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小令二期第十八讲讲义
诗大小令二期第十八讲讲义
中华诗词大学呱呱小令班第十八讲
中华诗词大学呱呱小令班第十八讲:跟词调、词牌有关的知识。然后介绍词牌《蝶恋花》,
大家好:这一讲我们学习跟词调、词牌有关的知识。然后介绍词牌《蝶恋花》,
1、词调是怎么来的?
现存的词调,就其乐曲的来源说,大体有四种情况;
(1)内地民歌的加工和民间歌手的创制。
刘禹锡《竹枝词-引》说:”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妹)睢(挥)舞,以曲多为贤----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必)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觎(鱼),知变风之自焉。“很生动地记叙了他依内地民乐而创制《竹枝》的经过。
乐工、歌伎和其它群众歌手或身居民间,或出身底层,经常承受着人民诗乐的滋养,不少词调是他们创制的。
其中有明确记载的如:《喝驮子》,据《碧鸡漫志》:“此曲单州营妓教头葛大姊所撰新声。
梁主作四镇时,驻兵鱼台,值十月二十一生日,大姊献之。梁祖令李振填词,付后骑唱之以押马队。”
据段安节《乐府杂录》记,《雨霖钤》是“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钤,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还京乐》也是: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野狐所制。
同书还记载着乐工黄米饭、敬约等制作的《文叙子》、《道调子》、《康老子》、《夜半乐》、《黄骢迭》等。
(2)根据大型歌舞曲或其它乐曲改制。
隋唐时期,宫廷音乐机关沿袭、改制、创编了许多大型乐曲,其中有属于传统的《通曲》,”清乐者,其始既清商三调是也。
并汉代以来旧曲,如《春江花月夜》;有属于燕乐系统的,如法曲《霓裳羽衣》、《献仙音》道调《景云乐》、《顺天乐》等。
(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域外乐曲的袭用或改制。
如《苏幕遮》,原是从今新疆吐鲁番(古高昌)一带传来的“浑脱舞”的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这种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所以唐人又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避免水浇头面,便戴起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话叫“苏目遮”的,因此,乐曲就被称为“苏幕遮”。后来,人们为这个舞曲填写歌词,也就叫《苏幕遮》了。
2、词调是怎么定名的?
词调都有名称,叫词牌。词牌的定名,本应依据乐曲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却比较复杂。就唐、五代、宋初的作品看,词牌的由来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些词牌是乐区的本名。如《苏幕遮》是“浑脱舞”曲名,《破阵子》是“破阵舞”曲名,《千秋乐》是一种大曲名,《竹枝》是四川东部一种民歌曲名等。
(2)有些词牌是填写较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词人据旧有的曲子填词,未用曲子原名而另立题目以概括词文内容。后来原曲子名失传,填词的人便沿用该题目作为调名。
如《谢秋娘》原曲名已佚,据说唐李德裕据谱填词悼念爱妾谢秋娘,以妾名作为题目,后人沿用,遂成调名。
又如:《更漏子》首见于温庭筠词,写春夜思念亲人,有“花外漏声迢递”句,因用《更漏子》作词题,后人沿用,成为调名。
已经沿用的词牌,后人填词时,仍可根据内容另立题目,如姜夔与友人游湘江,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心有所感,填《念奴娇》词,“于双调中吹之”,改名为《湘月》。
