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曲课第一讲辅导-元人散曲概论
+5
博蓄涵发
云山客
清溪曼舞
清影叠翠
水儿
9 posters
诗大曲课第一讲辅导-元人散曲概论
元人散曲概论
作者:隋树森
本篇作者隋树森(1906—1989),字育楠,原籍山东省招远县东良村人,元曲研究专家。
1964年他编辑出版了《全元散曲》(上、下册),此书收罗详备,校勘精审,对于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为隋氏通晓日文因此翻译了同时期许多日本汉学大作,如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概说》(1938)、《元人杂剧序说》(1941)、盐谷温的《元曲概说》(1947)等等多部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他便广搜博览,从各种元曲版本中选出62种明人臧茂循《元曲选》所未收录者,编成了《元曲选外编》(戏剧),为研究元杂剧者提供了方便。
此篇文是我的网上图书馆朋友那里的电子藏书,今发与此处,供元曲兴趣者阅读。 ——东北虎[辽东野鹤]
1964年他编辑出版了《全元散曲》(上、下册),此书收罗详备,校勘精审,对于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为隋氏通晓日文因此翻译了同时期许多日本汉学大作,如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概说》(1938)、《元人杂剧序说》(1941)、盐谷温的《元曲概说》(1947)等等多部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他便广搜博览,从各种元曲版本中选出62种明人臧茂循《元曲选》所未收录者,编成了《元曲选外编》(戏剧),为研究元杂剧者提供了方便。
此篇文是我的网上图书馆朋友那里的电子藏书,今发与此处,供元曲兴趣者阅读。 ——东北虎[辽东野鹤]
一 曲、散曲
曲,就是乐曲,也就是歌唱的词。曲的起源很早,其句式往往长短不齐,歌唱起来,曲折荡漾,所以叫做曲。《文选•对楚王问》中记宋玉向楚襄王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所以至晚在战国时代,就有“曲”这个名称了。
经过孔子删订的《诗三百篇》,就是古代的乐章。《诗》多为四言。《诗》亡,到了西汉,汉武帝定郊祀之礼,于是成立了主管音乐的宫署——乐府.其后,朝庙中所用的乐章,也叫乐府。后来,凡是和以管弦的歌曲,皆称乐府。乐府的句子,以长短句为主,后世的词曲,也都是长短句。所以后人常把乐府歌辞作为长短句词曲的起源。到了六朝,乐府歌辞虽然也有质朴的,而大半渐趋华美。后来的词,与之相近。至两宋而词大盛,在初时,词是可以歌唱的。到南宋末期,词渐衰微。宋代后期,已是金元时代。这时元曲又发展起来。
女真人和蒙古人都特别嗜好音乐,元曲也就更得到他们的爱好。
元曲可以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种,杂剧是在舞台上演唱的。其剧本也称杂剧。杂剧要有故事,于曲文之外,还夹杂着宾白科介。散曲当时也称为乐府或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散曲以直抒胸臆为主。它是在我国北方发展起来的一种口语味比较浓厚,流行于民间的雅俗共赏的歌曲。在元朝,散曲是新兴文学。其作者不仅有名公贵人,也有一般群众以及歌儿、伎女等。还有一些作者是少数民族,如不忽木、贯云石、孛罗御史、薛昂夫、阿鲁威、萨都剌、阿里耀卿、杨景贤等。他们的作品,在元曲史上也大放光芒。而且有些曲牌,如《阿纳忽》、《也不罗》、《忽都白》、《唐兀歹》等,其名称皆用少数民族语言,其歌曲当亦为少数民族的。根据散曲的结构,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令,一类是套数。这种文体逐渐发展起来,在文学史上就代替了词。散曲有南北之分,而元散曲以北曲为主,因此这里不谈南散曲。
