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二期班第七讲讲义
小令二期班第七讲讲义
小令班第七讲
(三十七)•介绍词牌《长相思》
小令班第七讲:
大家 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词牌《长相思》与词牌《醉太平》
在介绍之前讲一下基础知识
词的用韵:
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就全部词作说,哪些字跟哪些字可以押韵,也就是词韵的分部情况;二是就具体的词调说,韵脚是怎么样分布着的,也就是押韵的方式。总的说来:词韵分部比诗韵宽的多,而押韵的方式则比诗复杂的多。
1、词韵的分部情况
写词跟作诗不同。作诗曾经成为读书人进身的阶梯,列为科举选士的课目,有官定的韵书限制,大家都要恪守,而填词始终是文人业余的“雅事”。
因此,直到词已走上自己的顶峰,也还没有一部人所公认的“词韵”出现。唐人写词,一般就用诗韵,而比诗的韵略宽。五代以后,语音的实际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再按“诗韵”填词,已经不能适应词这种比较接近口语文学体裁的要求。
于是词人便参照诗韵,根据实际语音和乐曲的要求加以变通,力求使之易懂易唱。由于这些词人声律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时代和籍贯也不同,因此他们写词用韵,也就会有所差异,宽严不一,有时还不免带进一些方音土腔。
北宋末叶,朱敦儒拟过一个“应制词韵十六条”,并未得到公认。后来张辑“为‘衍义’以释之“,冯取洽”重为缮录增补“,终未成为定则。
元代陶宗仪”曾讥其淆混,欲为改定,而其书久佚,目亦无自考矣。“可见流传并不广。元明之间,出现了一部题称”绍兴二年“刻的《菉斐轩词林要韵》(《词林要韵》或《词林韵释》)。
但他分平声为十九部,次列上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平上去三声,跟宋词实际用韵情况颇有出入。据研究,这本书是元明间人的伪作,而且是曲韵不是词韵。
明清两代,词韵专书逐渐增多,如沈谦《词韵略》、赵钥《词韵》、李渔《笠翁词韵》、胡文焕《会文堂词韵》、许昂霄《词韵考略》、吴烺《学宋斋词韵》叶申芗《天籁轩词韵》等,水平高低不一,韵部分合也不尽一致,影响都不大。
直到出现了仲恒的《词韵》和戈载的《词林正韵》,才算有了一个比较公认的词韵规范。
近代写词的人,基本上依这十九部来押韵。
2、词的押韵方式
(1)从韵脚在句子里的位置看,词跟诗一样,以句末用韵为常例。但是诗,特别是近体诗,不论五言还是七言,一般每句都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而词却不尽然。
词句有长有短,有时意思上完整的一个句子在格律上却被分为数句,这就产生了韵在句中的现象。主要有两种:
一是韵在逗断处,或者说用在意思上未成句而格律上已成“句”的地方。比如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的“衫”字。
《霜天晓角》:“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的“尾”字等。这种用法较多,可视为正格之一。
一是韵在句中非正归停顿处,甚至一句之中各词语之间互相押韵。
如周邦彦《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识“字句中入韵。(韵字有:国、识、客、尺。)有的词谱在”识”字后逗断,其实从意思上说这里是断不开的,何况其他作者的《兰陵王》这里也不一定入韵。
(比如辛弃疾有两首《兰陵王》,此句作“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杀“、”父“均不韵)再如苏轼《醉翁操》:”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然”、“圆”、“山”都是句中韵。也有人因入韵而把它们逗断的,但如像辛弃疾《醉翁操》:”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若不是一定要迁就韵字,”之“、”如“、”山中“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不应逗断的。
(2)从韵脚与韵部的关系看,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A 一韵到底。我们所谓的一韵到底,指的是通首词的韵脚都属于词的十九部中的某一部。由于前十四部内部又分平上去三声,于是就这几部来说又有平上去分押与平上去混押的各种情况。