白居易以《谢秋娘》调填了忆念江南景物的词三首,改题亿江南。辛弃疾《山鬼谣》自注说:“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模鱼儿’改今名”。
(3)还有一些词牌既非原来的曲名,又非内容的概括,而是由于与这个词调的创制或有关人物、故事而得名的。
例如《何满子》、《杜韦娘》、《武媚娘》等,都是因歌者而得名的。《隔窗听》是因堂上美女隔帘听奏篌而得名的。《虞美人》是由项羽诀别虞姬的故事而得名的。
(4)也有一些词牌与词凋所据的乐曲有关,但又不是正式的曲名。
无论哪种情况,就同一词调的现存大多数词来说,词牌与词的内容都没有多少关系了。
填词的人选择词调时,一般只考虑某调在格律上是否符合自己的创作需要,很少考虑词调原有名称是否适合于所写的内容,甚至不去考虑乐曲音律和要表现的内容是否贴切。
乐曲散佚后,更只是依样画葫芦,词牌只不过标示词人是按照哪一个词调填的词而已,因此就常出现这种情况:
同一词调的词,既有内容十分凄婉的,也有内容非常欢愉的;
既有写边塞之苦的,又有诉离情相思的。
比如《渔家傲》,范仲淹用以写“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而与范仲淹几乎同时的欧阳修却用以写“颦笑浅,双眸望月牵红线”;
《念奴娇》、苏轼用以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却用以低吟“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为了既不改变通行的词调名称,又能标明自己创作的背景、旨意,宋代以后的词人往往在词牌下面再加词题或词序。
有的词序长达一两百字,甚至几百字,像一篇文章,不但记时、记事,点明写词的背景和词的主旨,而且发表评论,陈述铺张。
辛弃疾《醉翁操》序,借叙述写词缘由而发泄自己不被当道者所重视的愤懑,长一百七十八字;姜夔《凄凉犯》序长一百九十一字,像一篇谈词曲犯调问题的专论,比词本身有价值得多。
我们见到的最长的词序是姜夔《微招》序,长达四百二十五字,而全词却仅九十五字。
词序无论长短,对我们理解词的思想内容都是有裨益的,读词时,应当留意.
3、同调异名和异调同名等
由于词调定名的情况比较复杂,就出现了同一个词调有几个名称,或词牌名称虽同,指的却是全不相干的两个词调的现象。
(1)同调异名
这往往是后人不断改换词题的结果。
比如《忆秦娥.》调名本是概括传为李白所作的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意而得的,但也有人就开首一句后三字,称作《秦楼月》;后来因苏轼《忆秦娥》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又有人改称《双荷叶》;
宋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菜阁”句,因此后又别名《蓬菜阁》;
宋张辑《忆秦娥》有“碧云暮合,有美人兮”句,乃又改称《碧云深》;宋郑文妻孙氏《忆秦娥.》首句作“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于是又易名《花深深》。
(2)异调同名
往往是一调多名造成的。不同的词调各有许多调名,难免重复,于是出现名同而调异的现象。
如“相见欢”又名“乌夜啼”,而另有别名为“锦堂春”的“乌夜啼"一调;”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有”子夜歌“一调;”念奴娇“又名”千秋岁“,而另有千秋岁一词。
(3)异调同形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于早期。比如《竹枝》、《扬柳枝》、《浪淘沙》、《八拍蛮》、《渭城曲》、《采莲子》等都是七言四句,但并不是同一词调;像《竹枝》本是川东民歌,《扬柳枝》则源于隋代旧曲等。
再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都是二十七字,三三七七七句式,句中平仄大致相同,但也非同调异名。
在曲谱尚存时,各谱韵律、节奏不同,适宜表达的感情自然也不相同,词人填词时,必然有所选择。
到了后代,曲谱散失,填词人完全依据旧词字面格式填写,这些词调之间的区别就看不出来了。
(4)一调数体
同一词调,现存各家词的字数,句式、平仄格式等略有不同,叫“一调数体”,这和“异调同名”是不同的。异调同名的词,各词所据乐曲不同,而一调数体的词,其乐曲则应该相同。造成一调数体的原因大体是:
(1)同一词调,不同的人填写时,按照内容的要求,对词中某些句子的字数、断句的位置、押韵的方式、句中的平仄等略加变动。
在乐谱尚存时,表现出来的只是唱法上有些不同,然而,离开曲谱光看词句,格式上就有了明显的区别;后来“曲谱”佚去,只依“文谱”填写,便被认为是一种异体了。
比如《忆秦娥》较早的名作有传为李白的和冯延巳的两首,格式不同,比较如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传为李白作)
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外芭蕉,灯下客。
除非梦魂到乡国。免被关山隔。忆忆。一句枕前,争忘得。( 冯延巳作)
后人填词时,你依李白词,我依冯延巳词,于是形成同调而异体。
(2)变单调为双调。
例如《忆江南》,原为单调,五句二十七字,后重复一遍为两段、十句五十四字的双调,前后段字数、句法、平仄完全相同。
《何满子》(单调三十七字,双调七十四字)、《南歌子》(单调二十六字,双调五十二字)等都是这种情况。
(3)有些词调的正体跟变体相差较远。
比如《三台》,韦应物所作仅二十四字,万俟雅言所作便扩展为一百七十一字,三段(称三迭),词谱仍认为是异体。
再如《浪淘沙》,皇甫松所作二十八字,李煜所作五十四字。造成这种“异体”的原因可能两种:
一、是原调乐曲比较简单,乐工歌者以原调音律为基础扩展成为复杂的乐曲,就好象今人把一首短曲扩展成大型、多部的乐曲一样(《碧鸡漫志》所说某曲“乐工加减节奏”,大约就是类似的情况)。
二、是本体跟异体本来不同调,是异调同名,而传统上却看成是同调的异体 ,后世编辑词谱的人便依传统算作同调。
(4)有些词调的异体很多。
如《贺新郎》,词谱例十一体,最常见的是116字与115字两体(均为两片、三十句、十二仄韵);
《满江红》词谱例十四体,常见的有仄韵、平韵两式,91字、93字、94字三体;《念奴娇》词谱列十二体,常见的有前后片各十句、四仄韵,前片九句、后片十句、八仄韵,前片十句、后片十一句、九仄韵三体;
《水龙吟》,词谱所例竟有二十五种异体。据《钦定词谱》共收词调八百四十余种,两千三百多体,平均每调三体。
4、词调和字数的关系
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亦即词所依据的乐曲。故乐曲的长短,乐句的舒促,直接影响着词的篇幅和句式结构的变化。
大体上说,词在初起时,为便于在歌楼、宴席上演唱,乐曲多短小轻快,因而词的篇幅较短。王灼《碧鸡漫志》曾经指出:”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
“可见词在早期因受诗的影响,句法上比较接近当时的律诗和绝句,用韵也比后代词密一些。唐五代最常见的词调像《竹枝》、《杨柳枝》与七绝无异;《生查子》、《纥挪曲》(合诺)简直就是五绝;
《渔歌子》、《章台柳》、《捣练子令》等好像是把一首七言绝句中的一句减掉一字,破为两读;双调《生查子》有如五律;
《木兰花》、《玉楼春》好像七律;《鹧鸪天》则像是两首七绝合为一体,而第二首首句减一字。总之,直到宋初,词的格式表面上还比较接近于近体诗,很少有长过六十字(一首七律加四字)的。
北宋中叶以后,从柳永苏轼等开始 ,经周邦彦、姜夔等人的发展,词调逐渐变长,很多长调词创制出来了(南唐二主词所用词调最长的一首是《破阵子》62字,而现存姜夔(kuí)词八十四首,九十字以上的就有三十四首------据《白石诗词集》);
原来是短调的词也出现了许多长调的异体(如《浪淘沙》唐时形同七言绝句,五代时开始出现双调五十四字,柳永《乐章集》敷衍为三段一百三十四字的《浪淘沙慢》),最长的《莺啼序》四段二百四十字,则出现于南宋晚期。
------------------------------------------------
下面介绍词牌《蝶恋花》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一箩金、江如练、桃源行等。仄韵格,双调,中调,10句60字。上下片一、三、四、五句押韵。
【常用格体】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名篇赏析】
宋•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韵),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韵)。
枝上柳绵吹又少(韵),天涯何处无芳草(韵)!
