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大学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向下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Empty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帖子 由 东北虎 周一 六月 17, 2013 4:40 am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简单前言:
    这次第二批曲班,是我于2013年5月31日开班的,共有八家网校或QQ群参与。
因为有的网校及群,早就与我说过,让我到那里讲课(实际上我也就是交流),由于身体差些,一直到现在才在这些网校及QQ群里,进行同步讲课,曲课第一讲。
一.教材:我的自编教材,已经在第一批曲班,即中诗大505班里讲过的讲义,这次除了进行了小的修改之外,基本按第一批的教材作为讲义。  

   曲课第一讲:由词到曲与及曲的特点——辽东野鹤[东北虎]
   
    对八家网校各个曲班有不同开篇的小序:  
      
     一.中诗大小令班:
   小令班的各位师生好!
    我们班百首小令已经学很多了。孤鹜老师也讲了什么是小令了吧?
    但是呢,你们学的基本上是词的小令,【说是基本,因为你们学的词小令中,有的也移动到曲的行列了】,那么,还有曲的小令呢,这是大家从今天开始接触的东西,也是我的曲课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的部分。
    有词小令,现在又说曲小令了,曲小令是怎回事呢,曲的小令又叫“叶”,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小令体制短小,象一片叶子。是单片的曲子,即一段(不分上下片)。
    有小令,是不是有大令啊。有啊。套曲就是大令啊。
    这个班坚持学习下来的,就有机会除了学词的小令,还可以学到曲的小令,还有大令。这些都将在以后的课程中讲到。
    好了,不多说了。就开始交流曲课第一讲。
   
     
     二。传奇诗校曲班:
传奇曲班师生好!
    你们开始时,是叫墨雅(16文学)曲班。月下独酌校长说,已经改了不用墨雅了。我校叫传奇。
    我和他商议,就叫传奇曲班。
    说到名为传奇,可能是与呱呱网的传奇有关,但是呢?我们是要学曲,“传奇”这名字可就与曲有关了。因为“传奇”是戏曲体裁的之一。
    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发展,有杂剧(北)、南戏(南)、传奇(南)。而传奇这个戏剧,也是由各个曲子组成的。
    以后我们的曲课会讲到“传奇”这种体裁的。
    现在我们就从头开始讲了。曲课第一讲

     三.中华诗词网校鹤翔曲班:
    诗网鹤翔曲班师生好
    今天在这里开课,是我早就答应中华诗词网校负责人刘秉哲来老师的。只是我身体差些,一直没有进行。
    诗词网校,是包括诗词曲赋的。大家知道,对词的这种体裁有个另一种说法是“诗余”。那么还有一种对古老诗歌体裁说法是“词余”,这个词余就是指一些曲子而言的。是一些还保留音乐谱的一些词,移动到了曲的行列里了,联通一起了,这部分是先移动后联通的(可不是说无线电话机,是说曲。哈哈)。究竟是怎样过程呢?我们的曲课会给予介绍。好了,我们就开始吧。下面是曲课第一讲:

      四. 风雅颂曲班:
     风雅颂曲班师生好!
     提起风雅颂,就会想起连同赋比兴,尽管对风雅颂赋比兴有着多种解释,但人们都会感到那古老典雅的诗风词韵,具有的高古厚重的深沉等等,在史料、在头脑中的文海钩沉中翻腾着。继而触发内心纵观诗词曲发展的历史长河,来聆听着音律曲韵。我们也向那文海来淘宝一下,将曲在诗词中这种另类的格律诗牵拽出来品尝。来体味一下,和学做点这种华夏特有的文化餐点。
    今天开始,与大家交流曲课。本来我早就答应过讲课的事,因身体等诸多因素直到今晚才来讲曲课,是与其他家同步进行。下面进行曲课的第一讲:
     
