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与曲课开班絮(序)语——辽东野鹤[东北虎]
2 posters
诗词格律与曲课开班絮(序)语——辽东野鹤[东北虎]
诗词格律与曲课开班絮(序)语——辽东野鹤[东北虎]
第三批学曲主群曲课第一讲
休息一会,10分钟后回来
第四节:诗词曲体制的发展
一.诗的体派
南宋末年的诗论家严羽,在他所著的《沧浪诗话》中,就按时代、作者和诗风的不同,把诗分为五十多个体派。以后的诗话家,又把元、明、清三代的诗分为若干体派。(见吴丈蜀的《读诗常识》)
下面就按时代的先后为序,简介诗的体派。
(一)先秦时期诗体
类似屈原《离骚》的风格的诗,都属于骚体。这种诗往往诗句长短不齐,还带有“兮”、“些”等语助词。
(二)两汉时期诗体
柏梁体(起于汉武帝),句句押韵的七言诗,允许重韵。
建安体(曹家父子,及建安七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体
正始体(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
陶体(陶渊明的五言诗为代表)
(四)唐代诗体
1.初唐
四杰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
2.盛唐时期
王孟体(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太白体(李白,字太白)
少陵体(杜甫,自称“少陵野老”)
3.中唐时期
韩昌黎体(韩愈是昌黎人)
张王体(张籍、王建为代表)
4.晚唐诗体
义山体(李商隐,字义山)
2.曲的这条大河是多个支流的集合,方才说的这部分“先移动,后联通”由词过度到曲的,只是散曲集合的一部分。因为除了“词余”,还有:
①来源于北方民族曲调、少数民族的乐曲。西北回鹘、北方蒙古族,东北部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的音乐(胡乐),给中原的音乐输送了新鲜的血液,相溶诗歌中。
②南、北地区的民间小调。主要是民谣俚歌即民间俗唱(宋、金、元时期流行歌曲)
③.唐宋以来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赚词、诸宫调等。
当然这是主要组成部分,还有其他部分。此不详细介绍。
此外,在人们讲到“曲”时,多数是指“北曲”。“南曲”会有特殊标识。
3.小令、大令及杂套
一般说到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而散曲中又包括:散曲小令,散曲套曲(简称散套,又叫大令)。
杂套,是杂剧套曲的简称,是由同一宫调的多支曲子组成的。
今天诗词曲第一次综合课程,对诗词曲有关的几个问题,就简单介绍这些,详细的且看下回诗词格律和曲课各自班群课程中分解。
下面留作业。
诗词格律与曲课综合第一课作业:
一.阅读及填空题:
1.填空:
①作为诗词曲,都是诗歌的文学形式。也都是属于韵文文学,因为要(押韵)。大多又是骈文文学,因为有的诗词曲的语句要(对仗)。
②隋朝的陆法言所撰的([size=13][size=18]《切韵》)的出现,标志今韵基本形成。[/size][/size]
2.阅读此次讲义,阅读一遍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原音韵。
二.问答:是回答以下问题
1.①以前学过格律诗么?
②写过格律诗吗?