墙里千秋墙外道(韵),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韵)。
笑渐不闻声渐悄(韵),多情却被无情恼(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这首词(押《诗韵新编》13豪部仄声部韵)上片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但是结句却作旷达之语——“天涯何处无芳草”!前四句先一跌,结句后一扬,跌宕腾挪之中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和旷达的襟怀。下片写人,尤为奇情四溢,词意流走,一气呵成,故意迭用“墙里”、“墙外”、“笑”、“渐”、“情”等字,读来朗朗上口。
东坡居士学习民歌真的是学到“门子”了。下片与上片相呼应,是啊,“多情却被无情恼”,不要放在心上啰,因为“天涯何处无芳草”啊!
--------------------------
名词欣赏:
冯廷巳-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谁道闲情抛掷久?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
周邦彦-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月皎惊乌栖不定。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更漏将阑,轣辘牵金井。 (轣li辘lu)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执手霜风吹鬓影。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
李清照-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暖雨晴风初破冻。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乍试夹衫金缕缝。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山枕斜攲(欺),枕损钗头凤。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
范成大-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春涨一篙添水面。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然远。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江国多寒农事晚。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秀麦连冈桑叶贱, 看看尝面收新茧。
--------------------------------------
辛弃疾-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谁向椒盘簪彩胜?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往日不堪重记省, 为花长把新春恨。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春未来时先借问,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恨晚开迟,早又飘零近。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今岁花期消息定, 只愁风雨无凭准。
--------------------------------
【抛砖篇】
《蝶恋花•江村》
十里荷香波碧透。
蛙鼓蝉鸣,暮霭南山秀。
尤待明朝风雨后,江村美景能依旧。
阵阵江涛谁演奏?
竹外千帆,浪里争高手。
我逐浪花圩上走,放歌一曲夸船叟。
(押《诗韵新编》12侯韵仄声部韵)
-----------------------------------------
小令第十八讲作业:
填词:《蝶恋花》
【蝶恋花、鹊踏枝、凤栖梧】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定格】例词: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楼外垂杨千万缕,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绿满山川闻杜宇,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意。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中华诗词大学呱呱小令班第十八讲:跟词调、词牌有关的知识。然后介绍词牌《蝶恋花》,
大家好:这一讲我们学习跟词调、词牌有关的知识。然后介绍词牌《蝶恋花》,
1、词调是怎么来的?
现存的词调,就其乐曲的来源说,大体有四种情况;
(1)内地民歌的加工和民间歌手的创制。
刘禹锡《竹枝词-引》说:”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妹)睢(挥)舞,以曲多为贤----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必)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觎(鱼),知变风之自焉。“很生动地记叙了他依内地民乐而创制《竹枝》的经过。
乐工、歌伎和其它群众歌手或身居民间,或出身底层,经常承受着人民诗乐的滋养,不少词调是他们创制的。
其中有明确记载的如:《喝驮子》,据《碧鸡漫志》:“此曲单州营妓教头葛大姊所撰新声。
梁主作四镇时,驻兵鱼台,值十月二十一生日,大姊献之。梁祖令李振填词,付后骑唱之以押马队。”
据段安节《乐府杂录》记,《雨霖钤》是“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钤,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还京乐》也是: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野狐所制。
同书还记载着乐工黄米饭、敬约等制作的《文叙子》、《道调子》、《康老子》、《夜半乐》、《黄骢迭》等。
(2)根据大型歌舞曲或其它乐曲改制。
隋唐时期,宫廷音乐机关沿袭、改制、创编了许多大型乐曲,其中有属于传统的《通曲》,”清乐者,其始既清商三调是也。
并汉代以来旧曲,如《春江花月夜》;有属于燕乐系统的,如法曲《霓裳羽衣》、《献仙音》道调《景云乐》、《顺天乐》等。
(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域外乐曲的袭用或改制。
如《苏幕遮》,原是从今新疆吐鲁番(古高昌)一带传来的“浑脱舞”的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这种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所以唐人又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避免水浇头面,便戴起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话叫“苏目遮”的,因此,乐曲就被称为“苏幕遮”。后来,人们为这个舞曲填写歌词,也就叫《苏幕遮》了。
2、词调是怎么定名的?
