来一直郁郁寡欢、悲愁过度,再加上产后不久身体虚弱,便于公元前87年早早撇下襁褓中的女儿撒手西去。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牺牲了大好的年华,结束了她短暂而凄苦的一生。
在民国初年,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曾满怀***写下了题为《乌孙公主歌》,表达了家乡人民的深切缅怀。
诗歌云:
胡筝拨怨黄金徽,尘毂凝香纰罽帏。
镜里青鸾知惜别,歌中黄鹄宁羁飞?
狼望春花雪絮积,龙堆秋草阳晖稀。
到此应输青冢骨,芳魂犹共佩环归。
另外,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也留有《塞鸿秋》赞道:
漫等闲帝女乌孙嫁,长留着王子金杯话。
为的是和亲民族安戎马,为的是交欢琴瑟传文化。
重任付儿家,雪岭冰川跨。论功勋岂在萧房下?
2005年,江苏省出资,在新疆伊犁援建刘细君纪念馆,并命名为“汉家公主纪念馆”,于当年6月正式开馆。10月,专家考证:夏特大峡谷口的乌孙古墓群便是汉家细君公主之墓遗址,并立碑纪念。
1 秋风瑟瑟秋悲凉,愁云荡荡愁断肠。
路远迢迢路望尽,山高重重山凄凉。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4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人物简介
刘细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间),汉江都王(扬州)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刘细君是西汉遣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被后世誉为“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和“和亲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细君和亲的余响。细君以及随后的解忧两位公主远嫁乌孙,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其父刘建于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后未成自缢。细君母以同谋罪被斩,当年由于细君尚小,因而躲过一劫。公元前117年,刘胥被封为广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后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居今伊犁河上流流域),抗击匈奴而于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又作昆莫),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猎骄靡封她为右夫人,随从工匠为她建造了宫室。
细君公主在乌孙语言不通,生活难以习惯,思念故乡,作《悲愁歌》(又名《细君(乌孙)公主歌》、《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zhān,即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hú,天鹅)兮归故乡。
据说,乌孙公主的悲歌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也不禁为之感动,非常同情她的境况。每隔一年,他便派遣使者带者锦绣帏帐,赠给乌孙公主。
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子岑陬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让她接受当地风俗(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以成就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大局。细君只得再嫁岑陬。一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作为汉朝与乌孙的第一个友好使者,细君公主积极联络乌孙上层贵族,使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巩固的军事联盟,初步实现了联合乌孙,遏制匈奴的战略目标。其功绩不亚于“凿通西域”的张骞。细君公主也是中原地区先进文化西传开端的使者,她和随嫁的汉族将士、宫女、工匠等最早进入西域的汉人,将汉文化带入乌孙,推动了乌孙社会经济的发展。
编辑本段生平详叙
历史背景
刘细君远嫁乌孙,是同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据《前汉书·乌孙传》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伊犁河流域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的游牧地。当时乌孙属哈萨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西北边塞的匈奴,张骞建议用厚赂招引乌孙,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这样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于是汉朝就有了第一位远嫁西域的细君公主。