现在先谈小令。小令一名“叶儿”,后来也称之为“元人小词”。小令是由一支曲牌构成的,也就是每首小令一调成文,此外还有根据某些乐律可以衔接的关系,连用两个或三个曲牌,构成一支“带过”的曲子,也属于小令。如《雁儿落》带过《德胜令》,这是连用两支曲子的;如《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边静》,这是连用三支曲子的。“带过”一词,应当侧书于第一个曲牌之后,也有用“带”“兼”“过”等词的。小令都是一韵到底。
有一点初学的同志应该注意: 就是曲牌的名称很多,据《中原音韵》的统计,北曲的曲牌共有三百三十五个,《北词广正谱》所收则有四百四十多个,但是可以拿来填写小令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认为任何曲牌,都可以拿来填写小令。带过曲的小令,各曲牌之连接,也都有一定,不是可以随便选用一个曲牌就连接的。
再谈套数。套数也称“散套”、“清曲”或“大令”,但“大令”一称,用之者少。所谓套数,是用若干属于同一宮调的曲牌,连结在一起。所谓宫调,就是用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的。套数里的曲牌之连结,其先后的次序,也有一定。一首套数,短的可以只用两个曲牌,如杨西庵的《赏花时》等,长的可以连用二十几个曲牌,如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第二套)连用了二十多个曲牌。‘每一首套数,只押一韵,中间不能换韵。哪些曲牌可以用来做小令,套数中的那些曲牌各应如何安置,清人李玄玉的《北词广正谱》,在每一宮调之前,都有举例,可以参阅。
根据拙辑《全元散曲》做统计,元代有散曲流传下来的作者,约有二百二十人。这些作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小令约有三千八百多首,套数约有四百七十多首。我们研究元人散曲,不一定把这些作品都拿来阅读,只要看看其中那些比较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也就可以了。
二 元人散曲的渊源
每首曲子,都有一个曲牌,如《一枝花》、《山坡羊>)、《小梁州》、《水仙子》等,都是曲牌。曲牌也就是唱曲时所唱的那个调子的名称,所以又有“牌调”“曲调”这类名词。根据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当时的曲牌共有三百三十五个。这些曲牌、都是有来源的,或出于唐宋大曲,唐宋人词,或出于诸宮调中各曲。也可以说,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之乐,即唐朝的清乐,就是后世南曲之所本。周齐北朝之乐,即唐朝所说的燕乐,为后世北曲之所本(详清人凌廷堪《燕乐考原》)。如唐人崔令钦的《教坊记》和《宋史·乐志》等书所记的曲牌名,有不少与南北曲相同的。此外还有用少数民族歌曲。女真人的,蒙古人的,西域人的都有,如《风流体》、《阿纳忽》、《也不罗》、《魔合罗》之类即是。当然,也有些曲牌,它的来源已不可考。不过以前没有而为元人新创的曲牌,或占少数。
散曲与唐宋人词都有渊源。从曲牌上或形式上,可以看得出来。无论小令或套数。
先谈小令。小令和词都是长短句。从牌调上往往可以看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例如:
(一)有些小令的牌调名称与格律,同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有些牌调以前词中就有,元朝又有人用它填写小令。如《人月圆》、《鸚鹉曲》(一名《黑漆弩》)等,本来是旧有的词牌,后来又有人用它制曲。元朝曲家杨朝英编的散曲选《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就收有张小山的《人月圆》十二首,徐甜斋的《人月圆》二首。而且张小山的散曲集《张小山北曲联乐府》里所收的《人月圆》多达十五首。《鹦鹉曲》也是起源较早的词牌,而元人散曲选本《太平乐府阳春白雪》中亦多有之,格律与词完全相同。这样看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人月圆》、《鹦鹉曲》是无意间把词混入曲集的.