词调都有名称,叫词牌。词牌的定名,本应依据乐曲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却比较复杂。就唐、五代、宋初的作品看,词牌的由来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些词牌是乐区的本名。如《苏幕遮》是“浑脱舞”曲名,《破阵子》是“破阵舞”曲名,《千秋乐》是一种大曲名,《竹枝》是四川东部一种民歌曲名等。
(2)有些词牌是填写较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词人据旧有的曲子填词,未用曲子原名而另立题目以概括词文内容。后来原曲子名失传,填词的人便沿用该题目作为调名。
如《谢秋娘》原曲名已佚,据说唐李德裕据谱填词悼念爱妾谢秋娘,以妾名作为题目,后人沿用,遂成调名。
又如:《更漏子》首见于温庭筠词,写春夜思念亲人,有“花外漏声迢递”句,因用《更漏子》作词题,后人沿用,成为调名。
已经沿用的词牌,后人填词时,仍可根据内容另立题目,如姜夔与友人游湘江,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心有所感,填《念奴娇》词,“于双调中吹之”,改名为《湘月》。
白居易以《谢秋娘》调填了忆念江南景物的词三首,改题亿江南。辛弃疾《山鬼谣》自注说:“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模鱼儿’改今名”。
(3)还有一些词牌既非原来的曲名,又非内容的概括,而是由于与这个词调的创制或有关人物、故事而得名的。
例如《何满子》、《杜韦娘》、《武媚娘》等,都是因歌者而得名的。《隔窗听》是因堂上美女隔帘听奏篌而得名的。《虞美人》是由项羽诀别虞姬的故事而得名的。
(4)也有一些词牌与词凋所据的乐曲有关,但又不是正式的曲名。
无论哪种情况,就同一词调的现存大多数词来说,词牌与词的内容都没有多少关系了。
填词的人选择词调时,一般只考虑某调在格律上是否符合自己的创作需要,很少考虑词调原有名称是否适合于所写的内容,甚至不去考虑乐曲音律和要表现的内容是否贴切。
乐曲散佚后,更只是依样画葫芦,词牌只不过标示词人是按照哪一个词调填的词而已,因此就常出现这种情况:
同一词调的词,既有内容十分凄婉的,也有内容非常欢愉的;
既有写边塞之苦的,又有诉离情相思的。
比如《渔家傲》,范仲淹用以写“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而与范仲淹几乎同时的欧阳修却用以写“颦笑浅,双眸望月牵红线”;
《念奴娇》、苏轼用以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却用以低吟“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为了既不改变通行的词调名称,又能标明自己创作的背景、旨意,宋代以后的词人往往在词牌下面再加词题或词序。
有的词序长达一两百字,甚至几百字,像一篇文章,不但记时、记事,点明写词的背景和词的主旨,而且发表评论,陈述铺张。
辛弃疾《醉翁操》序,借叙述写词缘由而发泄自己不被当道者所重视的愤懑,长一百七十八字;姜夔《凄凉犯》序长一百九十一字,像一篇谈词曲犯调问题的专论,比词本身有价值得多。
我们见到的最长的词序是姜夔《微招》序,长达四百二十五字,而全词却仅九十五字。
词序无论长短,对我们理解词的思想内容都是有裨益的,读词时,应当留意.
