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大学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第二批曲课·曲课第八讲之一:古代戏曲[上编]——辽东野鹤[东北虎]

向下

第二批曲课·曲课第八讲之一:古代戏曲[上编]——辽东野鹤[东北虎] Empty 第二批曲课·曲课第八讲之一:古代戏曲[上编]——辽东野鹤[东北虎]

帖子 由 水儿 周五 十二月 20, 2013 9:44 am

第二批曲课·曲课第八讲之一:古代戏曲[上编]——辽东野鹤[东北虎]

戏曲,这里指古代戏曲,主要是元杂剧,也包括明清戏曲。 早在曲课第一讲,就与大家介绍过元曲与元散曲是有区别的。元曲包括了元散曲和元杂剧,而我们在前五课讲的都是属于散曲部分,今天我们就介绍元杂剧及有关的知识,也包括元代之后明清戏曲。
这些戏曲中的唱词一般由曲中的“兼用小令”与“大令”成套组成的。下面开始:

曲课第 讲之一:古代杂剧(含元明清戏曲)[上篇]——辽东野鹤[东北虎]

第一讲曾经介绍过曲的体裁包括散曲及杂剧的示意图,我们在重新看一下此图:

曲所含的体裁示意图

从图不仅可以看出,曲的体裁包括散曲及戏曲,还可以看到戏曲又包括“杂剧”、“南戏”、“传奇”三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

第一节:有关名词
在介绍“杂剧”、“南戏”、“传奇”这三部分之前,先介绍一下所涉及的一些名词。

一.戏曲
戏曲,(这里主要是指古代戏曲)是由曲子[歌曲词](主要是套曲)、宾白(对话与旁白)、科介(动作)等,用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学艺术体裁。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要素所组合而成。
我国古代戏曲,可以大体的分为三类:
①杂剧,②南曲,③传奇。见前边曲的示意图。

二.宫调、借宫与借韵

(一)宫调
宫调的概念及有关资料,可以参见我讲过的词课第二讲、曲课第四讲(散曲宫调)等文,以及前年、去年我在呱呱的介绍、还有最近的的呱呱房间天文历法与五音十二律等知识的交流视频。可供参考。
戏曲的宫调,特别是元杂剧,每一折(一出、一场)中的套曲,基本都是一个宫调的。并且,在各个折子之间先后顺序,使用宫调,也有大致的规定。
如:楔子与首折多用仙吕宫;第二折常用常用南吕与正宫;第三折多用中吕宫;第四折多用双调。其他如黄钟宫、越调、商调、大石调,各折均可通用。

(二)借宫:是指借用属于其他宫调并较为靠近的宫调曲牌入套,这就是借宫。我的上一讲的借宫是散套的借宫(见曲课第五讲),本讲是指杂剧联套借宫。
杂剧联套的借宫要比散套的借宫运用多得多,以致于很多学者认为,借宫就是指杂剧联套借宫。实际散套也有借宫,只是较少应用而已(见上一讲的介绍)。

一般借宫的情况是:
  1.【正宫】可借: 【中吕宫】的【叫声】、 【鲍老儿】、【十二月】、 【尧民歌】、【快活三】、 【朝天子】、 【喜春来】、【醉高歌】; 【仙吕宫】的【村里迓鼓】、 【元和令】、【胜葫芦】、 【上马娇】、 【高过金盏儿】; 【双调】的【牡丹春】。
  2.【仙吕宫】可借: 【双调】的【得胜乐】。
  3.【南吕宫】可借: 【黄钟宫】的【神仗儿】; 【双调】的【水仙子】、 【荆山玉】、【竹枝歌】。
  4.【中吕宫】可借: 【正宫】的【滚绣球】、【倘秀才】、 【脱布衫】、 【小梁州】、【伴读书】、 【笑和尚】、 【白鹤子】、【双鸳鸯】、 【蛮姑儿】、 【穷西河】、 【六么遍】、【呆骨朵】; 【仙吕宫】的【六么序】、 【后庭花】; 【般涉调】的【哨遍】、【耍孩儿】、【墙头花】。
  5.【双调】可借: 【南吕宫】的【干荷叶】、【梧桐树】、 【金字经】; 【仙吕宫】的【金盏儿】; 【中吕宫】的【卖花声煞】。
  6.【越调】可借: 【仙吕宫】的【醉中天】、【醉扶归】。
  7.【商调】可借: 【仙吕宫】的【后庭花】、【柳叶儿】、 【青哥儿】、 【双雁儿】、【上京马】、 【四季花】、 【元和令】、【上马娇】、 【游四门】、 【胜葫芦】; 【双调】的【雁儿落】、【春闺怨】、 【牡丹春】、 【秋江送】; 【正宫】的【小梁州】; 【中吕宫】的【山坡羊】; 【黄钟宫】的【节节高】、 【四门子】。
(以上依据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