西汉前期,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当时汉朝处建国之初,民生凋敝,政局不稳,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汉高祖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和亲”,“冀以求安边境”。然而,匈奴一方面通过和亲,得到了大批财物,另一方面又不断侵扰边境,对西汉进行军事掠夺。到汉武帝时,经过60余载的苦心经营,汉朝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为摆脱受制于匈奴的被动局面,数度开塞击胡。特别是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从此远遁漠北,使“漠南无王庭”。
匈奴之战,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军事、经济实力,其逐步丧失了对阴山、河西走廊广大地区的控制。因其依然控制着西域诸国,还拥有一定的实力与汉抗衡。这些国家是匈奴的重要经济支柱,汉朝当时只有争取到西域诸国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为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实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的争取对象。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与月氏均在祁连山附近游牧,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时,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出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公元前161年,在匈奴的支持和援助下,猎骄靡率领部众西击大月氏,遂居留伊犁河流域一带,建立了乌孙国。乌孙多年来一直是匈奴的从属,猎骄靡感念匈奴的恩德,却又不愿长此蜷伏于匈奴肘腋之下。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劝汉武帝联合乌孙共御匈奴,汉武帝听取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以“断匈奴右臂”的建议,命他为中郎将,率副使、将士三百余人,携带大量的金、帛和牛羊,出使乌孙、大宛(今苏联 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苏联中亚 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等地。张骞到了乌孙,要求乌孙 王昆莫东回故土(指敦煌祁连之间的地区),臣服于汉,以防匈奴,并答应把汉公主嫁给他,作为结盟的条件。然而,乌孙对汉朝不甚了解,加以归属匈奴已久,态度犹豫不决。
直到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才派使者数十人,随同来汉朝察看情况。乌孙使者回国后,盛赞汉朝的广大和富庶。乌孙看到了汉朝的强盛,同时又惧怕匈奴报复性的侵略,于是自动地结好于汉,遣使献马,表示愿意和亲,结为昆弟之交。武帝当下同群臣计议,同意了这个要求,只是提出说:“一定要先来纳聘,然后才能把公主送出去。”
细君和亲
刘细君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长于温柔富贵之乡。其父刘建养尊处优,放荡不羁。他联络对朝廷不满的刘安等人,企图谋反。丞相府长史在他的住处查出了武器、印玺、绶带、使节和地图等准备反叛的大量物证,立报汉武帝。刘建情知罪不可赦,遂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衣带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父死时,细君尚幼,赦无罪。不久被带入长安宫中生活,并有专人教以读书。稍长,细君即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出落成才貌双全的大公主。
元封(公元前110年—前105年)年间,乌孙向汉朝廷献上良马千匹,作为汉家公主的聘礼。于是,一纸诏书改变了细君一生的命运。汉武帝命她远嫁“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国。年仅16岁的细君前往乌孙和亲。送嫁那一天,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武帝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乡国之思”。关于细君公主出嫁,民间也有另一种说法。据说细君出嫁时的车队是从江都出发的,行经安徽灵璧时,细君停车驻马,在一处山岩前悄然伫立,手抚巨石,东望乡关,久久不忍离去,以至于在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遂成一方景观,名为“灵璧手印”。