     五.茶园诗书画:
茶园诗书画朋友们好!
    这个群的茶园诗书画名字,还有茶韵,给人一种感觉:
    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在这茶园里,一边饮茶观赏书画、一边谈曲。芬芳的茶韵,熏人如醉,幻入古雅幽静文翰之境,置身在诗词曲赋的韵律之中。
    大家已经学过诗词及对联等,有的朋友对曲也不陌生。从实际就是一种另类的格律诗。有人说,词是“诗余”,与之相应的,就有人说曲是“词余” 。这主要是指一部分还保持者音乐谱的词,从吟诵谱的词中,移动出来,与其他类型的曲联通了,是先移动后联通的。哈哈!从今天开始就和大家一起来交流曲。
    以前我答应过茶韵老师到这里讲课交流的。只是身体等原因,直到现在进行八家同步来学曲的知识。
     
         六.名剑曲班:
名剑曲班各位好!
    名剑,被认为是有灵魂的,又不仅是古代兵将利器行武之道,而且具有文达的气韵。所以自古都有文人佩剑。而传说有浑然之气的剑、剑谱与佩剑之人,更是具有文武之道。具有古代易经哲理与天文历律之音韵。诗词曲等也与剑结下不解之缘。唐李白的诗与剑,近代史女杰秋瑾之宝剑诗,留下了撼感人心的佳话。剑与诗词曲韵也是这名剑山庄之必修之术。
    好了就说到这,下面就开始交流,曲课第一讲。
      
     七.大观园:
    大观园的朋友们好
    大观园,百花争艳。大概有如红楼文风,也会出现香菱学诗着迷的才女。以林妹妹为首的众多文秀女杰,吟诗诵词。想必是底蕴不凡。
    而今却让我这白发残翁到此大观园来讲曲课,未知深浅,却也应了。就算是我老汉借此机会向诸位学习吧。
    好了,就说到这打住,下面开始交流,曲课第一讲:
  
      八. 翰墨曲班:
     翰墨曲班各位师生好!
    这里是翰墨,就是要成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之地。
    我们这些朋友是爱好诗词的,大多是经历了读诗词、写诗词的心境。诗风词韵感染熏陶,文馨飘逸。促使我们来担负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义务。
    翰墨校长曾几次与我说到这里讲课,我呢,一不是专业的诗词曲赋学者,只是有点以前爱好的老底子。二是身体差些等原因,不能长时间或经常上网。三是网上的杂事有多些,除了诗词,还有天文历法,养生保健调理、家庭电子技术。以及残疾人那边还有一些事。就一直到今晚,才开始系统交流。下面就开始,曲课第一讲:   
    【对每个网校的开篇小序后,都在后边加上:请今晚此群哪位转帖的朋友到学曲者群主群,帮我向这里转帖】
   
       下面开始
      
      各位朋友:
      这次讲曲的课程,是共有八家网校或Q群的同步课程,有些网校是一、二年前就与我说过要我到那里讲些课程的,由于身体差些,一直没有到这些朋友网校那里系统的讲课。
      而这次课程呢,又是我在蛇年春节后答应的,在5月末讲。也有的是些听说后前些天联系的。
      今天正是5月31日,真是5月末开始讲了。这次八家网校参与的,还设立一个“学曲群主群”。主要是由我在群主群里将讲义发上来。由各网校的管理代表将帖子转到自己管辖的群里。有论坛的,讲完课后,我或各网校管理将资料发到有关论坛。答疑也设在论坛。
      从今天开始 对曲(以散曲为主)的学习与交流。授课讲义是我辽东野鹤[东北虎]自编的教材。在第一批的曲班已经讲过。这次除了对个别之处略有改动外,基本是原稿。我编写这部教材,其基本观点是参考涂宗涛的《曲律纲要》、《曲谱举隅》,刘致中、侯镜昶合编的《读曲常识》,明代的王骥德所做的《曲律》等。除有些说法与他们不一致外,大多观点与之相似。有以上书籍的朋友,可以参阅,另外,还有我的一些老的经验,也不一定正确。如发现我的讲义有错处,请指出。下面开始讲第一课:

