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大学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第六正课: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

2 posters

向下

第六正课: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 Empty 第六正课: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

帖子 由 水儿 周五 一月 10, 2014 7:10 am

第六正课: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
  有关格律诗所特有的基础部分,前五讲已经做了基本的简单的介绍。
  下边就讲一下有关格律诗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共分为两次课程来讲。
  505(312)班第六正课: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之第一部分,谈格律诗的八病与五忌。
今所讲的是参考老版本中刘公坡等学者的有关介绍为依据。
【此篇编写我是以刘公坡的见解为据。可见《学诗百法》(1991年6月第一版),当时出版1万六千册,我们的班长手里也有一本,那么加上我,在505班至少有两本,也可能还会有,那么505班占有此书人员就是等于或大于1/8000,有此书的朋友请翻到81到84页,具体语句与书上不是完全一致。如发现在观点上与此书有出入的,请朋友们指出】
  此讲虽是我辽东野鹤来编,但基本观点是按刘公坡的,只是语言构成有所不同,又加了对有关诗句分析和标示声韵。如有错误,请指出。现将八病与五忌试谈分别言之如下:

  第一节:谈谈律诗要防的八病 (参考学诗百法81~82页)

有关八病之说,有人认为早在隋唐之前的南北朝,齐梁间的诗人沈约等人,就提出的制作诗歌必须避免的"八病"。格律诗此类要求,是在其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对此说法,仍有争议,这里我以刘公坡的观点为据。并以五言诗为例。
  我们在学写格律诗时,要注意不能犯的八个毛病。这八病就是: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对此八病,于初学者而言,虽不必十分注重,然亦不可不知。注意:以下举例均按旧韵声调,分述如下:
  一、平头
  所谓平头:要求上句一、二两字不得与下句一、二两字同声。如违反,就是犯了“平头”的毛病。
  如古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诗句: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平仄:—丨—丨丨,—丨丅丨—
其中:“今”与“欢”同声,“日”与“乐”同声之类。这就是平头,以后我们写格律诗要注意,不要出现这个毛病。
   二、上尾
  谓上句末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声。违者即为“上尾”
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诗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平仄:—丨丨一一,丨丄——一
其中:“楼”、“齐”同为平声之类。
三、蜂腰
  要求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如果出现二、五同声,则两头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就是犯了“蜂腰”病。
如古诗“远与君别久”句。
下面用新韵与旧韵分别标注平仄,也是对第一讲正课的复习。
【请大家标一下平仄与声调,现在暂时允许插话,注意按旧韵标平仄,入声为仄声。同时将声调及符号也复习一下 】(入声声调符号用◆):