细君生得纤弱娴静、白嫩艳丽,且能歌善舞,才貌双全。猎骄靡非常高兴,“以为右夫人”。乌孙人因其肤色白净、花容月貌,称细君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肤色白净美丽像马奶酒一样的公主”)。匈奴得知乌孙与汉结盟,唯恐乌孙被汉朝拉过去,也照样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昆莫(“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就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按照中国习俗,右的地位高于左,右为“上首”,左为“下首”。然而,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而匈奴的习俗却是:“尚左,其坐,长左而北乡”。即左为尊,右为卑。也就是说,乌孙国的习俗与大汉相反,是“左”高“右”低。
细君到了乌孙以后,即开始进行政治活动,“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以博取乌孙贵族们的欢心。用汉武帝所赐丰厚妆奁与礼物,广泛交游,上下疏通,为汉朝做了大量工作。
按照乌孙的风俗习惯,兄弟可以和寡嫂结婚;儿子可以和非亲生的寡母结婚;甚至祖父尚在,孙子竟可以和后祖母结婚。而汉人在曾经的春秋战国时期,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做“蒸”,而兄,叔死后,弟弟或者侄儿可以娶寡嫂或者婶母,叫做“报”两者合称收继制,也叫转房制,是符合春秋战国时期道德规范的。但是汉武帝时,儒家兴起,收继制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当时,乌孙王昆莫年岁已老,准备让他的孙子岑陬娶乌孙公主为夫人。这个不合汉家传统礼仪的决定,无疑使细君忐忑难决,她未立即表态,只是说:“容妾思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上书武帝,陈述昆莫的决定和自己的心情。她连忙写了一封信,向武帝说明这个情况,请示应如何处理。当时西汉正想联结乌孙共同对付匈奴,武帝就命细君顾全大局:“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收到武帝的回信,细君便向昆莫表态:“愿听安排。”
后来,乌孙王昆莫真的把细君嫁给了他的孙子岑陬。昆莫死后,岑陬继立为王。细君在乌孙期间约有四、五年,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少夫。公元前87年,细君因产后失调,加之心情抑郁、思乡成疾,病逝乌孙。
细君死后,武帝又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通过和亲,乌孙终于和汉朝结成了长期的同盟。两位公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为汉王朝的安邦睦邻做出了贡献。公元前72年冬,匈奴进攻乌孙,乌孙王和解忧公主一起上书汉朝,请求出兵增援。汉朝接乌孙王和解忧公主的信后,立即派出15万骑兵北渡大漠,与乌孙5万骑兵联合,夹击匈奴。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袭惨败北逃,小王以下男女四万余口被擒,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实力,减轻了其对丝路的骚扰。
编辑本段历史贡献
刘细君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她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历史上她创下了三个第一:古代和亲女性中取得成功的第一人;古代诗坛上突破“诗言志”樊篱的第一人;乐器琵琶的首创之人。三者之中,尤以出塞和亲功绩最为显著。 第一和亲公主
史书载:从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52年,西汉先后七次送宗室女嫁给外邦。其中“公主”三名。可惜,均未留下和亲女子的具体姓名,所以她们的苦乐和功绩后人也都无从知晓了。直到汉武帝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加封了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远嫁乌孙王昆莫为右夫人,成为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汉家公主,被史学家们将芳名载入史册。 第一首边塞诗
《悲愁歌》为后世传诵,被称作是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刘细君也被称为“和亲公主中的第一才女”。这首诗被班固收入《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称为“绝调”。至汉代,传世的名篇都带有浓厚的政治功利色彩。唯独刘细君的《悲愁歌》,通过对周边事物的描写和述说,着重抒发了自己真切真挚、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它首先突破了“诗言志”的樊篱,给沉闷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空气。从《悲愁歌》开始,抒情诗广泛流传。刘细君出生扬州,扬州旧属楚地,故此诗以楚声骚体为制。80年后,班婕妤的《怨歌行》完成了抒情诗由骚体向五言的转变。东汉末年,蔡琰的《悲愤诗》又沿着《悲愁歌》的轨迹继续前行,把抒情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首创琵琶
