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正课:复习及介绍几个雕虫小技(小窍门)——辽东野鹤
2 posters
第五正课:复习及介绍几个雕虫小技(小窍门)——辽东野鹤
第五正课:复习及介绍几个雕虫小技(小窍门)——辽东野鹤
各位朋友好:本来要在前些天讲这次课,有两个原因,向后延续了时间,一是为了让后来的朋友复习前四讲及学员补以前作业;二是前段时间我连续高烧39.5°C, 【3月11日呱呱会议那天就在发烧,次日高烧37.9°】。一直在市第八医院(原是我厂的职工医院,赵本山剧组拍的樱子,有好几处就在那里拍的)治疗。3月18日那天到市里的一家医院做十项目的彩超检查,见到本群的“山野狂人”,已将我近期不能来上课的情况,但不会耽误本月的正课课程转达大家。 “山野狂人”与“松狮”等也用电话向我转达了大家的对我的表示康复祝愿。我在此谢谢大家!
下面开始讲课,这次课实际也是复习。主要是与大家复习及介绍一些学习上的小窍门,主题是:
505(312)班第五正课:初识诗词格律第五部分:复习及介绍学习格律诗几个雕虫小技 (小窍门)——辽东野鹤
第一节:有关“对粘替调”复习及简记
一.替、对、粘、调(tiáo 音条 调整):
替是平仄交错(“平仄交替行炮步”);相对,实际就是“相反”;相粘,实际就是“相同”。还有一个是相调:变句时(主要是非韵句)的五、七字换位。【个别的韵句第二句也用】
说一下调,音tiáo 条 ,调整,或读为diào,音调也可以,调动。 在七律上特指五七字的音调平仄互换。也可以叫“换”及“错”(错落)。口诀:
“入韵下句有错落,五、七字位互调声。”
错落,就是指调换的部分。
凡是押韵句子的下句,除了第二句是押韵的,相对。
其他是不入韵的,要相粘。
对于入韵句的下句,无论是否与上句相对还是邻句相粘,都会遇到五、七字互相“调动”,就是“调”,也称为“换”或“错”。举例:《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平平仄仄【仄】平【平】……①
箫鼓喧喧汉将营。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万里寒光生积雪,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三边曙色动危旌。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这里所举例子的句子,第二、三句都是入韵句的下句。
大家看:
因为①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与①完全相对即反就是:
这样②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是错了:
七律的一联之内一般来说对应字相对(反)的,但对于首句押韵,要完全相反那第二句做不到押韵了,怎办呢,就将假设的相反后的句子,五、七字换音就可以了,变成:
②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才对。
那么,相粘的也是:③粘②第五字与第七字的互换:
箫鼓喧喧汉将营。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如全粘:仄仄平平【仄】仄【平】……错。
将第五字与第七字的声调互换,就是:
万里寒光生积雪,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二.相替,是自己的事;相对是“自己家”的事;相粘是“邻居间”的事;相调是“五、七字”的事。
这是简单的记法,这里就不举例子了。
三.句中二四六声交替,联内上下句相反,联外邻句把手牵,韵句下句五七换。
再简单说,就是:对相反,粘相同,替相隔,调五七。
以上几点,都是帮大家理解和记忆的口诀。大家也可以自己总结的
此外,上回课程也讲了与调有关的,就是如何对第五字(也可以说是倒三字)的定声,按七言诗来说,就是:“六七声同五相反,六七不同五随六”。这个意思与“调”【换或错】都是对倒数第三字声调来讲的。
第二节:句子词字平仄排列窍要
一.看两头带中间,口诀:头足相同,腰三连反。【是指七律或七绝】
如:“仄仄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句子头“仄仄”句尾“仄仄”,
他们中间就是“平平平”。
反过来也是。
二.首句定律,第二字定音
1.凡是平起者,无论是否入韵,第二至第八句都是一样的。
而且第二句一定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2.凡是仄起者,无论是否入韵,第二至第八句都是一样的。
而且第二句一定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首字改变律不变,第二个字是关键
除了五律中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不能变音(否则孤平)之外,格律诗句的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