2.填过什么词牌。
3.填过什么曲牌。
三.试答以下问题,是这节课没有讲的,只是了解一下有多少朋友已经掌握。
用符号:阴平用—、阳平用╱、上声用∨、去声用╲、入声用◆。标出一下,如果你的电脑不能打出的以上符号,可以复制粘贴。【旧韵中遇有平分阴阳困难时,可以用“∠ ”符号代之,含阴平与阳平】
1.用新韵平仄标出你的QQ昵称。
2.用旧韵平仄标出你的QQ昵称。
3.用新韵四声标出你的QQ昵称。
4.用旧韵四声标出你的QQ昵称。
例:将下列句字新旧韵基符号标在句子下边:
样式:用【新】新韵;【符】新韵符号之意;【旧】旧韵;【记】旧韵标志;用记号◆表示入声。
【诗】白日依山尽,
【新】阳去阴阴去,
【符】/ \ ――\ ,
【旧】入入阴阴去,或【旧】入入平平去,
【记】◆◆--\ ,或【记】◆◆平平 \
明月松间照,
[新]阳去阴阴去
[符]/ \ --\
[旧]平入平平去
[记]-◆--\
青泉石上流。
[新]阴阳阳去阳
[符]- / / \ /
[旧]阴阴入去阴
[记]--◆\-
三、自己举例一首七绝两句或七律诗中一联,在每句下边标上新、旧韵的两种平仄。用汉字或符合均可。40分
样式:
例句:石上泉声带雨秋。
旧韵:丨丨――丨丨-。
新韵:—丨――丨丨―。
或是这样汉字标也可以:
例句:石上泉声带雨秋。
旧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新韵: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旧韵:――丨丨――|,丨丨――丨丨-。
新韵:――丨丨――丨,丨丨———丨—。
第三批学曲主群曲课第一讲
海啸山呼(辽东野鹤)hxsh6@qq.com2014.02.27.19:57:34
现在开始上课了。请各家转帖。休息后可以再补充
各位朋友:
今天是诗词格律基础和曲知识课的第一课,因为开始的第一课是综合简介诗词曲。所以也就将诗词格律基础班和第三批学曲班的第一次课作为共同的公共课。
第三批学曲课,有多个网校或群共8家参与的。诗词格律基础课也是有3个群参与了。今天是第一次课,我要说的题目是:
诗词格律与曲课开班絮(序)语——辽东野鹤[东北虎]
开班絮(序)语?到底是絮语还是序语呢?
回答,都是吧。谁叫它们是同音字了呢?学诗词散曲及赋等韵文文学就是要注意音韵的啊。况且我要讲的也是真是(絮、序)语的啊。
况且这是第一次课,并且是在正课第一讲之前,当然是序语。
那说的絮语,是絮絮叨叨呢?还是花絮的呢?
回答,这也都是吧。为何此说?因为要讲诗词曲课,可不是用几句话就可以讲的清楚的。
我这也就是基础知识的介绍,格律诗和词至少也是要一年半左右,若压缩也要一年,扩展一点呢,就要二年了。
散曲元曲知识介绍呢,也要达一年左右的。这就需要絮叨的时间。且不是以写作为主,写作是配合知识的介绍而进行的。
这两个系列的课程都是:一般正课是每月一次,个别时是两课/月,正课有作业。另有配合正课进行辅导。
那为何是花絮的絮呢?作为诗词曲,都是诗歌的文学形式。也都是属于韵文文学,因为要押韵。大多又是骈文文学,因为有的诗词曲的语句要对仗。诗词曲是我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的百花园,来介绍这些不正是文坛里的千花万絮吗?
见图:
韵文、骈文与诗、词、曲 关系等示意图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和大家简单聊一点有关诗词曲在文雅俗白上的侧重,诗词曲韵文文学与音韵发展,及诗词曲体制的发展。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详细部分,要在诗词格律基础班群和曲课班群的各自课程中讲到,这堂课只是让大家有个初步了解。
第一节:诗词曲形成程序
我们要学的诗词曲,是指属于诗歌类文学体裁,不仅要押韵,并且是句中也有格式要求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有文字谱,还能演唱,特别是词曲等是带有音乐谱的。
一般的说,词曲是唱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歌曲,文字是歌词。诗呢,诗多为吟诵,也是可以唱的。但诗词曲在文字谱和音乐谱的先走哪个程序是不一样的。
诗,主要是指格律诗,是先有文字,后谱成曲调来唱。我们看到的如唐诗等许多古诗,是诗人先写成了作品,其中被乐师拿来加上了乐谱,进行演唱。
词曲呢?是先有音乐谱的词牌或曲牌,后填上文字。如、天净沙、喜春来等都是先有音乐谱曲牌,文人按谱调填上文字,来演唱的歌曲。
第二节:诗词曲在文雅俗白上各有侧重
诗词曲在用文字、词句及风格上,文雅俗白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
诗,主要是格律诗,要雅要文。
曲,往往偏于俗与白。
词,可以介于二者之间,雅俗兼有。 在雅俗文白个性上,诗、词、曲各有所偏。
诗,偏于文雅:曲,可偏于通俗、直白;词则可以文雅间有俗白。
举曲一例,张可久的《中吕·山坡羊·闺思》的“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
哈哈!怎么样,够直白通俗的吧?