3、同调异名和异调同名等
由于词调定名的情况比较复杂,就出现了同一个词调有几个名称,或词牌名称虽同,指的却是全不相干的两个词调的现象。
(1)同调异名
这往往是后人不断改换词题的结果。
比如《忆秦娥.》调名本是概括传为李白所作的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意而得的,但也有人就开首一句后三字,称作《秦楼月》;后来因苏轼《忆秦娥》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又有人改称《双荷叶》;
宋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菜阁”句,因此后又别名《蓬菜阁》;
宋张辑《忆秦娥》有“碧云暮合,有美人兮”句,乃又改称《碧云深》;宋郑文妻孙氏《忆秦娥.》首句作“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于是又易名《花深深》。
(2)异调同名
往往是一调多名造成的。不同的词调各有许多调名,难免重复,于是出现名同而调异的现象。
如“相见欢”又名“乌夜啼”,而另有别名为“锦堂春”的“乌夜啼"一调;”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有”子夜歌“一调;”念奴娇“又名”千秋岁“,而另有千秋岁一词。
(3)异调同形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于早期。比如《竹枝》、《扬柳枝》、《浪淘沙》、《八拍蛮》、《渭城曲》、《采莲子》等都是七言四句,但并不是同一词调;像《竹枝》本是川东民歌,《扬柳枝》则源于隋代旧曲等。
再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都是二十七字,三三七七七句式,句中平仄大致相同,但也非同调异名。
在曲谱尚存时,各谱韵律、节奏不同,适宜表达的感情自然也不相同,词人填词时,必然有所选择。
到了后代,曲谱散失,填词人完全依据旧词字面格式填写,这些词调之间的区别就看不出来了。
(4)一调数体
同一词调,现存各家词的字数,句式、平仄格式等略有不同,叫“一调数体”,这和“异调同名”是不同的。异调同名的词,各词所据乐曲不同,而一调数体的词,其乐曲则应该相同。造成一调数体的原因大体是:
(1)同一词调,不同的人填写时,按照内容的要求,对词中某些句子的字数、断句的位置、押韵的方式、句中的平仄等略加变动。
在乐谱尚存时,表现出来的只是唱法上有些不同,然而,离开曲谱光看词句,格式上就有了明显的区别;后来“曲谱”佚去,只依“文谱”填写,便被认为是一种异体了。
比如《忆秦娥》较早的名作有传为李白的和冯延巳的两首,格式不同,比较如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传为李白作)
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外芭蕉,灯下客。
除非梦魂到乡国。免被关山隔。忆忆。一句枕前,争忘得。( 冯延巳作)
后人填词时,你依李白词,我依冯延巳词,于是形成同调而异体。
(2)变单调为双调。
例如《忆江南》,原为单调,五句二十七字,后重复一遍为两段、十句五十四字的双调,前后段字数、句法、平仄完全相同。
《何满子》(单调三十七字,双调七十四字)、《南歌子》(单调二十六字,双调五十二字)等都是这种情况。
(3)有些词调的正体跟变体相差较远。
比如《三台》,韦应物所作仅二十四字,万俟雅言所作便扩展为一百七十一字,三段(称三迭),词谱仍认为是异体。
再如《浪淘沙》,皇甫松所作二十八字,李煜所作五十四字。造成这种“异体”的原因可能两种:
一、是原调乐曲比较简单,乐工歌者以原调音律为基础扩展成为复杂的乐曲,就好象今人把一首短曲扩展成大型、多部的乐曲一样(《碧鸡漫志》所说某曲“乐工加减节奏”,大约就是类似的情况)。
二、是本体跟异体本来不同调,是异调同名,而传统上却看成是同调的异体 ,后世编辑词谱的人便依传统算作同调。
(4)有些词调的异体很多。
如《贺新郎》,词谱例十一体,最常见的是116字与115字两体(均为两片、三十句、十二仄韵);
《满江红》词谱例十四体,常见的有仄韵、平韵两式,91字、93字、94字三体;《念奴娇》词谱列十二体,常见的有前后片各十句、四仄韵,前片九句、后片十句、八仄韵,前片十句、后片十一句、九仄韵三体;
《水龙吟》,词谱所例竟有二十五种异体。据《钦定词谱》共收词调八百四十余种,两千三百多体,平均每调三体。
4、词调和字数的关系
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亦即词所依据的乐曲。故乐曲的长短,乐句的舒促,直接影响着词的篇幅和句式结构的变化。
大体上说,词在初起时,为便于在歌楼、宴席上演唱,乐曲多短小轻快,因而词的篇幅较短。王灼《碧鸡漫志》曾经指出:”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
“可见词在早期因受诗的影响,句法上比较接近当时的律诗和绝句,用韵也比后代词密一些。唐五代最常见的词调像《竹枝》、《杨柳枝》与七绝无异;《生查子》、《纥挪曲》(合诺)简直就是五绝;
《渔歌子》、《章台柳》、《捣练子令》等好像是把一首七言绝句中的一句减掉一字,破为两读;双调《生查子》有如五律;
《木兰花》、《玉楼春》好像七律;《鹧鸪天》则像是两首七绝合为一体,而第二首首句减一字。总之,直到宋初,词的格式表面上还比较接近于近体诗,很少有长过六十字(一首七律加四字)的。
北宋中叶以后,从柳永苏轼等开始 ,经周邦彦、姜夔等人的发展,词调逐渐变长,很多长调词创制出来了(南唐二主词所用词调最长的一首是《破阵子》62字,而现存姜夔(kuí)词八十四首,九十字以上的就有三十四首------据《白石诗词集》);
原来是短调的词也出现了许多长调的异体(如《浪淘沙》唐时形同七言绝句,五代时开始出现双调五十四字,柳永《乐章集》敷衍为三段一百三十四字的《浪淘沙慢》),最长的《莺啼序》四段二百四十字,则出现于南宋晚期。