   
    曲课第一讲 :由词到曲及曲的特点——辽东野鹤[东北虎]
    第一节:由词到曲
    曲,我们这里课程主要是指散曲。
   (一)词的发展与曲的出现
    1.词曲的纠结(历代对词曲的不同称谓)
    ①曲在历史上有个发展过程,开始有的也不是界限很清的,甚至有的是词曲不分家。
    历史时期不同,对词曲的称谓也不一样。如:
什么叫曲?它与词有何区别?在历史过程发展中,对二者的名称往往混淆不分,容易引起误会。如:元人所谓的词,又是后代所指的曲。宋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因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乐府歌词。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又是词之余,故也有把曲称为“词余”的。
    ②也有个别的,是词曲兼称的体裁。
    有些乐府类的一首诗歌,是一身兼有诗、词、曲名称的。如:王维的“阳关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收集在唐诗三百首中,但不是规范的格律诗。属于乐府,列入大石调、可说是诗中之词,当然在历史上也称为曲。这首阳关曲,也被列入词曲谱中,如果你在搜韵那里,将起放入格律诗里检查,就不符合规矩的。而放入词曲部分就可以查到。
   当然,后来的乐府已经有了改进创新,已经不是原来的乐府了。
   更为重要的就是有的词、曲,在整体上是一致的。
   包括宫调、词、曲牌、格律及基本的字数,都是一致的。主要是那些词调没有失去声乐地位的,如《人月圆》、《秦楼月》等就是由词调而直接吸收为曲调的。这就是所说的曲中之词余部分。  
   ③作品创作程序类似。
   诗词曲都属于韵文文学,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可以唱的。但从作品形成的程序上来看,词曲与诗有所不同。格律诗(狭义的)是先有词句(文章作品),后由乐工谱上曲子来演唱;而词和曲是先有了曲调,按照音调拍节来填词,也就是“依声而作”。
    由于有着创作过程上基本相同的这个程序,对历史上各种曲、词的称谓有时也是含糊的,但分离出的曲已经出现,就是后来的所说的散曲。因为到了金元时,词风格已经固化,失去了文坛领地,被鲜活的曲代之。是历史发展形势的必然,具体在后边及辅导课细讲。
    不多说了,就以上三点来看吧,词曲之间就够纠结的了。
    2.曲是从某地域(地方)开始普及、演化而成的。
   作为曲(主要是说散曲)这种体裁,并不是各地区同时一下子就普及开的,而是从某地域(地方)开始,逐渐普及、演化的。
    曲,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所唱小曲”(王骥德《曲律》)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王骥德,明代曲律学者,著有《曲律》一书,《曲律》我已经发到中诗大论坛及我的窝窝。请抽时间阅读】
    表现在“唱曲有地所”,在大名流行《鱼摸子》,在汴梁则流行“生查子》;在彰德演奏《木斛沙》,在陕西则演奏《阳关三迭》(芝庵《喁论》)。说明各地流行的曲调,都有自己的地方传统。
    另一点就是曲(主要是指北曲)所具有的北方民族特色,大部分来源于“胡曲”、“胡乐”所谓“辽金北鄙杀伐之音”,“武夫马上之歌”,具有“壮伟狠戾”“嘈杂凄紧”的特点,说明它跟中原文化的传统有着显著的差异。 特别是金灭辽,又继续南征,入主中原,由边北及东北达到中国北方地区。而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也随着胜利者的马足,打破了中原文化传统的门限,迫使人们另创新词,更为新声,以求与之相配合,于是它便逐渐发展起来而与“唐诗”“宋词”分庭抗礼,甚至后来居上,成为当时文学发展的主流,取“唐诗”“宋词”的统治地位而代之。
       3.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的异同
    ①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相同的
    有《人月圆》、《秦楼月》(忆秦娥)、《点绛唇》、《太常引》等。
    曲如:张可久的〔商调〕秦楼月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西湖路,傍花行到,旧题诗处。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看平仄格式及字数: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  
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西湖路,傍花行到,旧题诗处。  
平平仄,通平通仄,仄平平仄。
瑞芝峰下杨梅坞,看松未了催归去。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再看看李白的词《秦楼月》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看平仄格式及字数: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白的词和张可久的曲对照一下,看到其平仄、格式及字数是基本相同的。
    ②曲与词牌名相同而格式不同的
    有的词调在句法上作了一些改变后就成为曲调,如[醉化阴]词调每片句式宇数为七、五、五、四、五。而名称同样的曲调则为七、七、五、四、五、三、三、七。
   (二)曲的大河是由多渠道汇集的(来源):
    所说散曲大河由一些支流集合而成,主要是:
    1.词余:就是以前的词部分保留下来的或演化而成散曲的部分,也叫“词变”。有个先“移动”,后“联通”的过程。【别误会,可不是说无线电话啊,O(∩_∩)O哈哈~】
    到了宋末及金元时,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地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填词成为一种高深的专门学问,这时的词也就失去了音乐的地位。不过有一部分没有丧失声乐的地位的词调,从词调中移动,联通到散曲的行列。详见前边讲的“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相同的”部分就是此类。所以又叫“词余”。
    2.来源于北方民族曲调、少数民族的乐曲。
    西北回鹘、北方蒙古族,东北部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的音乐(胡乐),给中原的音乐输送了新鲜的血液,相溶诗歌中。
    3.南北地区的民间小调。
    主要是民谣俚歌即民间俗唱(宋金元时期流行歌曲)
    4.唐宋以来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赚词、诸宫调等。
    当然这是主要组成部分,还有其他部分。此不详细介绍。
    ……休息一会……
    第二节:曲与曲的特点
   (一)曲,是什么?包括那些?图:
    曲,我们这里主要是指散曲及元散曲,前边讲的就是。那么广义的概念来说,人们所说的曲或者元曲,是什么呢?
    元曲与元散曲是不同的,元曲包括元散曲(散曲)和元杂剧两大部分。是个大的集合。详见下图:
第二批曲班课程:曲课第一讲——辽东野鹤[东北虎]           4787274_1370065272PIe0