现在开始上课了。请各家转帖。休息后可以再补充
各位朋友:
今天是诗词格律基础和曲知识课的第一课,因为开始的第一课是综合简介诗词曲。所以也就将诗词格律基础班和第三批学曲班的第一次课作为共同的公共课。
第三批学曲课,有多个网校或群共8家参与的。诗词格律基础课也是有3个群参与了。今天是第一次课,我要说的题目是:
诗词格律与曲课开班絮(序)语——辽东野鹤[东北虎]
开班絮(序)语?到底是絮语还是序语呢?
回答,都是吧。谁叫它们是同音字了呢?学诗词散曲及赋等韵文文学就是要注意音韵的啊。况且我要讲的也是真是(絮、序)语的啊。
况且这是第一次课,并且是在正课第一讲之前,当然是序语。
那说的絮语,是絮絮叨叨呢?还是花絮的呢?
回答,这也都是吧。为何此说?因为要讲诗词曲课,可不是用几句话就可以讲的清楚的。
我这也就是基础知识的介绍,格律诗和词至少也是要一年半左右,若压缩也要一年,扩展一点呢,就要二年了。
散曲元曲知识介绍呢,也要达一年左右的。这就需要絮叨的时间。且不是以写作为主,写作是配合知识的介绍而进行的。
这两个系列的课程都是:一般正课是每月一次,个别时是两课/月,正课有作业。另有配合正课进行辅导。
那为何是花絮的絮呢?作为诗词曲,都是诗歌的文学形式。也都是属于韵文文学,因为要押韵。大多又是骈文文学,因为有的诗词曲的语句要对仗。诗词曲是我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的百花园,来介绍这些不正是文坛里的千花万絮吗?
见图:
韵文、骈文与诗、词、曲 关系等示意图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和大家简单聊一点有关诗词曲在文雅俗白上的侧重,诗词曲韵文文学与音韵发展,及诗词曲体制的发展。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详细部分,要在诗词格律基础班群和曲课班群的各自课程中讲到,这堂课只是让大家有个初步了解。
第一节:诗词曲形成程序
我们要学的诗词曲,是指属于诗歌类文学体裁,不仅要押韵,并且是句中也有格式要求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有文字谱,还能演唱,特别是词曲等是带有音乐谱的。
一般的说,词曲是唱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歌曲,文字是歌词。诗呢,诗多为吟诵,也是可以唱的。但诗词曲在文字谱和音乐谱的先走哪个程序是不一样的。
诗,主要是指格律诗,是先有文字,后谱成曲调来唱。我们看到的如唐诗等许多古诗,是诗人先写成了作品,其中被乐师拿来加上了乐谱,进行演唱。
词曲呢?是先有音乐谱的词牌或曲牌,后填上文字。如、天净沙、喜春来等都是先有音乐谱曲牌,文人按谱调填上文字,来演唱的歌曲。
第二节:诗词曲在文雅俗白上各有侧重
诗词曲在用文字、词句及风格上,文雅俗白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
诗,主要是格律诗,要雅要文。
曲,往往偏于俗与白。
词,可以介于二者之间,雅俗兼有。 在雅俗文白个性上,诗、词、曲各有所偏。
诗,偏于文雅:曲,可偏于通俗、直白;词则可以文雅间有俗白。
举曲一例,张可久的《中吕·山坡羊·闺思》的“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
哈哈!怎么样,够直白通俗的吧?
【在散曲创作上,张可久与乔吉被称为“曲中李杜”】
张可久的“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这句很通俗,很直白,正因为这样,才更灵动活泼。
类似这样语言如果放在格律诗里边,那多不雅,不含蓄啊。
词者可以立于文白雅俗之间,词中略“白”是可以的。如:“小乔初嫁了”。这句也是较俗白的,但有了这句才显得更为灵动,不死板。
我以前在交流诗词曲时,几次引用过宛敏灏、缪钺等先生的观点。
词是又上又下、不上不下,其上不似诗、下不类曲。
诗偏于雅,曲可偏于俗,词可以立于雅俗之间。
诗多用朴素文言;曲多用尖新口语;而词则多用清词丽句。
以前有学者云:诗者,歌也!词者,诗之余也!曲者,词之俗体也!