如:
燕台一去客心惊, 平平仄仄仄平平 12 34 56 7 平仄平
箫鼓喧喧汉将营。 仄仄平平仄仄平 12 34 56 7 仄平仄
如第一字改变,因看246字仍不失替。下句也是按上句音调来对。不会改变格律。但如第二字变了,为了不失替,本句4与6也要变,为了相对,还要影响到下句也要变,那么后边就都变了。
四.关于“一三五悬论,二四六分明”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有没有搞错啊?“悬?…?……”?本来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啊。
没有弄错,我辽东野鹤就这样用自己的话来记的(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经验的)。我在此处的不同点就在于这一个“悬”字,悬,悬案,即未定。 见以下例举类型:
若此句为:丨丨▲—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犯孤平。……甲【大忌】
若此句为:——△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头。……乙【尽量回避】
若此句为:丨丨——▼丨丨,如第五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仄尾。……丙【忌讳,具体对待】
若此句为:丨丨△——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仄头。……丁【尽量回避】
若此句为:——丨丨▲——,如第五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尾。……戊【大忌】
若此句为:——△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头。……己【尽量回避】
以上:①带有▲处,是一定要要论的;②带有△是尽量回避的。③▼不可以出现三入声、三上声、三仄声,但由入声与上声去声结合的三仄尾,却不是大忌。这也是用旧韵在这里的一点优势,而新韵在这里则可能出现大忌。
【有的学者认为:唐诗的三仄尾存在“入上代平”的现象,“入上代平指用入声字或上声字代替平声字,这一现象在宋词中时有出现,唐诗中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入上代平并没有改变字的读音,只是因为入声和上声可与平声接近,才临时代替了平声”。研究发现,三仄尾的前两个仄声多含入声或上声。】【有人统计,杜甫627首五律中有128个三仄尾,但是有意回避了三同调(三连上、三连去、三连入)。】注意三同调的仄尾句,也是大忌。
举一例子:故园【不】【可】见——杜甫《江梅》,【不】【可】见三字虽为三仄尾,但【不】旧韵是入声,【可】上声,这句是由“入”“上”“去”组成的三个仄声尾,是可以的。
休息10分钟
第三节:也来玩点拗救
拗,病也,拗救就是在救拗,就是救病。主要表现在该平(或该仄)而用仄(或用了平)等出律现象就是抝,对这种现象进行补救就是拗救。
也就是说,诗句音律出现了“漏洞”【抝】,用救拗这个“补丁”来解决。
但即使是救了,也是以有病为前提的,所以一般尽量不用拗句及救拗。但有时某些环境及景物、事物名词的特定的词句,找不到音调合适的字词,有时要重意舍律,不得已而运用了拗句及救拗。
一.我常用的拗救口诀或窍门:
(一)起句抝显倒二三,对句拗于倒三五。 救在本与对,倒三常补救。
注: 1.此口诀是对常见的拗句而言;2.“倒二”、“倒三”、“倒五”,指一个诗句的倒数第二字、第三字、第五字。
倒着查,就五、七言通用,而不用区别五言和七言了。
解释一下:口诀头两句“起句抝显倒二三,对句拗于倒三五”是指经常出现拗句的位置;后两句“救在本与对,倒三常补救”是指使用拗救的位置。
“起句抝显倒二三,对句拗于倒三五”是经常出现拗句的位置,个别如“拗于倒三五”不仅对句出现,有时也在诗的第一句的入韵句式中也会出现。举例子:
如上一节一三五悬论里的“丨丨▲—丨丨—”,倒数第五字▲处是平不可以仄的,如误用了仄,就是犯了孤平。正格句子应是“丨丨— —丨丨—”。【如是五言去掉前两个字,便是“— —丨丨—”,倒数第五字位是平,并是▲—丨丨—】如果倒数第五字▲位置本平用了仄,就是孤平,是大拗句,可以用倒数第三字来救。倒三字本来是仄而改为平来救之。可以变为“丨丨 丨— —丨 —”句式。如:
五言: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用倒三的(天)救了倒五的【恐】;
七言: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用倒三的(何)救了倒五的【客】。以上是本句自救。
(二).刻舟求剑法,用于对句来救。在一联中上句第几字出现了拗句,就用下句的第几字来救。例:
五言: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下句倒数第三字本来应仄却用平声的(秋),来救上句倒数第三字本平却用了仄而出现“抝”的【几】字。