(三)借韵
借韵,即邻韵通押。如第八部“寒山”的字与第九部“桓欢”的字通押,把韵部扩大,这就是借韵(可以参见前几讲的介绍)。在元杂剧中的曲子中,绝大多数是一韵到底的,但也有邻韵通押的,如八部“寒山”与九部“桓欢”。甚至不是邻韵但韵母音调基本相同相近似的也可,如第十部的“先天”与十七部“监咸”或十八部的“廉纤”通押,按现在的韵母来看,都有个“an”。但这属于个别,按常态的正格还是要一韵到底为好。
(四)脚色
脚色,“脚色”通称为“行当”,是指一个演员专工的行当。有的也称“角色”,但也有认为二者有别。脚色。即行当的意思,有的将脚色也做角色。但角色有时是指具体的扮演对象。脚色是总体上行当的类别名称。
脚色的原意,是古代所填写的履历表,那时叫做“脚色”,始见于隋朝。是“行当”的意思。戏曲中是借用了脚色即行当的名称,来作为戏曲中人物分行的总称。如生、旦、净、末、丑等。以下分别介绍:
1.生:戏中的男主角。如,老生、小生、武生等。元杂剧一般没有“生”脚色,“生”是南戏以后的戏剧中常见主角之一,相当于金元杂剧中的正末。
2.旦:剧中女脚。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以及正旦、副旦等。
3.净: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可以是男脚,也可以是女脚。以男者为多,如俗称花脸类。净,有净、副净、中净等。如水浒剧中的李逵,就是净脚。如图:


图中的李逵,是副净。
4.末:末是剧中男脚。有正末、副末、小末、大末、二末等。简称“末”。剧中有两末时,为区分就用大末、二末来区别。
5.丑:是剧中功能较为滑稽的角色,俗称小花脸、三花脸就属于此类。元杂剧中的“丑”,一般由“净”脚扮。元南戏里及以后的明清戏剧均有此脚。
6.外:即外类:元杂剧中的外,可扮男角,也可以扮演女角;可扮演末类角色,可扮演旦类的角色,也可以扮演净类角色,但是大都是末、旦、净的次要角色。
7.杂:即杂类,又称“杂当”。大多是角色不明的角色名称。如“驾”指帝王、“孤”是官吏、“细酸” 是秀才或书生、“邦老”是强盗、“禾”是农人等。
四.宾白:
宾白:即道白,说白,简称“白”。早期的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是“宾”,是辅助,所以叫“宾白”。
宾白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交代人物或介绍剧情(叙述情节)。宾白的形式则主要有对白、独白、旁白(也叫“背云”)、带白等。其中最有典型性的是独白中的定场白。
杂剧中有时也用“云”,来表示宾白。如:在《气英布》第一折有这样用“云”表示道白的:
(正末)云:小校那里!如今那汉过来,持刀斧手便与我杀了者!交那人过来。(等随何过来见了)(唱宾)(正末云)住者!你休言语,我跟前下说词那!(等随何云了)(正末唱)……。
宾白又分为“韵白”和“散白”:
a.韵白:是用诗、词等带韵的语言等做宾白。
b.散白:是用不带韵的散语,即用当时的口语做宾白。
五.科介:
科介:简称“科”,杂剧表演术语。指戏曲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台提示。
北杂剧多用“科”,是“科泛”、“科范”的简称,如笑科、打科、见科等。
南戏、传奇多用“介”,如坐介、笑介、鸡鸣介等,科、介义同,有时叠用,如《小孙屠》中有“作听科介”、“扣门科介”等.
科介,也可以利用舞台虚拟动作表达的。如关门开门,如果道具及背景没有门,就用虚拟开门的手势来表示。
还有真实武打的动作表演在舞台上的,将武术的动作加入戏剧动作中,你用“扫堂腿”进攻,他用“旱地拔葱”躲过。等等。
六.杂套
杂套,即杂剧套曲,戏曲联套。无论是杂剧,还是南戏、传奇,其唱词都是由一系列的套曲组成的。这一讲涉及的曲部分,主要就是介绍杂套。
这些戏曲杂套所具体应用的宫调、曲牌等,我在群里用文字和呱呱房间辅导过。及放在社区空间论坛共享等也可见到一部分。
七.题目正名
题目正名,题目正名是元明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用两句或四句的韵语概括全剧主要关目,即用一联或两联对句的形式表示,最后一句多是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3字或4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实际就是标题。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题目 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

此为两句一联式。

再如:白朴的《梧桐雨》
题目 安禄山反叛兵戈举
陈玄礼拆散鸾凤侣
正名 杨贵妃晓日荔枝香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此为四句两联式