(二)有的词曲格律全同,仅仅名称不一样。如词中的《促拍丑奴儿》,曲中就称之为《青杏儿》。由其格律之相同观之,总是有些渊源关系,而不是偶然相合。
(三)有的词牌本有异称,用于曲中,名称有的依旧,有的又有改变。而其格律或相同或略有改动。如词中的《忆王孙》,也称《柳外楼》。曲牌中既有这两个牌调,格律全同,却又有仅改动其末句的《一半儿》,而《一半儿》的末句成为一种格,即“一半儿△△一半儿△”。
(四)有些词牌与曲牌,名称格律全同,但是用于曲中,有的只能用之做套数,不能用来做小令,如《念奴娇》、《鹧鸪天》、《醉花阴》、《菩萨蛮》等。有的又只能用它做小令,如《人月圆》、《黑漆弩》、《青杏儿》等。
(五)有些词牌曲牌名称全同,但格律完全不同.如《朝天子》、《满庭芳》、《落梅风》、《感皇恩》、《蓦山溪》等。
(六)有些词牌与曲牌名称相同,而格律又有种种异同如《糖多令》,曲与词有相同者,又有末句不相同者。如《青玉案》,词与曲相同,但其第二句又有不同。又如《瑞鹤仙》,词与曲虽牌名相同,但平仄又稍异,且第八句又有不同。凡此之类,词与曲两相比勘,可知其必有关系。
由于词曲不仅都是长短句,另外还有些类似之处,所以词集中也往往有散曲小令。例如王恽的词集《秋涧乐府》,编入的小令多达四十余首。其他词集,混入几首小令的,也有一些。有些词选的编者,也往往把小令编进去。如姚燧有《醉高歌》小令四首,元曲家杨朝英曾选入散曲选本《太平乐府》。而明人陈耀文编《花草粹编》,又把这四首小令中的前两首,做为前后两叠的一首词编入,并且说“前后段同”。这本来是两首重头小令,何来前后段?又说“影”字韵复。实则曲子不避韵复,何况这又是两首小令,每首各有一“影”字,根本不曾重韵。
又如清人万树编《词律》之时,一再声明不收元人北曲的牌调,但是后来徐本立编《词律拾遗》,杜文澜编《词律补遗》又编入了一些《词律》不收的北曲曲牌。尤其是杜文澜补的更多,他把《庆宣和》、
《凭阑人》、《寿阳曲》、《天净沙》、《乾荷叶》、《喜春来》、《金字经》、《后庭花破子》、《平湖乐》、《殿前欢》、《水仙子》这些元人小令中常用的牌调,都拉入《词律》了。又如《道藏·鸣鹤余音》卷七有披云真人《风入松》十九首,初看时,其形式每首都是单片,确为曲谱所有,词谱所无,很象是散曲小令。但再看它们的文意和用韵,却是九首半《风入松》词,并不是十九首小令。这是编者把每首双叠的《风入松》词,都割裂为两首单片,充做散曲小令。大概在元朝唱曲时,或有也唱《风入松》词的,所以《风入松》因此也混入曲集。《张小山北曲联乐府》其中就有《风入松》(《九日》)这首词,汤式的《笔花集》中,也有一首《风入松》词,但我们不能把张小山和汤式的《风入松》词,都认为各是两首散曲小令,这只要从两首词的内容和用韵来看,就可以看得出来那都是一首双叠的词。
王恽的《秋涧先生大全文集》里面有十首《平湖乐》。《平湖乐》这个牌调,就是曲牌《小桃红》的别名。《小桃红》本来是单片的散曲小令,中间并无换头。而后人编《秋涧乐府》、《历代诗余》、《词综》、《词律补遗》皆于第四句之三字句下,留一空格,以示换头,写成词的形式。这是错误的。
小令和词,确实也有难于区别之处。例如王季烈先生,总应该算是近代有名的曲家了。而他在《螾庐曲谈》中,叙及刘秉忠时,说刘秉忠“每以吟咏自适,其诗潇散闲淡,而其曲亦致佳。”下面引《三段子》小令云(原本小令每句接写,以下形式为笔者所改,以示对仗):
行藏有命 嗟去雁 半生身累影 东山客
念
烟水无涯 羡归鸦 一事鬓成华 西蜀道
壶中日月 春不老 功名眉上锁
且回家洞里烟霞 景长住 富贵眼前花
三杯酒
一觉睡
一瓯茶
从王先生的行文来看,上一句是“而其曲亦致佳”,紧接着就说“《三段子》小令云”,那么这个小令一词、应指曲中的小令,而不是词中以字数多少分的小令、中调、长调之小令。也就是王先生认为这首《三段子》是散曲。我们试加分析.这首《三段子》有这样一些特点:(1)对仗特多,也就是正象曲家说的“逢双必对”。(2、用韵较密。(3)文句多口语,浅显易懂。(4)从思想内容说,作者卑弃富贵功名,高唱归去来,其韵昧极近于散曲。