细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乐理。据史载,乐器琵琶创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细君出塞乌孙。晋人傅玄《琵琶赋·序》对之考证甚详,云:“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宋苏轼《宋书达家听琵琶声诗》:“何异乌孙送公主,碧天无际雁行高。”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明确指出:“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或隐指,或明言,都认为刘细君是琵琶的首创者。
编辑本段公主墓
细君公主墓位于昭苏县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直线距县城69公里,有公路可达,海拔1930米。整个香冢是一垛微微呈半月形的土墩墓,巨大的土冢宛如一座的小山峰,是一座长满绿草和鲜花的坟冢。细君墓在宽阔的夏塔草原,坐北朝南,背依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脉,面朝一泻而出的夏塔河。巨大的土墩坟茔前,一方高过头顶的墓碑栉风沐雨默默地挺立在这里,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墓主人昔日的风采。在坦荡如砥的草原上,在古老庄重、气势庞大的乌孙古墓中,细君墓是那样的温婉、内敛,一如知书识礼的细君,悲也默默、喜也默默。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细君是汉家的一位公主,为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宁,她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受到后世许多文人墨客高度表扬。北魏诗人祖叔辨在《千里思》中就提到:“细君辞汉宇,王嫱即虏衢。寂寂人径阻,迢迢天路殊。”
西晋诗人石崇所作《王昭君辞一首并序》中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而也。”石崇序文中还说明,汉魏时期的歌舞大曲中的清商大曲就是在细君公主演奏的琵琶乐调的基础上新制的,其基调是哀怨的。
到了唐朝,白居易在诗《河阳石尚书破回鹘迎贵主过上党射鹭鸶绘画为图猥蒙见示称叹不足以诗美之》中说:“乌孙公主归秦地,白马将军入潞州。”
同样是唐朝诗人的李颀在《古从军行》中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刁斗为古代军中煮饭和打更用的铜锅,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 行人在昏暗风沙中听到刁斗凄厉声,听到乌孙公主的琵琶声幽怨更多。
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中再一次提到刘细君的典故:“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宋朝的时候,黄庭坚在《忆帝京琵琶妓》写道:“薄妆小靥闲情素。抱著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此诗中的乌孙公主自然就指刘细君,她是琵琶的发明者。
再往后就是元朝,一个叫钱惟善的诗人路过灵璧,发现了刘细君的手印石。(据民间传说,从江都国出发至长安的途中,刘细君行至安徽灵璧时,曾停车驻马,手抚巨石回首故乡,久久不忍离去,以致在石壁上留下了深深的手印。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被称为“灵璧手印”。) 钱惟善久仰这位和亲公主的大名,著《灵璧手印篇》纪其事,诗前序云:“汉以江都
[1]更多>>
细君嫁乌孙王,女过灵璧,尝扶于石,后人镌石为模,腕节分明,故述其事而为之辞。" 诗中更有“万里穷愁天一方,曾驻鸣镳倚灵璧。灵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烂胭脂节”等句,反映刘细君的思乡之情。后来这首诗被收入其《灵璧手印篇》当中。
到了民国,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有诗曰:“胡筝拨怨黄金徽,尘毂凝香纰罽帏。镜里青鸾知惜别,歌中黄鹄宁羁飞?狼望春花雪絮积,龙堆秋草阳晖稀。到此应输青冢骨,芳魂犹共佩环归。”
再往后到了公元2008年,诗人康蚂先生有感于刘细君的凄美故事,创作一首现代诗《闭上眼——给刘细君》献给这位女诗人:“闭上眼,忘记痛苦。那些阳光下的毒药融化,变成蜜糖//闭上眼,忘记爱情,罪恶和死。你为何涌出泪水?忘记一只骆驼,穿越茫茫无尽的夜,忘记光明和生//闭上眼,你真的能忘记什么?你的面颊透露忧伤?你的神经,被无休的喧哗震颤,敏感是个动词//闭上眼,那苍穹中的天狼星。孤独飞舞的萤火虫,暂时忘记,并不是低沉的孤愤的呜咽//请闭上眼,不要说忘记。黯淡的树林里,飞出蓬乱的响声。这个世界,发出嘘的一声……”
细君家世和出嫁乌孙国的史实,详见《汉书》和《资治通鉴》。
大学士第四次作业七律刘细君
七律刘细君
文/圆梦
一曲琵琶悲怨留,和亲边塞丽人囚。