张可久的“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这句很通俗,很直白,正因为这样,才更灵动活泼。
类似这样语言如果放在格律诗里边,那多不雅,不含蓄啊。
词者可以立于文白雅俗之间,词中略“白”是可以的。如:“小乔初嫁了”。这句也是较俗白的,但有了这句才显得更为灵动,不死板。
我以前在交流诗词曲时,几次引用过宛敏灏、缪钺等先生的观点。
词是又上又下、不上不下,其上不似诗、下不类曲。
诗偏于雅,曲可偏于俗,词可以立于雅俗之间。
诗多用朴素文言;曲多用尖新口语;而词则多用清词丽句。
以前有学者云:诗者,歌也!词者,诗之余也!曲者,词之俗体也!
这只是一般的说是这样的,实际词是经历了由市井俗词变成文人雅词的过程的。
诗也有略为白话些的,“床前明月光”这首就较为通俗白话的,但却流传千古。
曲呢,也有文雅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曲中雅品。形成鼎足对仗的前三句:你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十八个字,九个景色,如诗一样压缩具有文雅特点,是将诗的风格用到了曲中。
按章法、风格可以有这样排序,诗==》词==》曲。
就是说,诗的风格可以入词,词风格可以入曲。
但如果在章法及风格上的特点反过来,曲来入词、词入诗,则是不可以。
特别是在雅俗、文白这个要求上更是如此。
第三节:诗词曲韵的声韵音律及韵书的发展变化
诗也有略为白话些的,“床前明月光”这首就较为通俗白话的,但却流传千古。
曲呢,也有文雅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曲中雅品。形成鼎足对仗的前三句:你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十八个字,九个景色,如诗一样压缩具有文雅特点,是将诗的风格用到了曲中。
按章法、风格可以有这样排序,诗==》词==》曲。
就是说,诗的风格可以入词,词风格可以入曲。
但如果在章法及风格上的特点反过来,曲来入词、词入诗,则是不可以。
特别是在雅俗、文白这个要求上更是如此。
第三节:诗词曲韵的声韵音律及韵书的发展变化
平仄与韵,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两个重要因素,诗歌的发展与诗歌的音韵及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的,那么也就有相应的韵书。
简单来说,按音韵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上古音韵、中古音韵、近古音韵、现在音韵。
注意:这里不是我们接触的历史知识里的上古、中古与近古,而是语言音韵里的上古、中古、近古。
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上古韵、上古与中古过度阶段、中近古韵、中近古与现代音韵过度阶段、现代汉语音韵。下面简单分别介绍:
(可能与许多人看法不同,但不违反史书及范式,供参考)
1.上古韵
也叫老古韵,简称古韵。是以五音十二律为主要依据。这个部分大概是由三皇五帝时期开始的,经夏商周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初期。
2.由上古向中古音韵过度阶段
主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今韵萌芽,又有古韵痕迹。这是介于古韵与今韵之间的过度。有许多版本,但基本失传。
汉末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中国学者在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新的注音方法“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的产生为编写韵书创造了条件。
传说中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左校令李登的《声类》。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所载,《声类》分为十卷,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
西晋时学者吕忱之弟吕静曾仿照《声类》写过一本《韵集》,分作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实际仍是与上古韵相联系的]。
3.今韵
注意,今韵不是新韵,系中古汉语音韵。如平水韵、词林正韵等。今韵经过了隋唐到清末、民国及新中国初期。到现在还在与新韵并行。