如果认为《三段子》是散曲,似无问题。因为它具有散曲的一些特点,不过《三段子》应属词,在词里一般称为《三奠子》。而在各种曲谱中,都没有《三奠子》这个牌调,我们还是应当根据万树《词律》(卷十)称之为《三奠子》。《彊村丛书》本《藏春散人集》也作《三奠子》,可见词与曲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大概词与曲虽然作
法上基本不同,最主要的是词以宛转含蓄为正宗,而曲则以直笔铺叙为尚。但这些话也还有点抽象。词和曲都是长短句,词牌和曲牌,形式很相似而往往又有不同,因此也不妨从形式上看看它们的归属关系。至于曲中的小令,没有如词之长调者,现在词中也没有如曲中的套数者,那是很明显的。
散曲中的套数,与词又有什么关系呢?套数这种形式,在南宋就有了。王季烈在《螾庐曲谈》中,许之衡在《戏剧史》中,都曾谈到南宋杨诚斋的《归去来辞引》。这首词用的是代言体,只用词的单支(半阙),而不用有换头的全阙。其形式完全与元人散曲套数或杂剧曲文相似。现在把杨诚斋的这首《归去来辞引》录之于下,以示与套数的关系:
归去来辞引 杨万里
侬家贫甚诉长饥,幼稚满庭闱。正坐缾无储粟,漫求为吏东西。
偶然彭泽近邻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劝我求为酒,黄菊怨冷落东篱。五斗折腰,谁能许事,归去去来兮。
老圃半榛茨,山田欲蒺藜。念身为形役,又奚悲?独惆怅前迷不谏后方追。觉今来是了,觉昨来非。
扁舟轻颺破朝霏,风细慢吹衣,试问征夫前路,晨光小恨熹微。
乃瞻衡宇载奔驰,迎候满荊扉。已荒三径存松菊,喜诸幼入室相携。有酒盈尊,引觞自酌,庭树遣颜怡。
容膝易安栖,南窗寄傲睨。更小园日涉趣尤奇。尽虽设柴门,长是闭斜晖。纵斜观矫首,短策扶持。
浮云出岫岂心思,鸟倦亦归飞。翳翳流光将入,孤松抚处凄其。
息交绝友堑山溪,世与我相违。驾言复出何求者,旷千载今欲从谁?亲戚笑谈,琴书觞咏,莫遣俗人知。
邂逅又春熙,农人欲载菑。告西畴有事要耘籽,容老子舟车,取意任委蛇。历崎岖窈窕,邱壑随宜。
欣欣花木向荣滋,泉水始流澌。万物得时如许,此生休矣吾衰。
寓形宇内几何时?岂问去留为。委心任运无多虑,顾遑遑将欲何之?大化中间,乘流归尽,喜惧莫随伊。
富贵本危机,云乡不可期。趁良辰孤往恣遨嬉,独临水登山,舒啸更哦诗。除乐天知命,了复奚疑。
王季烈说:“此引共十二曲,不著调名。以今考之,则其第一第 四第七第十支,为《朝中措》;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支,为《一丛花》,惟其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支,调名不可考,似《南歌子》而多一末句,此末句似《声声慢》,要亦为词调无疑。然俱不用换头,且纯用代言体。诚斋生于南宋初,卒于开禧二年,则此曲之作,殆与《董西厢》同时。然则元人杂剧,固参合宋金两邦歌曲之体裁,以成一种新体。因此可知今日剧曲之体,仍由诗词递演而来,并非由异域所传入也。”
许之衡的《戏剧史》又自明吴讷所辑的《四朝名贤词》中,录出宋沈瀛的《野庵曲》一首,《彊村丛书》本《竹斋词》不收此首,盖因它纯是曲体,《全宋词》则收之;兹转引如下:
野 奄 曲 沈瀛
野叟最昏迷,叹世间光阴奔走如驰。逢这闲时,忽寻忖,一生里事都非。从头到尾,都改了,重立根基。枕上披衣。恽无寐,时时摩挲行气。
才睡起,辟户扉,蓺煎一炷清香,烟气霏霏。膜拜更归依,冥心坐,雪经念佛行持。消除秽恶,光洒洒禅律威仪。佛力慈悲,愿今世,永没冤债相随。
食将惭愧。才饭了、一阵茶香美。迟迟日长,觅伴相对围棋。安排势子,相望相窥。闭心机,输赢成败、却似人居世。跳脱去,唤方帽杖藜。为伴侣,小桥那面一庵儿。登高望远输情思。叹物荣物枯,节换时移。
春到园中,见寒梅同春雪乱飞,冷艳冰肌。须臾李杏开遍。一目芳菲。和风骀荡、两岸细柳撚金丝。清明时候,景物尤韶媚。
春事退,叹万红狼藉,飞满堤。水平地,风到卷涟漪。荷花一望如霞绮、对好些景物,敌去炎威。
秋景凄凄,长空明月正扬辉。蒹葭岸,浮云侧畔坐钓矾。正桂花香喷鼻,黃花满眼,风劲霜坠。做寒来天气。秋光老,草木一齐似洗。独修篁径,青松路,残岁方知。