七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是下句倒三的(空),救了上句倒三的【自】。
以上说的大多是应平出现仄抝。
现在举个应仄而出现了平抝的句子。
倒数第二字的拗句:
五言:无为在歧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正格应是“平平平仄仄”,
拗句变为:无为在【歧】路,“平平平【平】仄”,拗在倒数第二字,应仄却平。
拗救为:无为(在)【歧】路,用倒三字(在)来救倒二字【歧】。即:平平(仄)【平】仄,这也是本句自救,救在倒数第三字 , 用仄声补救。
七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是用倒三的(好)字来救倒第二字的【风】。
(三)一石三鸟法,或一箭双雕。即以一救三或救二:如: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上句的【有】与【万】,下句的【向】都是应当是平声的,却用了仄,下句的倒数第三字本为仄使用了平声的(无)字来救。一个(无)字既救了上句的【有】与【万】,也救了下句的【向】字。
二.小结拗救的形式与注意
(一) 基本常见形式:
1.倒二拗:①平变仄式;②仄变平式。
2.倒三拗:①夹平尾式;②三仄尾式;③夹仄尾式。
3.倒五拗(孤平拗),
4.复合拗(以一救三)。
(二)注意:
1.救拗,实际也是注意了平仄音调的时长搭配合适。
平,是长调diào、并可调tiáo。仄声上、去声是中长微调的【尽管是可微调,基本还是不可以随意延长和缩短的】。仄声之“入”声,短促,不可调的。
2.拗多时要找到重点:①大抝优先救。大拗包括:平变仄式倒二拗、仄变平式倒二拗、倒五拗。复合拗中含有大拗,属于必救之类。即大拗必救。②对小拗,可随意。小拗包括:夹平尾式倒三拗、三仄尾式倒三拗、夹仄尾式倒三拗。③大拗常在倒二五;小拗位常在倒三。
第四节:运用类比方法及数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格律
(与理科、工科等非文类的朋友从另一角度探讨格律点点)
在我们中诗大,还有一些是工程技术人员或任教数学物理的老师等等不是从文的朋友。但世间事物都是有些共性的,可以结合数理方面的规律来对诗词格律认识。我这里也只是起点抛砖引玉作用(也是雕虫小技),激发大家总结出更多的经验,进行交流。当然对于不是理工的朋友也是可以拓展思维的。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物理学,也可以说是逻辑数学及门电路中的简单知识,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增强“对”、“粘”、“调”等格律诗知识的理解与探讨:
第一.从数学的观点来说,对仗韵律是一种对称。每一联中两个分句,以相反的声调,维持每句声调的和谐与联中分句的对称。
第二.从物理声学角度来看,各联所用的发声时间基本相同。
下边我们来试着分析相对及相粘等与数理的相应关系:
一.相对(反):
相对即相反,是指同一联中两个分句的声调平仄对立关系。我们来分析相对(反)与之相应数理有关的则有:“逻辑加”、集合中的“并集”,电子电路中的“或门”。将一联的上句设为A,下句设为B,则有:A∪B。列成欧拉图为:
小图
大图
图一:相对(反)与并集、或门的相应关系。
二.相粘(同):从下联的上句与上联的下句的相应声韵关系,可以找到与之有关的数理关系则有:“逻辑乘”、集合中的“交集”、电子电路中的“与门”。我们设上联为A,下联为B,则有:A∩B。列成欧拉图为:
大图
小图
图二.相粘与交集及与门的相应关系。
中间共同部分就是相粘(交集),即上联A的下句与下联B的上句交集部分。
三.拗句及拗救:
有的拗句与拗救的关系,可以类比为“逻辑非”、集合中的“补集”,电路“非门”等。
拗句,是对正格的违规,是一种“非”状态。是漏洞,就要有补丁,拗救是拗句的补丁。欧拉图示:
图三 拗句拗救与数理补集非门
以上是应用数理中的类比方法来理解和探讨格律诗举出的列子与大家交流,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许多类似的方法。就不细讲了。以后可以找个时间在呱呱里与大家一起对数理与诗词等文学的相应关系进行探讨。
此课的内容就到这里,有哪些要完善的望大家指出。下面留作业
505班第五正课作业题:写一首带有拗句和拗救的诗,七绝或七律均可,用韵新韵或旧韵均可。
要求:1.用新韵的要注明“新韵”;2.无论新、旧韵都要注明你所用的韵部,以利于评阅老师的阅评。3.说明你的这首诗哪句哪个字出现了“抝”,采取的抝救在哪句哪个字上。
各位朋友好:本来要在前些天讲这次课,有两个原因,向后延续了时间,一是为了让后来的朋友复习前四讲及学员补以前作业;二是前段时间我连续高烧39.5°C, 【3月11日呱呱会议那天就在发烧,次日高烧37.9°】。一直在市第八医院(原是我厂的职工医院,赵本山剧组拍的樱子,有好几处就在那里拍的)治疗。3月18日那天到市里的一家医院做十项目的彩超检查,见到本群的“山野狂人”,已将我近期不能来上课的情况,但不会耽误本月的正课课程转达大家。 “山野狂人”与“松狮”等也用电话向我转达了大家的对我的表示康复祝愿。我在此谢谢大家!