《 梧桐雨》插图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很多是放在剧本的末尾,也有放到剧本前面的。是全剧的主题,来说明剧本的思想内容。戏剧的剧名,往往取自题目正名的最后一句。并往往是用最后的几个字简称剧名的也很多。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取自“感天动地窦娥冤 ”最后三个字。白朴的《梧桐雨》取自“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后三字。

第二节:古代戏曲(元明清戏剧)的体裁(分类)
古代戏曲,这里主要是指元、明代及清代初中期的戏剧作品。其体裁分类:就是元杂剧、南戏、与传奇。见图:
戏曲——杂剧、南戏、与传奇。——并列的。每个又有:科介、宾白、脚色、戏剧套曲。戏曲套曲:有楔子、宫调系列曲子、尾曲等。


古代戏曲体裁示意图

下面分别介绍:
一.杂剧
(一)杂剧
杂剧,即古代杂剧,主要是元杂剧,是戏曲体裁之一。 古代杂剧,分为早期杂剧(唐、五代,宋、金时期),中期即主流时期杂剧(元代),晚期杂剧(明、清时期)。
(二)早期杂剧
早期杂剧,主要是唐、五代、宋金时的作品(杂剧早期)。
1.唐、五代时期杂剧,唐文宗太和三年有文章,其中有“杂剧丈夫”记载,一些曲学者认为,“杂剧丈夫”就是指杂剧的男演员。“杂剧”是个总的名称,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戏,也就是“杂戏”,有人把唐代的参军戏、歌舞剧、杂技等都包括在内。
2.宋、金杂剧
宋金杂剧,包括了北宋杂剧及其衍生的南宋官本杂剧和金院本。
宋代人所说的杂剧,是一个总的名称。凡是演员扮演的、含有戏剧性的如歌舞、滑稽表演、杂耍,讲唱文艺等类的技艺,都可以称为杂剧。
a.宋杂剧,一般是指在唐代参军戏和歌舞戏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戏剧。一般演出分为三部分:①艳段,②正杂剧,③杂扮。
①艳段:是正杂剧演出前的开场部分,先演一段“寻常熟事”。
②正杂剧:一般分为两段来演,是演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③杂扮:又叫散段,是正杂剧两段之间或末尾的穿插部分。
脚色:宋杂剧一般是由末泥、引戏、副净、副末组成,有时加上“装孤”。
b.金杂剧:又称“院本”。宋辽时的杂剧,到宋金时,金杂剧出现了“院本”名称。
院本,将金杂剧称为院本,解释很多。其中一种解释,院本就是本行(同道)中所用的本子,是秘本提纲等类。
此时的元杂剧,在艳段,正杂剧,杂扮等有了很大发展,体现在内容上联系紧密和剧情的统一。四折的杂剧已经出现。
对于金杂剧发展和变化,有学者认为:①用大曲演唱的节目减少。②艳段的节目形式有了丰富。③增加了“院么”的节目。④以散说为主,唱的比重较小。

(三)元杂剧 (杂剧中期,这是主流期) 因内容较多,不能在一次课讲完,下次介绍元杂剧、南戏、与传奇。主要正课部分今天就到这里。

最后说明一下:我辽东野鹤[东北虎]的这份资料里的戏剧图片及部分的资料,有些是中国散曲协会王老师发给我的。鉴于王老师对我们公益教学的支持,在此处表示感谢。

下面是本讲的辅助资料:

辅助资料:1.杂套曲谱参考。2.古代剧本一套《程咬金斧劈老君堂》[元·郑光祖]
资料另发。在学曲群主群及教研辅导评阅群共享中可见。下面留作业:

曲课第八讲之一:古代戏曲[上编]作业: 阅读与问答
一.问答
1.看过元杂剧的剧本吗?
2.听说过哪些元杂剧的作者与作品?
3.分别说出“曲、白、科”基本的概念。
4.散套与杂套最突出的区别是?
二.阅读并回答:
1.阅读《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2.回答这个剧本的楔子在何处?这个剧本分为几折,各折的曲子,属于什么宫调?每一折所押韵对应中原音韵是在哪个韵部。

这次写作部分不留了,但要将前几次留的如重头小令、带过曲写完,特别是对套曲一定要完成(写好了带过曲也是为后边杂剧的曲部分学习打基础)。并参照《程咬金斧劈老君堂》剧本,预习杂剧将曲、科介、宾白、脚色的安排等的写法,为下次写个单折的小剧本做准备。
注:标题和后边部分,于12月18日做了点修改。
水儿
水儿

帖子数 : 187
注册日期 : 13-06-15
地点 : 中国鞍山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