a有些词调通首限用平声韵。常见的如:
十六字令 渔歌子 忆江南 捣练子 浪淘沙(双调)浣溪纱 采桑子 何满子 少年游
临江仙 鹧鹄天 破阵子 风入松 满庭芳 水调歌头 八声甘州 沁园春 六州歌头
b有些词调通首限用仄声韵。常见的如:
如梦令 迎春乐 木兰花 鹊桥仙 踏沙行 钗头凤 碟恋花 渔家傲 苏幕遮 水龙吟 齐天乐
念奴娇 永遇乐 摸鱼儿 雨霖钤 生查子 处算子 贺新郎
c 有的词调可平可仄。常见的如:
江城子 南歌子 忆秦娥 声声慢 满江红 柳梢青
一个词调用平韵还是用仄韵本来是根据乐曲的特点而定的,开始时一般都有定格。但并非绝对不可改变。
特别是平声各部跟与之同一主要元音的入声各部,由于当时实际读音入声可能只保留了一个喉塞尾(如同今天江浙人的入声读法),听起来入声只不过比平声短促一些,一般不影响歌唱,所以上举各调几乎都是可平可入的。
例如《满江红》本以押入声字为常格,姜夔却认为”旧调用仄韵,多不协韵,他以平调《满江红》为迎送神曲。。。。。则协律矣(见《白石道人歌曲》卷三《满江红-序》)。
d 同一韵部而平上去交错押韵或混杂押韵。
同部的平上去声字有规律地交错相押,往往是词调本身的定格。把这种情况看作是交错韵、换韵亦无不可。例如《西江月》,八句六韵,以同部平、平、仄(上或去)、平、平、仄(上或去)交错相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八部平上通押)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七部平上去通押)
同部的平上去声无规律地混押,则是词人为了不以词害意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没有一定的格式。他们抛开了声调的限制,扩大了选用韵字的范围,一旦取得成功,为社会公认后,该词调就往往反会以混杂作为正格。
像 《醉翁操》本是古琴曲,苏轼开始用它填了“琅然清圜谁弹”一词,通首用平声第七部韵,仅下片第二韵用了一个同部的去声字。
这首词一出现便因其音律和美而广为传布,结果成为定格,其他人也于下片第二韵换用同部去声字。
平上去混押,以上与去相押比较普遍。举第四部为例:晚唐温庭筠其《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絮(去声御韵)、雨(上声虞韵)混押;五代冯延巳其《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语(上声语韵)、去(去声御韵)混押,北宋苏轼其《青玉案》:“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句(去声御韵)、许(上声语韵)混押;南宋辛弃疾,其《摸鱼儿》:
“怨春不语。酸只有殷勤,画檐珠网,尽日惹飞絮。“语、絮混押。可见上去混押是普遍现象,一般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
中古上声与去声调性接近,宋代浊上声已逐渐跟去声合流,上去声混押是很自然的。上去韵很多部的字数较少,严格分用也不利于内容的表达。
好基础知识就讲到这里。下面介绍词牌《长相思》
《长相思》,又名吴山青、相思令、双红豆。平韵格,双调,小令,8句36字。句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下片起首两句均例用叠韵。
【常用格体】
中中平(韵),中中平(叠),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中中平(韵),中中平(叠),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名篇赏析】
唐•白居易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仄仄平(韵),仄仄平(叠),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叠),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这首词押十二侯韵。汴水,古水名,指如今河南省荥阳西南之索河。泗水,在山东省中部。瓜州,在邗江大运河入江处。
吴山,即胥山,在杭州西湖东南。本词抒发闺怨,词人以某女子的口吻来写,更有亲切感。构思新颖奇巧。
上片写景,暗寓恋情。一个“愁”字,点醒了全片,山是愁山,水是恨水。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
“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丈夫为何不归?是他包二奶变了心,还是出于生计,另有苦衷,读者去想象吧!