有关元杂剧及南北套数等以后还会介绍。   


(二)散曲较诗词具有的特点
    1.衬字与增句
    格律诗无衬字,词个别的有少数衬字。而曲加衬字却是它的一个特色。
    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套曲中的两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共是廿二个字。。实际“我是一粒铜豌豆”这七个字才是正字,即曲谱所规定部分,而另外的十五个都是衬字。散曲允许较大程度的自由发挥。
    注意: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2.用韵工具:
    律诗一般是依照诗韵,词韵基本是按诗韵,只是合并了一些韵字。而曲韵(主要是指北曲)另立韵部,可详见《中原音韵》。是按当时北方的实际的口语划分的,而诗词的韵部和已发生变化的口语的情况已有所脱离。
    3.曲(北曲)已不用入声字
    词有平上去入四声(若分阴阳为八声生),北曲则入声被取消,归入平上去三声。
    4.对仗形式比较丰富
    除了偶句作对外,又有三句对,四句对,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中有一种整齐,富于变化。在变化中,又有严整感觉,具有端饬严谨的气度,增加了散曲的活力。
    5.一般协韵方法
    通押一韵,不换韵。但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平仄互通。
    6.韵脚较密,很多曲牌是句句押韵,又不转韵,显得节奏繁促。
    7.更加口语化(与诗的最大区别之一)
    ①白话、方言、通俗语言常用,运用俗语和口语,以俗为美。包括使用“哎哟”、“哇”、之类的语气词。显得更为大众化,更加鲜活、明快。
    ②句法大都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之类,句与句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不是精炼的,诗词中很常见的省略语法关系,句间跳脱联接等方法,在曲中很少用。
    ③重直率坦荡而不讲含蓄
    不像诗词那样玩含蓄、留白等,而是可以坦荡直率,一吐为快。更显得活泼灵动、浅俗坦露。
    8.字句的重复
    格律诗是要避免字句的重复,但是散曲呢,却是以这种字句的重复而见长,或者说故意追求这种字句的重复。因为字句的重复带来音节的流转和谐。
    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此处就不详细介绍了。
   (三)介绍曲的工具韵书——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所撰。【清(1277-1365年),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散曲作家】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也可分为曲韵韵谱和作词两大部分】
    周德清是以“中原之音”为依据,以北曲杂剧作品为对象,总结其发声规律,收集了北曲中用作韵脚的常用单词五千多个,将声韵规范为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当时北方方言中实际已无,故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平声则又分为阴平和阳平。
    此书的曲韵音调是散曲(北曲)及当时的戏剧唱词用韵工具。也是我们填曲时的用韵工具之一。我已经将其发到中诗大论坛中的“遐想☆凭栏望星空”板块,大家填写曲时参阅。
       第三节:简介一首曲“喜春来”(阳春曲)
    1.看几首“阳春曲”
    喜春来(阳春曲)
    喜春来曲牌名,又叫阳春曲。
    散曲牌之一,也有的将其列入词牌词谱部分。可见《钦定词谱》
    前几天呱呱里有朋友问,是词还是曲。从以上角度来看,既是词又是曲。
    今天我是按曲牌角度来介绍给大家的。
   喜春来 《太平乐府》注“中吕宫”。《太和正音谱》注“正宫”。一名《阳春曲》。
    喜春来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一叶韵、四平韵 。