隋朝的陆法言所撰的《切韵》的出现,标志今韵基本形成。《切韵》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
(可能与许多人看法不同,但不违反史书及范式,供参考)
1.上古韵
也叫老古韵,简称古韵。是以五音十二律为主要依据。这个部分大概是由三皇五帝时期开始的,经夏商周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初期。
2.由上古向中古音韵过度阶段
主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今韵萌芽,又有古韵痕迹。这是介于古韵与今韵之间的过度。有许多版本,但基本失传。
汉末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中国学者在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新的注音方法“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的产生为编写韵书创造了条件。
传说中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左校令李登的《声类》。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所载,《声类》分为十卷,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
西晋时学者吕忱之弟吕静曾仿照《声类》写过一本《韵集》,分作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实际仍是与上古韵相联系的]。
3.今韵
注意,今韵不是新韵,系中古汉语音韵。如平水韵、词林正韵等。今韵经过了隋唐到清末、民国及新中国初期。到现在还在与新韵并行。
隋朝的陆法言所撰的《切韵》的出现,标志今韵基本形成。《切韵》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
到了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出现了许多增本和发展的版本。如《唐韵》等就是发展的版本之一。《切韵》(含增本)虽是现存较早的韵书,但有残缺。
我们可以从《广韵》看到《切韵》的一些影子。也可以说《广韵》是《切韵》和《唐韵》的继承发展。与广韵都是宋代的韵书还有《集韵》。《广韵》是《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以前的韵书中,保持较为完整的版本。
平水韵书的最初编写者是宋末诗人平水地区的刘渊,还有后来的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这是用了地名做了韵书的名称。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填词韵书。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也可以看成是平水韵的韵母基本相同的韵部合并。成为填词的工具书。
此外还有《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所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这里取消了入声字,可以看成是普通话新韵的祖先。
《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填词韵书。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也可以看成是平水韵的韵母基本相同的韵部合并。成为填词的工具书。
此外还有《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所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这里取消了入声字,可以看成是普通话新韵的祖先。
这些都是旧韵中的今韵部分。
4.旧韵(此处主要是指今韵)向新韵的过渡
这个过渡阶段主要经历了清末、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及本世纪初。此阶段有的韵书,还留有旧韵的痕迹。
元、明时期有些韵书,特别是曲韵(如《中原音韵》等)取消了入声字,为后来的新韵出现打下了基础。
清末民初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一些新韵书开始出现。
京韵十三辙也是一种新韵,在戏曲、大鼓书、二人转,及诗歌中应用。
在民国时期还出现了《中华新韵》十八韵。另外还有的新韵书仍然保留了入声字。