再看几阙名词:
长相思 晏几道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长相思,长相思。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长相思,长相思。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欲把相思说与谁?浅情人不知。
------------
长相思 万俟咏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一声声,一更更。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梦难成,恨难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短长亭,古今情。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暮云平,暮山横。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抛砖篇】
《长相思•桥》
水乡桥,英武桥,桥北桥南人似潮。春垂杨柳条。
风也飘,雨也飘,好景良辰分外娇。花开碧玉桃。
仄平平(韵),平仄平(叠),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韵),仄仄平(叠),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注】水乡大桥、英武桥在兴化城是很有名的。这首词押13豪韵。
----------------------------
下面介绍词牌《醉太平》
《醉太平》,又名醉思凡、四字令、凌波曲。此词牌有平韵格、仄韵格、三声叶三种格体。本讲座只介绍平韵格。
平韵格《醉太平》,乃双调小令,38字,前后片各押四个平声韵。第一、二句的第三字,第四句的第一、第四字,最好用去声,方能将调激起。结句句式为上一、下四。
【常用格体】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中平仄平(韵),中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仄平(韵)。
【名篇赏析】 、
宋•戴复古 《醉太平》
长亭短亭,春风酒醒。无端惹起离情,有黄鹂数声。
芙蓉绣絪,江山画屏。梦中昨夜分明,悔先行一程。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此词通押17庚、15痕韵,此种通押宋代诗词名家已有先例。)
戴复古(1167——?),字式之,天台黄岩人(今属浙江),幼孤,承家学,曾从师于陆游。曾至江西武宁,有富人惜其才,以女妻之。一生未仕,曾居南塘石屏山,自号石屏。
有《石屏集》6卷、《石屏词》1卷存世。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不难懂。如果你能根据我提供的资料理解这首词,定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富人将女儿嫁给了戴复古,二人分外甜蜜。
两年后,戴复古忽然要辞别,“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婉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饯行,并撰《祝英台近》一首。夫既别,遂赴水死。”(引自陶宗仪《辍耕录》)这首词写在其妻饯行赠词之后。
富人之女到长亭短亭为丈夫饯行,分别后,戴复古酒醒了。成双作对的黄鹂叫了几声,惹起离情。戴复古回家了,一路风景,江山美如画屏,昨夜梦中的甜美依旧分明,“悔先行一程”!
一语双关啊,除了指此次路程,也是悔恨先在家里娶了老婆。但戴复古哪里知道,如此痴情的江西女子竟然为他投河自尽呢?
古名篇:
醉太平 刘过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抛砖篇】
《醉太平•秋江送友人》
风和月明,山高浪平。江枫渔火舟横,听飞鸿数声。
吟哦壮行,魂牵梦萦。今宵且计归程,别长亭短亭。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此词押17庚韵)
(三十七)•介绍词牌《长相思》
小令班第七讲:
大家 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词牌《长相思》与词牌《醉太平》
在介绍之前讲一下基础知识
词的用韵:
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就全部词作说,哪些字跟哪些字可以押韵,也就是词韵的分部情况;二是就具体的词调说,韵脚是怎么样分布着的,也就是押韵的方式。总的说来:词韵分部比诗韵宽的多,而押韵的方式则比诗复杂的多。
1、词韵的分部情况
写词跟作诗不同。作诗曾经成为读书人进身的阶梯,列为科举选士的课目,有官定的韵书限制,大家都要恪守,而填词始终是文人业余的“雅事”。
因此,直到词已走上自己的顶峰,也还没有一部人所公认的“词韵”出现。唐人写词,一般就用诗韵,而比诗的韵略宽。五代以后,语音的实际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再按“诗韵”填词,已经不能适应词这种比较接近口语文学体裁的要求。
于是词人便参照诗韵,根据实际语音和乐曲的要求加以变通,力求使之易懂易唱。由于这些词人声律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时代和籍贯也不同,因此他们写词用韵,也就会有所差异,宽严不一,有时还不免带进一些方音土腔。
北宋末叶,朱敦儒拟过一个“应制词韵十六条”,并未得到公认。后来张辑“为‘衍义’以释之“,冯取洽”重为缮录增补“,终未成为定则。
元代陶宗仪”曾讥其淆混,欲为改定,而其书久佚,目亦无自考矣。“可见流传并不广。元明之间,出现了一部题称”绍兴二年“刻的《菉斐轩词林要韵》(《词林要韵》或《词林韵释》)。