下面开始讲课,这次课实际也是复习。主要是与大家复习及介绍一些学习上的小窍门,主题是:
505(312)班第五正课:初识诗词格律第五部分:复习及介绍学习格律诗几个雕虫小技 (小窍门)——辽东野鹤
第一节:有关“对粘替调”复习及简记
一.替、对、粘、调(tiáo 音条 调整):
替是平仄交错(“平仄交替行炮步”);相对,实际就是“相反”;相粘,实际就是“相同”。还有一个是相调:变句时(主要是非韵句)的五、七字换位。【个别的韵句第二句也用】
说一下调,音tiáo 条 ,调整,或读为diào,音调也可以,调动。 在七律上特指五七字的音调平仄互换。也可以叫“换”及“错”(错落)。口诀:
“入韵下句有错落,五、七字位互调声。”
错落,就是指调换的部分。
凡是押韵句子的下句,除了第二句是押韵的,相对。
其他是不入韵的,要相粘。
对于入韵句的下句,无论是否与上句相对还是邻句相粘,都会遇到五、七字互相“调动”,就是“调”,也称为“换”或“错”。举例:《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平平仄仄【仄】平【平】……①
箫鼓喧喧汉将营。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万里寒光生积雪,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三边曙色动危旌。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这里所举例子的句子,第二、三句都是入韵句的下句。
大家看:
因为①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与①完全相对即反就是:
这样②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是错了:
七律的一联之内一般来说对应字相对(反)的,但对于首句押韵,要完全相反那第二句做不到押韵了,怎办呢,就将假设的相反后的句子,五、七字换音就可以了,变成:
②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才对。
那么,相粘的也是:③粘②第五字与第七字的互换:
箫鼓喧喧汉将营。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如全粘:仄仄平平【仄】仄【平】……错。
将第五字与第七字的声调互换,就是:
万里寒光生积雪,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二.相替,是自己的事;相对是“自己家”的事;相粘是“邻居间”的事;相调是“五、七字”的事。
这是简单的记法,这里就不举例子了。
三.句中二四六声交替,联内上下句相反,联外邻句把手牵,韵句下句五七换。
再简单说,就是:对相反,粘相同,替相隔,调五七。
以上几点,都是帮大家理解和记忆的口诀。大家也可以自己总结的
此外,上回课程也讲了与调有关的,就是如何对第五字(也可以说是倒三字)的定声,按七言诗来说,就是:“六七声同五相反,六七不同五随六”。这个意思与“调”【换或错】都是对倒数第三字声调来讲的。
第二节:句子词字平仄排列窍要
一.看两头带中间,口诀:头足相同,腰三连反。【是指七律或七绝】
如:“仄仄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句子头“仄仄”句尾“仄仄”,
他们中间就是“平平平”。
反过来也是。
二.首句定律,第二字定音
1.凡是平起者,无论是否入韵,第二至第八句都是一样的。
而且第二句一定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2.凡是仄起者,无论是否入韵,第二至第八句都是一样的。
而且第二句一定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首字改变律不变,第二个字是关键
除了五律中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不能变音(否则孤平)之外,格律诗句的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
如:
燕台一去客心惊, 平平仄仄仄平平 12 34 56 7 平仄平
箫鼓喧喧汉将营。 仄仄平平仄仄平 12 34 56 7 仄平仄
如第一字改变,因看246字仍不失替。下句也是按上句音调来对。不会改变格律。但如第二字变了,为了不失替,本句4与6也要变,为了相对,还要影响到下句也要变,那么后边就都变了。
四.关于“一三五悬论,二四六分明”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有没有搞错啊?“悬?…?……”?本来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啊。