日将斜,园里缓行归。听流水。明窗净几。调素徽。到妙处,古曲幽闲韵渐稀。徐徐弹了融心意。忽然惊起,户外时闻车履,故人来相对。
瓮浮蚁,草草杯盘灯正辉。漏声迟。浮斝飞觞,言渐嘻嘻。轩渠一笑,高歌野庵新唱,劝些儿。人听村歌,一霎时,好娱戏。休笑颠狂,也是大奇,能赶气闷忧悲。自然沈醉。
客都去后,睡齁齁地。一枕华胥惊又起。晓鸡啼,重起着衣,心火烧脐,龙行虎驰,依前啰啰哩哩。
从头到尾今如此,若唱此曲没休时,保取长年到期颐。
许之衡说:“案此套曲共八支,不著词名。与《归去来辞引》同。想是宋代曲调,今不易考其调名矣。未有尾声,用三句。与《圆社市语》尾声同(见后)。现通行南曲尾声,与此完全相类。”
宋代的歌舞剧曲,更是元人散曲套数的来源,如见于宋曾慥《乐府雅词》的董颖所作的《道宮薄媚》(《西子词》),见于宋高承《事林广记》的赚词,都极类散曲套数。前者篇幅较长,兹录赚词一种,可见元人散曲套数和杂剧曲文之形成,与这些歌舞剧曲有较密切的血缘关系。
赚词一种 据《事林广记》
[遏云致语](筵会用)《鹧鸪天》
遇酒当歌酒满斟。一觞一咏乐天真。三杯五盏陶情性,对月临风自赏心。 环列处,总佳宾。歌声嘹亮遏行云,春风满座知音者,一曲教君侧耳声。
[圆社市语](中吕宫)《圆里圆》
[紫苏丸]相逢闲暇时,有闲的打唤瞒儿。呵喝啰,声嗽道赚厮。俺嗏,欢喜才下脚,须和美。试问伊家有甚夹气。又管甚官场側背。算人间落花流水。
[缕缕金]把金银锭,打旋起。花星临照,我怎亸避。近日闲游戏,因到花市。帘儿下瞥见一个表儿圆,咱每便著意。
[好女儿]生得宝妆跷,身分美。绣带儿缠脚,更好肩背。画眉儿入鬓春山翠。带着粉钳儿,更绾个朝天髻。
[大夫娘]忙入梦,又迟疑。又怕五角儿冲撞我,没跷踢纲儿尽是札,圆底都松例。要拋声忒壮,果难为,真个费脚力。
[好孩儿]供送饮三杯先入气。道今宵打歇处,把人拍惜。怎知他水脉透,不由得你。咱们只要表儿圆时,复地一合儿美。
[赚]春游紫陌,流莺往来穿梭戏。紫燕归巢,叶底桃花绽蕊。赏芳菲,蹴秋千高而不远,似踏火不沾地。见小池风摆荷叶戏水。素秋天气,正玩月,斜插花枝。赏登高,佶料沙羔美。最好当场落帽,陶潜菊绕篱。仲冬时,那孩儿,忌酒伯风。帐幕中,缠脚忒稔腻。讲论处,下梢团圆到底。怎不则剧。
[越恁好]勘脚并打,步步随定伊。何曾见走衮?你于我。我与你。场场有踢。没些拗背,两个对垒。天生不枉作一对脚头,果然厮稠密密。
[鹘打兔]从今后,一来一往,休要放脱些儿。又管甚搅闲底。拽闲定白打賺斯。有千般解数,真个难比。
[骨自有]
[尾声]五花丛里英雄辈,倚玉偎香不暂离。做得个风流第一。
案:圆社是南宋时蹴球的团体组织,遏云社则为当时唱赚的组织(皆见《武林旧事》卷三及《梦粱录》卷十九)。此曲所说皆踢球之事,语句有的不易索解,断句亦未必全是。“骨自有”三字为一行,原用阴文,或为曲牌之类。但其他曲牌.又皆用阳文。
我们看,这首南宋赚词的形式,与散曲中的套数极其相似。《紫苏丸》、《缕缕金》、《好女儿》、《大夫娘》、《好孩儿》、《赚》、《越恁好》、《鹘打兔》、《尾声》等,都是曲牌。这比前引的《归去来辞引》及《野庵曲》不同,而与散套的形式更靠近一步。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曾引这一材料,最后他说:
《事林广记》虽载此词,然不著其为何时人所作。以余考之,则当出南渡之后,词前有《遏云要诀》,遏云者,南宋歌社之名。《武林旧事》(卷三)“二月八日,为相川张王生辰,霍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绯绿社(杂剧)、齐云社(蹴球)、遏云社(唱賺)等”云云。《梦梁录》(卷十九)《社会》条下亦载之。今此词之首,有《遏云要诀》、《遏云致语》。又云“唱赚道赚”,而词中又有賺词,则为宋遏云社所唱賺词无疑也。所唱之曲,题为《圆社市语》。圆社谓蹴球。《事林广记》戌集(卷二)《圆社摸场》条起四句云:“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球。作家偏著所,圆社最风流。”今曲题如此,而曲中所使,皆蹴球家语。则圆社为齐云社无疑。以遏云社之人,唱齐云社之事,谓非南宋人所作不可也。