诗句:远与君别久
符号:丨丨一丨丨
平仄:仄仄平仄仄
声调:上上阴入上
符号:∨∨—◆∨
其中:“与”字、“久”字,同为上声之类。
注意:【“别”字是“◆”,即入声】
  四、鹤膝
  “鹤膝”与“蜂腰”的状态有些相反。要求第一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三句末一字同声。同则两头细,中心粗,似鹤膝之形。若同声则犯“鹤膝”毛病。
如古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截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这两联。
诗句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截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旧韵:平仄通平仄 仄仄通平仄 仄通仄平通 平平仄平仄
新韵: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 平通通平通 平平仄平仄
其中:“素”字、“扇”字,同为去声之类。这是犯了“鹤膝”毛病。
注意:洁、雪、月,声调都是“◆”,即:入声。
  五、大韵
  要求上句第一字不得与下一句倒数第一字同韵。如果上句头与下句尾字同韵,就是犯了“大韵”毛病。
如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句。
诗句: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旧韵: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通平
新韵:平平平平仄 平仄平通平
其中“胡”字与“垆”字同韵之类。这是犯了“大韵”毛病。
注意:十、日、独,声调都是“◆”,即:入声。
  六、小韵
  要求上句倒第二字不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若上句倒二与下句第一字同韵,则犯“小韵”。
如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诗句: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平通仄平
其中:“明”字与“清”字同韵之类。
这是犯了“小韵”毛病。
七、正纽
  纽,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为一纽。
正纽,上下两句之中,杂用了声母及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
所以要求:上下两句之中,不能杂用声母及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若出现则犯“正纽”毛病。
如上下两句之中,有一平声之东字不得再用上声之董字及去声之冻字。因东、董、冻三字为一纽也。
如古诗“我本汉家片,来嫁单于庭”句,
诗句标音:我本汉家(jiā)片,来嫁(jià)单于庭
平仄声调:仄仄仄JIA(1) 仄, 平JIA(4) 通平通
其中正纽:“家”字在平声六麻,“嫁”字在去声二十二祃,同为一纽之韵。
  八、旁纽
在一联中上、下句的句首(第一字)出现了同韵母而不同声调,这个现象就是旁纽。若出现就犯了“旁纽”毛病。
  如上句首一字已用平声东韵之字,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上声董韵或去声送韵之字;或上句已用董韵、送韵之字,则下句不得再用东韵之字。
如古诗“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句
诗句标音:丈(zhàng)夫且安坐,梁(liáng)尘将欲起
平仄声调:ZHANG(4) 平通平仄, LIANG(2)平通仄仄
其中旁纽:“丈”字在上声二十一养,“梁”字在平声七阳。“梁”“长”同韵,而“长”字与“丈”字即为一纽之类。
以上讲的八病,可以说都是与声韵有关的,如果按旧韵,就按平、上、去、入声分析,如果采用了新韵,就用音平、阳平、上声、去声来分析是否存在八病问题。方才讲完了与声韵有关的,下面就讲一下与字义风格有关的需注意的问题。
【先休息10分钟,有点疲劳了,我去喝点酒】

第二节:学诗五忌 (可以参阅学诗百法,1991年出版,第82~84页)