没有弄错,我辽东野鹤就这样用自己的话来记的(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经验的)。我在此处的不同点就在于这一个“悬”字,悬,悬案,即未定。 见以下例举类型:
若此句为:丨丨▲—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犯孤平。……甲【大忌】
若此句为:——△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头。……乙【尽量回避】
若此句为:丨丨——▼丨丨,如第五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仄尾。……丙【忌讳,具体对待】
若此句为:丨丨△——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仄头。……丁【尽量回避】
若此句为:——丨丨▲——,如第五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尾。……戊【大忌】
若此句为:——△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头。……己【尽量回避】
以上:①带有▲处,是一定要要论的;②带有△是尽量回避的。③▼不可以出现三入声、三上声、三仄声,但由入声与上声去声结合的三仄尾,却不是大忌。这也是用旧韵在这里的一点优势,而新韵在这里则可能出现大忌。
【有的学者认为:唐诗的三仄尾存在“入上代平”的现象,“入上代平指用入声字或上声字代替平声字,这一现象在宋词中时有出现,唐诗中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入上代平并没有改变字的读音,只是因为入声和上声可与平声接近,才临时代替了平声”。研究发现,三仄尾的前两个仄声多含入声或上声。】【有人统计,杜甫627首五律中有128个三仄尾,但是有意回避了三同调(三连上、三连去、三连入)。】注意三同调的仄尾句,也是大忌。
举一例子:故园【不】【可】见——杜甫《江梅》,【不】【可】见三字虽为三仄尾,但【不】旧韵是入声,【可】上声,这句是由“入”“上”“去”组成的三个仄声尾,是可以的。
休息10分钟
第三节:也来玩点拗救
拗,病也,拗救就是在救拗,就是救病。主要表现在该平(或该仄)而用仄(或用了平)等出律现象就是抝,对这种现象进行补救就是拗救。
也就是说,诗句音律出现了“漏洞”【抝】,用救拗这个“补丁”来解决。
但即使是救了,也是以有病为前提的,所以一般尽量不用拗句及救拗。但有时某些环境及景物、事物名词的特定的词句,找不到音调合适的字词,有时要重意舍律,不得已而运用了拗句及救拗。
一.我常用的拗救口诀或窍门:
(一)起句抝显倒二三,对句拗于倒三五。 救在本与对,倒三常补救。
注: 1.此口诀是对常见的拗句而言;2.“倒二”、“倒三”、“倒五”,指一个诗句的倒数第二字、第三字、第五字。
倒着查,就五、七言通用,而不用区别五言和七言了。
解释一下:口诀头两句“起句抝显倒二三,对句拗于倒三五”是指经常出现拗句的位置;后两句“救在本与对,倒三常补救”是指使用拗救的位置。
“起句抝显倒二三,对句拗于倒三五”是经常出现拗句的位置,个别如“拗于倒三五”不仅对句出现,有时也在诗的第一句的入韵句式中也会出现。举例子:
如上一节一三五悬论里的“丨丨▲—丨丨—”,倒数第五字▲处是平不可以仄的,如误用了仄,就是犯了孤平。正格句子应是“丨丨— —丨丨—”。【如是五言去掉前两个字,便是“— —丨丨—”,倒数第五字位是平,并是▲—丨丨—】如果倒数第五字▲位置本平用了仄,就是孤平,是大拗句,可以用倒数第三字来救。倒三字本来是仄而改为平来救之。可以变为“丨丨 丨— —丨 —”句式。如:
五言: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用倒三的(天)救了倒五的【恐】;
七言: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用倒三的(何)救了倒五的【客】。以上是本句自救。
(二).刻舟求剑法,用于对句来救。在一联中上句第几字出现了拗句,就用下句的第几字来救。例:
五言: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下句倒数第三字本来应仄却用平声的(秋),来救上句倒数第三字本平却用了仄而出现“抝”的【几】字。
七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是下句倒三的(空),救了上句倒三的【自】。
以上说的大多是应平出现仄抝。
现在举个应仄而出现了平抝的句子。
倒数第二字的拗句:
五言:无为在歧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正格应是“平平平仄仄”,