此词自其结构观之,则似北曲。自其曲名,则疑为南曲。盖其用一宫调之曲,颇似北曲套数。其曲名,則《缕缕金》、《好孩儿》、《越恁好》三曲,均在南曲中吕宫。《紫苏丸》则在南曲仙吕官,北曲中无此数调。《鹘打兔》则南北曲皆有,唯皆无《大夫娘》一曲,盖南北曲之形式及材料,在南宋已全具矣。
王国维这段话,对于赚词起于南宋和赚词的结构——用同一宫调之曲,颇似北曲的套数,说得很清楚了。
这里在《圆社市语》正曲之前,有一首《鹧鸪天》词的《遏云致语》。这种形式就在元人杨立齐的散曲《哨遍》套数(见《太平乐府》卷九)之中还残留着。当然,推测起来,套数前边的《遏云致语》之类,很可能并不仅限于用《鹧鸪天》这个词牌。
我们可以说,宋代的长篇的词,如《归去来辞引》、《野庵曲》及歌舞剧曲唱赚之类,与元人杂剧的曲文及元人散曲的套数有重要的渊源关系,尤其是歌舞剧曲之唱赚,与元散套更多相似之处。其中(一)用同一宫调之曲,(二)曲词多为单片,而没有用两叠者,最为明显。
三 元人散曲发展小史
元人锺嗣成写过一本《录鬼簿》,记录了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的姓名以及生平事迹并所编撰。虽然记录得嫌简略,但是后人研究元曲,无论如何也不能不重视它。此书记录了许多杂剧名,看起来好象以叙杂剧作家为主,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杂剧作家有的也兼写散曲,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等有名的杂剧作家,也都是散曲的重要作者。而且锺嗣成在此书中,也提到一些只作散曲而一本杂剧也没写的作家。如商政叔、王和卿、杨西庵、胡紫山、卢挚、姚枢、不忽木、陈草庵、刘敏中、白贲、冯海粟、贯云石等人。也许有人认为锺嗣成对这一大部分人只在《录鬼簿》之前写了一个名字,说他们“有乐府(指散曲)行于世”而已,锺嗣成并不重视这些人,他要写的重点在杂剧作家。这种说法,也未必全是。例如张可久并没写过一种杂剧,而他的名字和小传,也在《录鬼簿》的“正文”之中。尤其是《录鬼簿》卷下所记的一些曲家,如范冰壶、施君承、黄德润、沈拱之、陈彦实、康弘道、吴中立、刘宣子、钱子云、黄子久、徐德可、顾君泽、曹明善、高敬臣、王守中、陆仲良、朱士凯、王日新、吴纯卿、李齐贤、王思顺、苏彦文、李用之、俞姚夫、张以仁、高可道、董君瑞、高安道、李邦杰等,并没有做杂剧。所以《录鬼簿》对元代曲家的记载和分期,是就元代散曲(或称乐府)作家和杂剧(或称传奇)作家一起说的。我们论叙元代散曲的发展史,也离不了《录鬼簿》。
《录鬼簿》现在主要有三种本子:一、孟称舜本。二、天一阁本。三、曹楝亭本。这三种本子颇有异同。它们对“鬼”与“人”的分类,也有详有略。比较起来以曹本为最详。曹本把书中所收的那些作家分为七类:
一、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笔者按:此指散曲)行于世者。
二、方今名公。
三、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笔者按:此指杂剧)行于世者。
四、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
五、已死才人不相知。
六、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
七、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
这七项实际可分三类:
一、前辈已死(一、三两类)
二、方今已亡(四、五两类)
三、方今(二、六、七三类)
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史》中把元剧作家的时代分为三期,即蒙古时代、一统时代、至正时代。日人青木正儿在他的《元人杂剧序说》(有拙译本)中把元剧作家的时代分为初期、中期、末期。我觉得对元代散曲作家的分期,也可以用青木分初、中、末三期之说。