但他分平声为十九部,次列上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平上去三声,跟宋词实际用韵情况颇有出入。据研究,这本书是元明间人的伪作,而且是曲韵不是词韵。
明清两代,词韵专书逐渐增多,如沈谦《词韵略》、赵钥《词韵》、李渔《笠翁词韵》、胡文焕《会文堂词韵》、许昂霄《词韵考略》、吴烺《学宋斋词韵》叶申芗《天籁轩词韵》等,水平高低不一,韵部分合也不尽一致,影响都不大。
直到出现了仲恒的《词韵》和戈载的《词林正韵》,才算有了一个比较公认的词韵规范。
近代写词的人,基本上依这十九部来押韵。
2、词的押韵方式
(1)从韵脚在句子里的位置看,词跟诗一样,以句末用韵为常例。但是诗,特别是近体诗,不论五言还是七言,一般每句都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而词却不尽然。
词句有长有短,有时意思上完整的一个句子在格律上却被分为数句,这就产生了韵在句中的现象。主要有两种:
一是韵在逗断处,或者说用在意思上未成句而格律上已成“句”的地方。比如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的“衫”字。
《霜天晓角》:“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的“尾”字等。这种用法较多,可视为正格之一。
一是韵在句中非正归停顿处,甚至一句之中各词语之间互相押韵。
如周邦彦《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识“字句中入韵。(韵字有:国、识、客、尺。)有的词谱在”识”字后逗断,其实从意思上说这里是断不开的,何况其他作者的《兰陵王》这里也不一定入韵。
(比如辛弃疾有两首《兰陵王》,此句作“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杀“、”父“均不韵)再如苏轼《醉翁操》:”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然”、“圆”、“山”都是句中韵。也有人因入韵而把它们逗断的,但如像辛弃疾《醉翁操》:”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若不是一定要迁就韵字,”之“、”如“、”山中“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不应逗断的。
(2)从韵脚与韵部的关系看,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A 一韵到底。我们所谓的一韵到底,指的是通首词的韵脚都属于词的十九部中的某一部。由于前十四部内部又分平上去三声,于是就这几部来说又有平上去分押与平上去混押的各种情况。
a有些词调通首限用平声韵。常见的如:
十六字令 渔歌子 忆江南 捣练子 浪淘沙(双调)浣溪纱 采桑子 何满子 少年游
临江仙 鹧鹄天 破阵子 风入松 满庭芳 水调歌头 八声甘州 沁园春 六州歌头
b有些词调通首限用仄声韵。常见的如:
如梦令 迎春乐 木兰花 鹊桥仙 踏沙行 钗头凤 碟恋花 渔家傲 苏幕遮 水龙吟 齐天乐
念奴娇 永遇乐 摸鱼儿 雨霖钤 生查子 处算子 贺新郎
c 有的词调可平可仄。常见的如:
江城子 南歌子 忆秦娥 声声慢 满江红 柳梢青
一个词调用平韵还是用仄韵本来是根据乐曲的特点而定的,开始时一般都有定格。但并非绝对不可改变。
特别是平声各部跟与之同一主要元音的入声各部,由于当时实际读音入声可能只保留了一个喉塞尾(如同今天江浙人的入声读法),听起来入声只不过比平声短促一些,一般不影响歌唱,所以上举各调几乎都是可平可入的。
例如《满江红》本以押入声字为常格,姜夔却认为”旧调用仄韵,多不协韵,他以平调《满江红》为迎送神曲。。。。。则协律矣(见《白石道人歌曲》卷三《满江红-序》)。
d 同一韵部而平上去交错押韵或混杂押韵。
同部的平上去声字有规律地交错相押,往往是词调本身的定格。把这种情况看作是交错韵、换韵亦无不可。例如《西江月》,八句六韵,以同部平、平、仄(上或去)、平、平、仄(上或去)交错相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八部平上通押)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七部平上去通押)
同部的平上去声无规律地混押,则是词人为了不以词害意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没有一定的格式。他们抛开了声调的限制,扩大了选用韵字的范围,一旦取得成功,为社会公认后,该词调就往往反会以混杂作为正格。
像 《醉翁操》本是古琴曲,苏轼开始用它填了“琅然清圜谁弹”一词,通首用平声第七部韵,仅下片第二韵用了一个同部的去声字。
这首词一出现便因其音律和美而广为传布,结果成为定格,其他人也于下片第二韵换用同部去声字。
平上去混押,以上与去相押比较普遍。举第四部为例:晚唐温庭筠其《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絮(去声御韵)、雨(上声虞韵)混押;五代冯延巳其《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语(上声语韵)、去(去声御韵)混押,北宋苏轼其《青玉案》:“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句(去声御韵)、许(上声语韵)混押;南宋辛弃疾,其《摸鱼儿》:
“怨春不语。酸只有殷勤,画檐珠网,尽日惹飞絮。“语、絮混押。可见上去混押是普遍现象,一般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
中古上声与去声调性接近,宋代浊上声已逐渐跟去声合流,上去声混押是很自然的。上去韵很多部的字数较少,严格分用也不利于内容的表达。
好基础知识就讲到这里。下面介绍词牌《长相思》