    举几例子:
中吕·喜春来  (作者:张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 
石濑溅溅漱玉沙 
瓦瓯蓬底送年华 
问暮鸦 
何处阿戎家
   曲谱是: 
中平中仄平平仄叶,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按老的曲谱符号就是:
◎○◎●○○● 
◎●○○●●○,
◎○⊙●●○○
◎●○,⊙●●○○
又一体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两叶韵、三平韵  作者:周德清
闲花酝酿蜂儿蜜 
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蝶梦觉来迟 
谁唤起,帘外晓莺啼
  曲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叶,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叶平,仄仄平平韵。
此词第四句亦叶仄韵,与张雨的词不一样。
再看一首,张可久的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作者: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
飞絮东风细柳营,
可怜客里过清明。
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大家注意看,
这里的三个七字句,就是格律诗的律句格式,只是第一个字可平可仄,第三句的第三字平仄都可。这样大家就好记了。
     有位曲爱好者老兄,提出过一些见解,我也较为赞同,如下:
      中吕【喜春来】曲谱,第四句       按全元曲作品来看,此句多以仄韵出现,也有一些是平韵的, 这一点同意王力先生看法,如张可久作品中两种韵皆有。如
      人笑语,芳草坡。
      在标注方法上,之前各家曲谱均采取“单格标注”思维,不妥,应采取“离散标注”方是。
      仄韵时应标为:中仄仄。例:
      图画里(曾瑞)楼外柳(乔吉)掩泪脸(曾瑞)
     其中以 平仄仄(律格) 为最常见。
     平韵时应标为:中中平。例:
     得意秋(伯颜)柳溪中(马致远)芳草坡(张可久)
     [这些见解。我觉得有道理,故采纳。在此野鹤谢谢衍水老兄]
      以上是常见的喜春来曲谱,还有30字、31字的喜春来。不介绍了。
    2.说一下填写散曲的标题格式
    大家看上边张可久这首,标题是“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
    “中吕”是宫律曲调,“喜春来”是曲牌,“金华客舍”是曲题。
    我们在填写曲时,就要按这个标准格式。标题应是由宫调、曲牌、曲名(即曲题)三部分组成的。就像张可久这首曲标题这样的。
        今天课程就到这,下面留作业。
   曲课第一讲正课作业:
   一阅读及问答
   1.你在此之前填写过什么曲作吗?
   2.阅读过有关元曲或散曲等作品么?
   3.有关散曲或元曲基础知识书籍都看过哪些,举两例。
   二.写作部分:写一首以迎庆蛇年春节为题的“喜春来”也叫“阳春曲”。
   要求:
     1.标题,按填写散曲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如果在春节时,可以不写曲题,换上“本意”两字也可以(因为是写春节,所以“喜春来”或“阳春曲”这样的曲牌,标上“本意”,就是兼有“曲题”了)。
     2.韵书,按“中原音韵”为用韵依据。
     3.曲文样板:张可久的(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为模特
     4.曲谱:
中平中仄平平仄叶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就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你群里的班长及管理或联络员提出,然后反映给我,我找时间与大家交流及答疑。
东北虎
东北虎

帖子数 : 48
注册日期 : 13-06-16
年龄 : 71
地点 : 辽宁辽阳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