初期:元朝统治中国的时间不长,元朝起初称蒙古(一二0六——一二七一)。一二七一年改国号曰元。从蒙古太宗(一二二九——一二四一在位)取中原以后,到一二七九年元灭南末这一段时间,可以算是元代散曲发展的初期,约有五十年。锺嗣成《录鬼簿》所说的“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和他所说的“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就是此期的重要作家。这些作家有的从早就活动于金朝(金朝亡于一二三四年)。初期也就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所说的蒙古时代。初期的作者多为北方人。他们活动的地区也多在北方大都(现在北京市)及中书省所属之地。这一时期的作者,多见于《录鬼簿》卷上。有作品流传到现在的,有元好问、杨果、刘秉忠、商衟、杜仁杰、王和卿、商挺、胡祗遹、不忽木、徐琰、王恽、鲜于枢、卢挚、陈草庵、奥敦周卿、关汉卿、白朴、姚燧、高文秀、庾天锡、马致远、王实甫、滕斌、邓玉宾、王伯成、阿里西瑛、白无咎、冯子振、贯云石、张养浩、鲜于必仁等。初期作家的作品比较质朴,多属“盛元体”。
中期:这一时期就是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说的“一统时代”,从元世祖至元到元顺帝后至元之间,约有六十年,其作者也就是锺嗣成所说的“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或不相知者’。这时,南宋已亡,南宋的国都临安(杭州),仍然繁华,杭州的热闹情况在关汉卿的《一枝花》散套(《杭州景》)就有一部分描写。曲云:
[一枝花]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行一步扇面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杭州的景物,在当时是天下第一。其景物之美之盛,是“纵有丹青下不得笔”的。杭州既做过南宋国都,南宋灭亡后,更成了全国的游乐之地,许多人被吸引到那里,其中当然也包括曲家。例如:
曾瑞,本来是大兴人,他自北南来,喜江浙人才之多,羡钱塘景物之盛,因而家焉(见《录鬼簿》下)。
宫天挺(字大用),本来是大名开州人,历学官,除钓台书院(钓台即严光垂钓处,在浙江富春江)山长,后卒于常州。他著有《严于陵垂钓七里滩》杂剧。
郑光祖,本为平阳襄阳人,以儒补杭州路吏,后卒,火葬于西湖之灵芝寺。
金仁杰,杭州人,天历元年(一三二八)授建康崇宁务官,明年己巳卒。其二子护柩来杭。
范康,杭州人。
沈和,杭州人,后居汀州。
陈以仁、范居中、施惠、黄天泽、沈珙之、吴本世、胡正臣、胡存善、俞姚夫、萧德祥、王晔、王仲元、鲍天佑,皆杭州人。
赵良弼,东平人,幼与锺嗣成同里闬。后补嘉兴路吏,选调杭州,天历元年(一三二八)卒。
廖毅,建康人,天历二年卒于家。
乔吉甫,太原人,居杭州,至正五年卒于家。
睢景臣,大德七年,自维扬来杭州。
周文质,字仲彬,其先建德人,后居杭州,因而家焉。元统二年卒,中年而殁。
李显卿,东平人,以文为浙江省掾,因居杭州。
李用之、顾廷玉,淞江人。
张以仁,湖州入。
作家多为南人,或由北方转杭州一带的情况,不仅中期为然,可以说一直延续到末期。
中期的重要作家,并有作品流传至今者,有:宫天挺、郑光祖、范康、曾瑞、沈和、施惠、孛罗御史、睢景臣、乔吉、刘时中、薛昂夫、吴弘道、赵善庆、任昱、高栻、王晔、朱凯等人。
末期:元散曲的末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至正时代’。至正是元顺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共二十八年。这期的作者,也就是《录鬼簿》所说的“方今名公”、“方今才人”。在末期中,如果再把明初一部分作家也包括进去,时间就要更长一些。