从本世纪初和上世纪那些老一代的诗词作品中,会出现既不像旧韵,也不像现在的新韵,我们不要轻易说他们是新、旧韵混用了,因为他们那时还没有现在的新韵。实际很可能用的是他们所处时代的“韵书”留下的影子。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推行普通话,以此为基础的新韵书开始出现,如十八韵、十六韵等多种版本。
1965年还出版了《诗韵新编》。
以上这些就是由旧韵过度到的新韵。
以上这些就是由旧韵过度到的新韵。
5.跨世纪的新韵
以普通话为依据的是新韵。如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开始试行中华新韵十四韵。
以普通话为依据的是新韵。如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开始试行中华新韵十四韵。
目前我们用的新韵,就是这部新韵书。成为当今普遍使用的“新韵”工具书。
以上的介绍其中:前边介绍的几个是旧韵。包括古韵(上古)、古今过渡阶段音韵、今韵。最后的提到的是新韵。
有关音(声)韵主要发展的几个阶段就介绍到这。
至于古、今、新韵,或旧韵、新韵及声调的详细讲解,将在以后课程中,诗词格律基础班群和散曲班群会各自介绍。有关音(声)韵主要发展的几个阶段就介绍到这。
休息一会,10分钟后回来
第四节:诗词曲体制的发展
一.诗的体派
南宋末年的诗论家严羽,在他所著的《沧浪诗话》中,就按时代、作者和诗风的不同,把诗分为五十多个体派。以后的诗话家,又把元、明、清三代的诗分为若干体派。(见吴丈蜀的《读诗常识》)
下面就按时代的先后为序,简介诗的体派。
(一)先秦时期诗体
类似屈原《离骚》的风格的诗,都属于骚体。这种诗往往诗句长短不齐,还带有“兮”、“些”等语助词。
(二)两汉时期诗体
柏梁体(起于汉武帝),句句押韵的七言诗,允许重韵。
建安体(曹家父子,及建安七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体
正始体(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
陶体(陶渊明的五言诗为代表)
(四)唐代诗体
1.初唐
四杰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
2.盛唐时期
王孟体(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太白体(李白,字太白)
少陵体(杜甫,自称“少陵野老”)
3.中唐时期
韩昌黎体(韩愈是昌黎人)
张王体(张籍、王建为代表)
4.晚唐诗体
义山体(李商隐,字义山)
(五)两宋时期
苏体(苏轼为代表)
放翁体(陆游为代表)
(六)金、元时期
遗山体(元好问,别名遗山)
铁崖体(杨维桢,号铁崖)
苏体(苏轼为代表)
放翁体(陆游为代表)
(六)金、元时期
遗山体(元好问,别名遗山)
铁崖体(杨维桢,号铁崖)
(七)明代时期
西涯体(李东阳,号西涯)
弘正体(弘治与正德年间的李梦阳等人为代表)
西涯体(李东阳,号西涯)
弘正体(弘治与正德年间的李梦阳等人为代表)
(八)清代
吴梅村体(吴伟业,号梅村)
自珍体(龚自珍为代表)
遵宪体(黄遵宪为代表)
实际还有很多,但每个朝代时期仅举两例(唐代除外,多举了几例)。
二. 诗词曲之格体及发展
自珍体(龚自珍为代表)
遵宪体(黄遵宪为代表)
实际还有很多,但每个朝代时期仅举两例(唐代除外,多举了几例)。
二. 诗词曲之格体及发展
(一)诗的格体变化
从现有的记载来看,第一部诗歌集,就是孔子主编的《诗经》,收集了他所在的时代及以前流传下来大量的诗歌。四诗风雅颂,即大雅、小雅、风与颂。留下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从现有的记载来看,第一部诗歌集,就是孔子主编的《诗经》,收集了他所在的时代及以前流传下来大量的诗歌。四诗风雅颂,即大雅、小雅、风与颂。留下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从旧体诗来看,有格律诗和非格律诗,还有在格律与非格律之间的。
又有按古体和近体的划分。
又有按古体和近体的划分。
有许多学者认为:格律诗是应试贴,是古代朝廷会考的一个项目,为了统一格式化,规范化,考官审阅这个项目的考卷就比较好评判了。但对考生就有了拘束性,突破约束的任情发挥是不敢的。
虽然格律诗有约束性,但由于很规范,平仄排列有序整齐,具有文字韵调有序变化的美感。而保持下来。
虽然格律诗有约束性,但由于很规范,平仄排列有序整齐,具有文字韵调有序变化的美感。而保持下来。
如果说,我们常见的格律诗是规范化的格律诗。那么词和曲就是另类的格律诗。
(二)诗余与词
在诗的变迁及格律诗歌发展中,另一种具有格律特点而又与格律诗不同的形式的诗歌出现了,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这种文学体裁,这就是“词”。
在唐及唐以前的一些长短句、杂言诗类,可以看成是词的一种萌芽。