深宫泪饮家山远,午夜梦回星月愁。
才女常怀千古恨,汗青永记怯君羞。
民膏养懦须眉辈,定国安邦遣女流。
由圆梦于周二 九月 24, 2013 4:38 a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3次
圆梦- 帖子数 : 15
注册日期 : 13-08-09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中华诗词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大学士F6博蓄涵发
七律 刘细君
博蓄涵发
皇家执政靠奇人,和睦相邻采纳亲。
谋略招人情绪厌,服从族长远观伸。
细君创史新篇例,怨愤归心烈女贞。
世代更新观改变,和亲已久覆烟尘。
大学士F6博蓄涵发
七律 刘细君
博蓄涵发
皇家执政靠奇人,和睦相邻采纳亲。
谋略招人情绪厌,服从族长远观伸。
细君创史新篇例,怨愤归心烈女贞。
世代更新观改变,和亲已久覆烟尘。
博蓄涵发- 帖子数 : 34
注册日期 : 13-08-28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大学士平凡第四次作业
七律《刘细君》
一曲琵琶千古愁,乌孙公主怨声幽。
身为汉室金枝叶,敢教胡天草木秋。
长夜凄凄思绪绕,黄沙漫漫梦魂囚。
须眉应愧向青冢,弱女相生抵万钩。
七律《刘细君》
一曲琵琶千古愁,乌孙公主怨声幽。
身为汉室金枝叶,敢教胡天草木秋。
长夜凄凄思绪绕,黄沙漫漫梦魂囚。
须眉应愧向青冢,弱女相生抵万钩。
平凡- 帖子数 : 29
注册日期 : 13-08-08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大学士无名第四次作业
【刘细君】
漠地凄凄植昙花,穹庐当室映朝霞。
红颜片片和悲曲,粉泪行行落玉琶。
一首绝调传世诵,半圆土冢驻天涯。
细君坎坷幽怨路,史册芳名入汉家。
【刘细君】
漠地凄凄植昙花,穹庐当室映朝霞。
红颜片片和悲曲,粉泪行行落玉琶。
一首绝调传世诵,半圆土冢驻天涯。
细君坎坷幽怨路,史册芳名入汉家。
无名- 帖子数 : 36
注册日期 : 13-08-16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七律(读刘细君和亲所感)
春风绿遍江南岸,新碧才攀塞柳枝。
白日萧萧侵古道,黄沙漠漠扑罗衣
玉娥一去重山隔,故国难还夜夜悲
平定匈奴需勇士,和亲岂可护 安危
春风绿遍江南岸,新碧才攀塞柳枝。
白日萧萧侵古道,黄沙漠漠扑罗衣
玉娥一去重山隔,故国难还夜夜悲
平定匈奴需勇士,和亲岂可护 安危
紫蝶翩翩- 帖子数 : 40
注册日期 : 13-09-04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大学士楼东雅翁第四次作业《七律。刘细君》
2013-9-18
创史刘君今古幽,乌孙纳女烈公愁。
相求谋略金枝叶,敢教胡天笑月秋。
长夜凄词风且瘦,遥隔千里梦魂悠。
须眉宴墨柔鸿雁,女托和亲抵万钩。
2013-9-18
创史刘君今古幽,乌孙纳女烈公愁。
相求谋略金枝叶,敢教胡天笑月秋。
长夜凄词风且瘦,遥隔千里梦魂悠。
须眉宴墨柔鸿雁,女托和亲抵万钩。
楼东雅翁- 帖子数 : 10
注册日期 : 13-06-18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柳青青第四次作业
《七律*刘细君》
朔漠移来菡萏花,惊鸿绝雁 叹琵琶 。
深霄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戎笳 。
露碛风吟堪可极 雪涛烟浪信无涯 。
刁斗凄厉何时小? 弱女哀声唤大华.
《七律*刘细君》
朔漠移来菡萏花,惊鸿绝雁 叹琵琶 。
深霄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戎笳 。
露碛风吟堪可极 雪涛烟浪信无涯 。
刁斗凄厉何时小? 弱女哀声唤大华.
由柳青青于周五 九月 20, 2013 3:17 a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4次
柳青青- 帖子数 : 17
注册日期 : 13-08-18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七律 刘细君
公主鸾车别阙门,黄沙万里向乌孙。
长安从此归无路,大漠于今泪有痕。
眉黛暗垂春晼晚,琵琶独抚月黄昏。
孤身但教胡尘静,拼却东风一缕魂。
公主鸾车别阙门,黄沙万里向乌孙。
长安从此归无路,大漠于今泪有痕。
眉黛暗垂春晼晚,琵琶独抚月黄昏。
孤身但教胡尘静,拼却东风一缕魂。
由渔歌子于周日 九月 22, 2013 3:39 a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渔歌子- 帖子数 : 6
注册日期 : 13-09-16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大学士桔灯映雪
《七律-刘细君》
苍茫塞外草凄凄,孤雁哀鸣伴月栖。
弱女和亲担重任,细君大义著传奇。
清歌妩媚番君献,笙管幽旋旧故悲。
叩问苍天何日返?长安杳信黯然郗。
《七律-刘细君》
苍茫塞外草凄凄,孤雁哀鸣伴月栖。
弱女和亲担重任,细君大义著传奇。
清歌妩媚番君献,笙管幽旋旧故悲。
叩问苍天何日返?长安杳信黯然郗。
桔灯映雪- 帖子数 : 9
注册日期 : 13-09-04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大学士海燕
七律 刘细君
琵琶声里认前身,
哀婉凄凉共几人?