拗句变为:无为在【歧】路,“平平平【平】仄”,拗在倒数第二字,应仄却平。
拗救为:无为(在)【歧】路,用倒三字(在)来救倒二字【歧】。即:平平(仄)【平】仄,这也是本句自救,救在倒数第三字 , 用仄声补救。
七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是用倒三的(好)字来救倒第二字的【风】。
(三)一石三鸟法,或一箭双雕。即以一救三或救二:如: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上句的【有】与【万】,下句的【向】都是应当是平声的,却用了仄,下句的倒数第三字本为仄使用了平声的(无)字来救。一个(无)字既救了上句的【有】与【万】,也救了下句的【向】字。
二.小结拗救的形式与注意
(一) 基本常见形式:
1.倒二拗:①平变仄式;②仄变平式。
2.倒三拗:①夹平尾式;②三仄尾式;③夹仄尾式。
3.倒五拗(孤平拗),
4.复合拗(以一救三)。
(二)注意:
1.救拗,实际也是注意了平仄音调的时长搭配合适。
平,是长调diào、并可调tiáo。仄声上、去声是中长微调的【尽管是可微调,基本还是不可以随意延长和缩短的】。仄声之“入”声,短促,不可调的。
2.拗多时要找到重点:①大抝优先救。大拗包括:平变仄式倒二拗、仄变平式倒二拗、倒五拗。复合拗中含有大拗,属于必救之类。即大拗必救。②对小拗,可随意。小拗包括:夹平尾式倒三拗、三仄尾式倒三拗、夹仄尾式倒三拗。③大拗常在倒二五;小拗位常在倒三。
第四节:运用类比方法及数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格律
(与理科、工科等非文类的朋友从另一角度探讨格律点点)
在我们中诗大,还有一些是工程技术人员或任教数学物理的老师等等不是从文的朋友。但世间事物都是有些共性的,可以结合数理方面的规律来对诗词格律认识。我这里也只是起点抛砖引玉作用(也是雕虫小技),激发大家总结出更多的经验,进行交流。当然对于不是理工的朋友也是可以拓展思维的。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物理学,也可以说是逻辑数学及门电路中的简单知识,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增强“对”、“粘”、“调”等格律诗知识的理解与探讨:
第一.从数学的观点来说,对仗韵律是一种对称。每一联中两个分句,以相反的声调,维持每句声调的和谐与联中分句的对称。
第二.从物理声学角度来看,各联所用的发声时间基本相同。
下边我们来试着分析相对及相粘等与数理的相应关系:
一.相对(反):
相对即相反,是指同一联中两个分句的声调平仄对立关系。我们来分析相对(反)与之相应数理有关的则有:“逻辑加”、集合中的“并集”,电子电路中的“或门”。将一联的上句设为A,下句设为B,则有:A∪B。列成欧拉图为:
小图
大图
图一:相对(反)与并集、或门的相应关系。
二.相粘(同):从下联的上句与上联的下句的相应声韵关系,可以找到与之有关的数理关系则有:“逻辑乘”、集合中的“交集”、电子电路中的“与门”。我们设上联为A,下联为B,则有:A∩B。列成欧拉图为:
大图
小图
图二.相粘与交集及与门的相应关系。
中间共同部分就是相粘(交集),即上联A的下句与下联B的上句交集部分。
三.拗句及拗救:
有的拗句与拗救的关系,可以类比为“逻辑非”、集合中的“补集”,电路“非门”等。
拗句,是对正格的违规,是一种“非”状态。是漏洞,就要有补丁,拗救是拗句的补丁。欧拉图示:
图三 拗句拗救与数理补集非门
以上是应用数理中的类比方法来理解和探讨格律诗举出的列子与大家交流,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许多类似的方法。就不细讲了。以后可以找个时间在呱呱里与大家一起对数理与诗词等文学的相应关系进行探讨。
此课的内容就到这里,有哪些要完善的望大家指出。下面留作业
505班第五正课作业题:写一首带有拗句和拗救的诗,七绝或七律均可,用韵新韵或旧韵均可。
要求:1.用新韵的要注明“新韵”;2.无论新、旧韵都要注明你所用的韵部,以利于评阅老师的阅评。3.说明你的这首诗哪句哪个字出现了“抝”,采取的抝救在哪句哪个字上。
水儿- 帖子数 : 187
注册日期 : 13-06-15
地点 : 中国鞍山
回复: 第五正课:复习及介绍几个雕虫小技(小窍门)——辽东野鹤
升旗有感
浴血长城战鼓音,至今感慨忆犹深。
钓鱼岛是中国的,十四亿人同一心。
韵部:下平十二侵。国字拗,同字救。
浴血长城战鼓音,至今感慨忆犹深。
钓鱼岛是中国的,十四亿人同一心。
韵部:下平十二侵。国字拗,同字救。
读书郎- 帖子数 : 17
注册日期 : 13-09-13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