方才我介绍了有关诗的“八病”。对初学者来说,如果完全按其声韵八病要求,就会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犹如绳索束缚,让你无法动手了。那么诗的鲜活灵性往往会受到限制了,有时不能因律害意,对不是大碍的,是可以略有一点突破,做到严守而不拘谨。
以上八病是以声韵的角度来分析某一首诗是否有毛病。下面是从与文章写作手法有关的角度看一下,对应当注意的几个忌讳做点介绍。此处说了“五忌”,习诗者是要遵守的。
一、格弱
格弱,在古文化里及古老的中医学里,有时用来说明身体先天素质,同时考虑与环境的关系,是用天干及五行进行分析,如平衡不好,就是处于“弱格”的状态。
在诗词里,也如身体一样,要求文中诗句内在的体格强壮,或格调高古自然,或新颖雅句,句句无懈可击。否则即为格弱。而那些作品的低格调的,心态不健康的作品,也是“格弱”。
刘公坡在说到“格弱”问题时,举了薛能的故事说道:晚唐诗人薛能,格调不高而妄自尊大。【客观的说晚唐时的薛能,是位有才气的诗词作者,但有时很傲,所以评价褒贬也多有不同】 薛能看不起曾经继为苏州刺史刘、白两位尚书,认为他们的诗词格调不高,却世多传唱。写有《柳枝词》讽刺刘、白二位尚书如下:
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
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
清末民初的学者刘公坡先生认为,薛能说刘、白二位尚书“格弱”是不对的,还列举了刘、白二位尚书的词句:刘尚书柳枝词曰: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袂,音mèi 音妹,衣袖、袖口】
白尚书柳枝词曰: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刘公坡进行了比较,刘白二位尚书的诗词绝不“格弱”,是薛能所比不了的。如相比薛能的“格弱”。
二、字俗
  诗中下字须有来历,尤以典雅为贵,否则即为字俗。
有人可能要说:古代诗人也有诗中用俗字的啊。的确有,如老杜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和“楼头吃酒楼下卧”,“个”字“吃”字都是俗字也。今读之不觉其俗,而只觉其佳。是在于善用。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那首也是较为通俗的,是很漂亮的打油诗。
但初学者要注意,可以通俗,不可庸俗。并慎用俗,最好不用。不然可能写的是打油诗,打的不是香油和豆油,可能是“打酱油的”了。哈哈!
另外一些喜用沉溺于风月花间、香艳绮靡的诗句,其中很多也是低俗的。
 三、才浮
  诗贵含意不尽,藏才不露,否则即为才浮。
如唐代老白的《宫怨》云:
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用意内藏,何等含蓄。我们在说话表达、及交流时,要坦率直言,不能“含着骨头露着肉”。而写格律诗,就要“含着骨头露着肉”才好,以深沉、寓含为妙。
另外在起承转合的合句(结尾),注意避免将诗意表面话与言尽写绝。应当言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思空间。
  四、理短
诗贵理由充足,不可牵强,否则即为理短。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可谓千古句佳,但夜半非撞钟之时。也是理短。
你在半夜睡觉,叮叮当当的钟声,还睡觉不啊
【不过,张继此诗句也不是没理,这涉及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问题,所以不能算为“理短”。读者可参看《唐诗鉴赏辞典》。】
还有白乐天《长恨歌云》:峨眉山下少人行。
峨眉山在嘉州,与“明皇幸蜀”无关。
如果出现这样句子:“夏季见冰梅、春天盛开菊”,【人工环境培植反季节植物不算】。“冬季黄昏顶北斗、秋季朝时观牛女”【这是不可能的】,等都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理短”。
五、意杂
要求诗意须如联珠贯串,一线到底。
刘公坡在言此问题说道:“若一诗之中,上句谈天,下句说地;或前联吟花,后联咏草,意义绝不相关,即为意杂。”
也就是说,一首诗内的句子,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简单组合。而是围绕所题的中心,由各联各句词字构成的相互统一关系的有机整体。
学诗朋友特别是初学者,切记不能将诗句写得四分五裂,散碎了就是意杂。


图片


第六次正课就讲到这里,有学诗百法的朋友,可以对照一下,因为书上基本是文言的,所以我在语言上对大部分句子做了改变。同时也加了书上没有例句分析。朋友主要是看看在观点是否有误差。81到84页

此文原稿在我的5d6d个人窝窝里。
可以链接:http://wowo.5d6d.com/space.php?uid=4787274&do=blog&id=1839836

也发到5d6d网站的分站,中诗大论坛辽东野鹤讲义栏。鼠标点 可以进入,或者
链接:http://asdfg.5d6d.com/viewthread.php?tid=4906&extra=


同时发到中诗大第5期的505(312)班板块:
链接:链接:http://asdfg.5d6d.com/viewthread.php?tid=4908&extra=
讲完课后,可以见到。

图片

下面留作业:

………………

505班第六正课作业题:
注意先请认真审题:与以前相比,这次要求高了,难度较大,写完后请按“八病”“五忌”来自我检查写的作业。
写一首仄起首句押韵式的五律,用韵韵部自选,新韵或旧韵均可。
要求:1.用新韵的要注明“新韵”;2.无论新、旧韵都要注明你所用的韵部,以利于评阅老师的阅评。3.本次作业不许出现拗句。4.避免出现“八病”与“五忌”存在的问题。
水儿
水儿

帖子数 : 187
注册日期 : 13-06-15
地点 : 中国鞍山

返回页首 向下

第六正课: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 Empty 回复: 第六正课: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

帖子 由 读书郎 周五 一月 10, 2014 8:11 am

司南(上平六鱼)

端的因之自晏如,轩辕一助乐华胥。
盘间杓柢终明向,卦上离宫始正居。
处事遵循成法则,迷途倚赖作权舆。
焉能败北徒嗟叹,得胜由来信不虚。

读书郎

帖子数 : 17
注册日期 : 13-09-13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