独守空闺生有恨,
自眠荒冢死无嗔。
丹心默默悲千古,
碧血幽幽感万民。
和泪吟成家国愿,
丹青史册岂能陈 。
七律 刘细君
琵琶声里认前身,
哀婉凄凉共几人?
独守空闺生有恨,
自眠荒冢死无嗔。
丹心默默悲千古,
碧血幽幽感万民。
和泪吟成家国愿,
丹青史册岂能陈 。
燕子翩然- 帖子数 : 5
注册日期 : 13-09-04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桔灯映雪 写道:大学士桔灯映雪
《七律-刘细君》
苍茫塞外草凄凄,孤雁哀鸣伴月栖。
弱女和亲担重任,细君大义著传奇。
清歌妩媚番君献,笙管幽旋旧故悲。
叩问苍天何日返?长安杳信黯然郗。
你好,雪。这首七律起承转合都不错,对仗也工整,只是用妩媚形容歌声,会不会有点不妥,个见
紫蝶翩翩- 帖子数 : 40
注册日期 : 13-09-04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约你冬眠第四讲作业
【七律 刘细君】
一曲悲秋万古存,细君哀怨泪倾盆。
长安远去雁无影。大漠犹存壁石痕。
寨北黄沙吞艳骨,江南绿水念忠魂。
匈奴垂首心归汉,黄鹄何时返故门?
【七律 刘细君】
一曲悲秋万古存,细君哀怨泪倾盆。
长安远去雁无影。大漠犹存壁石痕。
寨北黄沙吞艳骨,江南绿水念忠魂。
匈奴垂首心归汉,黄鹄何时返故门?
由66约你冬眠于周三 九月 25, 2013 4:24 p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66约你冬眠- 帖子数 : 18
注册日期 : 13-08-09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本来 第四讲作业
刘细君
当年悲曲传胡地,远嫁和亲心内伤。
身处蛮夷言几句,独居毡室泪千行。
春来净手填诗赋,冬去抬头望故乡。
此刻抱儿圆月夜,琵琶犹在已沧桑。
刘细君
当年悲曲传胡地,远嫁和亲心内伤。
身处蛮夷言几句,独居毡室泪千行。
春来净手填诗赋,冬去抬头望故乡。
此刻抱儿圆月夜,琵琶犹在已沧桑。
本来- 帖子数 : 17
注册日期 : 13-08-13
回复: 中华诗词大学大学士第四次作业贴
紫蝶翩翩
七律(读刘细君和亲所感)
春风绿遍江南岸,新碧才攀塞柳枝。
白日萧萧侵古道,黄沙漠漠扑罗衣
玉娥一去重山隔,故国难还夜夜悲
平定匈奴需勇士,和亲岂可护安危
翩翩你好,由我来评你的这首诗,一直很喜欢你写的诗词,很有韵味。学习了。
这首诗由景入情环环相扣。描写了细君和亲路途的景致,江南已经芳草遍地,而塞北才刚刚有一丝绿意。黄沙漫漫此一去不知何日回还。凄凉哀婉跃然眼前,让人很是痛惜。不好意思水平有限,只能评成这样了。呵呵。
七律(读刘细君和亲所感)
春风绿遍江南岸,新碧才攀塞柳枝。
白日萧萧侵古道,黄沙漠漠扑罗衣
玉娥一去重山隔,故国难还夜夜悲
平定匈奴需勇士,和亲岂可护安危
翩翩你好,由我来评你的这首诗,一直很喜欢你写的诗词,很有韵味。学习了。
这首诗由景入情环环相扣。描写了细君和亲路途的景致,江南已经芳草遍地,而塞北才刚刚有一丝绿意。黄沙漫漫此一去不知何日回还。凄凉哀婉跃然眼前,让人很是痛惜。不好意思水平有限,只能评成这样了。呵呵。
桔灯映雪- 帖子数 : 9
注册日期 : 13-09-0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