这时散曲的作风已逐渐有所改变,渐失初期和中期作家那种浑朴本色的风格,而趋于柔靡小巧。作品虽然也不少,如张可久、汤舜民都有曲集传世,而且所作之曲,量亦颇多,但气魄不大。这期的作家,据《录鬼簿》下卷来看,专作乐府(指散曲)的人不少。而且锺嗣成总说其中某人某人作得如何如何工巧,但那些人的作品,到现在则多半一首不存,大概为时代的洪流所淘汰了。现在把这期有作品流传下来的重要作者的姓名列下:亢文苑、张可久、吕止庵、景元启、查德卿、吴西逸、赵显宏、朱庭玉、赵彦晖、李致远、张鸣善、杨朝英、宋方壶、陈德和、丘士元、王举之、周文质、班惟志、锺嗣成、汪元亨、孟昉、杨维桢、倪瓒、高明、徐?(左为“田”右为“赜”的左半)、汤式、杨讷、兰楚芳、谷子敬、谢应芳等。
水儿- 帖子数 : 187
注册日期 : 13-06-15
地点 : 中国鞍山
回复: 诗大曲课第一讲辅导-元人散曲概论
12B清影叠翠
作业依中原音韵填曲 一半儿曲谱: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
岸穷烟雾罩山妆,风急荷池摇绿芳。人静微醺依客房。好秋光,一半儿愁心一半儿朗。
作业依中原音韵填曲 一半儿曲谱: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
岸穷烟雾罩山妆,风急荷池摇绿芳。人静微醺依客房。好秋光,一半儿愁心一半儿朗。
清影叠翠- 帖子数 : 24
注册日期 : 13-08-09
回复: 诗大曲课第一讲辅导-元人散曲概论
清溪曼舞
一半儿曲谱:
残阳慢卷下西楼,风动珠帘扶玉钩,浅黛窗前思不休。影姿柔,一半儿含羞,一半酒。
阑风细雨夜无眠,一径桃香雾里喧,燕蹴云阶闻柳弦。 曲谁弹,一半儿相思一半儿远。
一半儿曲谱:
残阳慢卷下西楼,风动珠帘扶玉钩,浅黛窗前思不休。影姿柔,一半儿含羞,一半酒。
阑风细雨夜无眠,一径桃香雾里喧,燕蹴云阶闻柳弦。 曲谁弹,一半儿相思一半儿远。
由清溪曼舞于周三 三月 05, 2014 10:26 a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清溪曼舞- 帖子数 : 2
注册日期 : 13-08-29
回复: 诗大曲课第一讲辅导-元人散曲概论
作业依中原音韵填曲 一半儿曲谱: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
一半儿
嗔声“傻样”我来幺,唱个山歌岭上飘。
莲步风轻妆素描。
蹙眉梢。一半儿羞羞一半儿娆。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
一半儿
嗔声“傻样”我来幺,唱个山歌岭上飘。
莲步风轻妆素描。
蹙眉梢。一半儿羞羞一半儿娆。
云山客- 帖子数 : 12
注册日期 : 13-10-25
回复: 诗大曲课第一讲辅导-元人散曲概论
[一半儿]中原音韵第3号十五部 庚 青
无眠夜晚数天星,残漏窗前静籁声。几点晨辉清透棂,启明升,一半儿纤霞一半青。
无眠夜晚数天星,残漏窗前静籁声。几点晨辉清透棂,启明升,一半儿纤霞一半青。
炳增- 帖子数 : 120
注册日期 : 14-02-26
回复: 诗大曲课第一讲辅导-元人散曲概论
一半儿
幽窗风入满堂香,淡抹胭脂汉女妆,翠佩轻环飞燕裳,俏姿藏,一半儿含羞一半儿放。
幽窗风入满堂香,淡抹胭脂汉女妆,翠佩轻环飞燕裳,俏姿藏,一半儿含羞一半儿放。
由小令A01红尘訪者于周四 三月 13, 2014 5:02 p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2次
小令A01红尘訪者- 帖子数 : 201
注册日期 : 13-09-04
回复: 诗大曲课第一讲辅导-元人散曲概论
一半儿/文静幽兰/
北风扑面刺肤玑,行路艰难无奈回,红日白云春欲栖,叹天寒,一半儿心愁,一半儿失。
北风扑面刺肤玑,行路艰难无奈回,红日白云春欲栖,叹天寒,一半儿心愁,一半儿失。
小令A01红尘訪者- 帖子数 : 201
注册日期 : 13-09-0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