《长相思》,又名吴山青、相思令、双红豆。平韵格,双调,小令,8句36字。句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下片起首两句均例用叠韵。
【常用格体】
中中平(韵),中中平(叠),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中中平(韵),中中平(叠),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名篇赏析】
唐•白居易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仄仄平(韵),仄仄平(叠),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叠),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这首词押十二侯韵。汴水,古水名,指如今河南省荥阳西南之索河。泗水,在山东省中部。瓜州,在邗江大运河入江处。
吴山,即胥山,在杭州西湖东南。本词抒发闺怨,词人以某女子的口吻来写,更有亲切感。构思新颖奇巧。
上片写景,暗寓恋情。一个“愁”字,点醒了全片,山是愁山,水是恨水。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
“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丈夫为何不归?是他包二奶变了心,还是出于生计,另有苦衷,读者去想象吧!
再看几阙名词:
长相思 晏几道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长相思,长相思。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长相思,长相思。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欲把相思说与谁?浅情人不知。
------------
长相思 万俟咏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一声声,一更更。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梦难成,恨难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短长亭,古今情。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
暮云平,暮山横。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抛砖篇】
《长相思•桥》
水乡桥,英武桥,桥北桥南人似潮。春垂杨柳条。
风也飘,雨也飘,好景良辰分外娇。花开碧玉桃。
仄平平(韵),平仄平(叠),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韵),仄仄平(叠),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注】水乡大桥、英武桥在兴化城是很有名的。这首词押13豪韵。
----------------------------
下面介绍词牌《醉太平》
《醉太平》,又名醉思凡、四字令、凌波曲。此词牌有平韵格、仄韵格、三声叶三种格体。本讲座只介绍平韵格。
平韵格《醉太平》,乃双调小令,38字,前后片各押四个平声韵。第一、二句的第三字,第四句的第一、第四字,最好用去声,方能将调激起。结句句式为上一、下四。
【常用格体】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中平仄平(韵),中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仄平(韵)。
【名篇赏析】 、
宋•戴复古 《醉太平》
长亭短亭,春风酒醒。无端惹起离情,有黄鹂数声。
芙蓉绣絪,江山画屏。梦中昨夜分明,悔先行一程。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此词通押17庚、15痕韵,此种通押宋代诗词名家已有先例。)
戴复古(1167——?),字式之,天台黄岩人(今属浙江),幼孤,承家学,曾从师于陆游。曾至江西武宁,有富人惜其才,以女妻之。一生未仕,曾居南塘石屏山,自号石屏。
有《石屏集》6卷、《石屏词》1卷存世。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不难懂。如果你能根据我提供的资料理解这首词,定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富人将女儿嫁给了戴复古,二人分外甜蜜。
两年后,戴复古忽然要辞别,“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婉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饯行,并撰《祝英台近》一首。夫既别,遂赴水死。”(引自陶宗仪《辍耕录》)这首词写在其妻饯行赠词之后。
富人之女到长亭短亭为丈夫饯行,分别后,戴复古酒醒了。成双作对的黄鹂叫了几声,惹起离情。戴复古回家了,一路风景,江山美如画屏,昨夜梦中的甜美依旧分明,“悔先行一程”!
一语双关啊,除了指此次路程,也是悔恨先在家里娶了老婆。但戴复古哪里知道,如此痴情的江西女子竟然为他投河自尽呢?
古名篇:
醉太平 刘过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抛砖篇】
《醉太平•秋江送友人》
风和月明,山高浪平。江枫渔火舟横,听飞鸿数声。
吟哦壮行,魂牵梦萦。今宵且计归程,别长亭短亭。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此词押17庚韵)
粉兒- 帖子数 : 289
注册日期 : 13-08-1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