------------------------------------------------
下面介绍词牌《蝶恋花》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一箩金、江如练、桃源行等。仄韵格,双调,中调,10句60字。上下片一、三、四、五句押韵。
【常用格体】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名篇赏析】
宋•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韵),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韵)。
枝上柳绵吹又少(韵),天涯何处无芳草(韵)!
墙里千秋墙外道(韵),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韵)。
笑渐不闻声渐悄(韵),多情却被无情恼(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这首词(押《诗韵新编》13豪部仄声部韵)上片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但是结句却作旷达之语——“天涯何处无芳草”!前四句先一跌,结句后一扬,跌宕腾挪之中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和旷达的襟怀。下片写人,尤为奇情四溢,词意流走,一气呵成,故意迭用“墙里”、“墙外”、“笑”、“渐”、“情”等字,读来朗朗上口。
东坡居士学习民歌真的是学到“门子”了。下片与上片相呼应,是啊,“多情却被无情恼”,不要放在心上啰,因为“天涯何处无芳草”啊!
--------------------------
名词欣赏:
冯廷巳-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谁道闲情抛掷久?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
周邦彦-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月皎惊乌栖不定。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更漏将阑,轣辘牵金井。 (轣li辘lu)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执手霜风吹鬓影。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
李清照-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暖雨晴风初破冻。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乍试夹衫金缕缝。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山枕斜攲(欺),枕损钗头凤。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
范成大-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春涨一篙添水面。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然远。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江国多寒农事晚。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秀麦连冈桑叶贱, 看看尝面收新茧。
--------------------------------------
辛弃疾-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谁向椒盘簪彩胜?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往日不堪重记省, 为花长把新春恨。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春未来时先借问,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恨晚开迟,早又飘零近。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今岁花期消息定, 只愁风雨无凭准。
--------------------------------
【抛砖篇】
《蝶恋花•江村》
十里荷香波碧透。
蛙鼓蝉鸣,暮霭南山秀。
尤待明朝风雨后,江村美景能依旧。
阵阵江涛谁演奏?
竹外千帆,浪里争高手。
我逐浪花圩上走,放歌一曲夸船叟。
(押《诗韵新编》12侯韵仄声部韵)
-----------------------------------------
小令第十八讲作业:
填词:《蝶恋花》
【蝶恋花、鹊踏枝、凤栖梧】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定格】例词: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楼外垂杨千万缕,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绿满山川闻杜宇,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意。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小令A01红尘訪者- 帖子数 : 201
注册日期 : 13-09-0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