有些学者认为词是出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从律诗绝句中变化出来的;唐人是先用五、七言诗入乐,到了唐末五代,才改用长短句。所以称为“诗余”。
如明代的张蜒作词谱,将其书名题作《诗余图谱》。后来很多词家,将诗余这个名词解释为诗体演变之余派。
也有的认为词是诗的下降,这是轻视词的看法。
还有许多不同说法,但大多也都有争议。
有关词的名称:在唐五代时,作为“词”这种新诗体被称为“曲子词”。还有方才说的“诗馀”。除这两个以外还有“乐府”、“长短句”等等别名,也是代表着词体的某种特点的。也都是句中带有平仄,句尾带有韵脚的诗歌体裁。
(三)词余与曲
到了宋末及金元时,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地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填词成为一种高深的专门学问,这时的词也就失去了音乐的地位。
不过有一部分没有丧失声乐的地位的词调,从词调中移动,联通到散曲的行列。详见前边讲的“曲与词相同牌名及格式相同的”部分就是此类。所以又叫“词余”。
注意,这里主要是指那些经历“先移动,后联通”的那些曲子叫“词余”。我这里说的“先移动,后联通”可不是指手机等无线电话啊,哈哈!2.曲的这条大河是多个支流的集合,方才说的这部分“先移动,后联通”由词过度到曲的,只是散曲集合的一部分。因为除了“词余”,还有:
①来源于北方民族曲调、少数民族的乐曲。西北回鹘、北方蒙古族,东北部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的音乐(胡乐),给中原的音乐输送了新鲜的血液,相溶诗歌中。
②南、北地区的民间小调。主要是民谣俚歌即民间俗唱(宋、金、元时期流行歌曲)
③.唐宋以来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赚词、诸宫调等。
当然这是主要组成部分,还有其他部分。此不详细介绍。
此外,在人们讲到“曲”时,多数是指“北曲”。“南曲”会有特殊标识。
3.小令、大令及杂套
一般说到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而散曲中又包括:散曲小令,散曲套曲(简称散套,又叫大令)。
杂套,是杂剧套曲的简称,是由同一宫调的多支曲子组成的。
今天诗词曲第一次综合课程,对诗词曲有关的几个问题,就简单介绍这些,详细的且看下回诗词格律和曲课各自班群课程中分解。
下面留作业。
诗词格律与曲课综合第一课作业:
一.阅读及填空题:
1.填空:
①作为诗词曲,都是诗歌的文学形式。也都是属于韵文文学,因为要(押韵)。大多又是骈文文学,因为有的诗词曲的语句要(对仗)。
②隋朝的陆法言所撰的([size=13][size=18]《切韵》)的出现,标志今韵基本形成。[/size][/size]
2.阅读此次讲义,阅读一遍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原音韵。
二.问答:是回答以下问题
1.①以前学过格律诗么?
②写过格律诗吗?
2.填过什么词牌。
3.填过什么曲牌。
三.试答以下问题,是这节课没有讲的,只是了解一下有多少朋友已经掌握。
用符号:阴平用—、阳平用╱、上声用∨、去声用╲、入声用◆。标出一下,如果你的电脑不能打出的以上符号,可以复制粘贴。【旧韵中遇有平分阴阳困难时,可以用“∠ ”符号代之,含阴平与阳平】
1.用新韵平仄标出你的QQ昵称。
2.用旧韵平仄标出你的QQ昵称。
3.用新韵四声标出你的QQ昵称。
4.用旧韵四声标出你的QQ昵称。
例:将下列句字新旧韵基符号标在句子下边:
样式:用【新】新韵;【符】新韵符号之意;【旧】旧韵;【记】旧韵标志;用记号◆表示入声。
【诗】白日依山尽,
【新】阳去阴阴去,
【符】/ \ ――\ ,
【旧】入入阴阴去,或【旧】入入平平去,
【记】◆◆--\ ,或【记】◆◆平平 \
明月松间照,
[新]阳去阴阴去
[符]/ \ --\
[旧]平入平平去
[记]-◆--\
青泉石上流。
[新]阴阳阳去阳
[符]- / / \ /
[旧]阴阴入去阴
[记]--◆\-
三、自己举例一首七绝两句或七律诗中一联,在每句下边标上新、旧韵的两种平仄。用汉字或符合均可。40分
样式:
例句:石上泉声带雨秋。
旧韵:丨丨――丨丨-。
新韵:—丨――丨丨―。
或是这样汉字标也可以:
例句:石上泉声带雨秋。
旧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新韵: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旧韵:――丨丨――|,丨丨――丨丨-。
新韵:――丨丨――丨,丨丨———丨—。
水儿- 帖子数 : 187
注册日期 : 13-06-15
地点 : 中国鞍山
回复: 诗词格律与曲课开班絮(序)语——辽东野鹤[东北虎]
诗词格律与曲课综合第一课作业:
一.阅读及填空题:
1.填空:
①作为诗词曲,都是诗歌的文学形式。也都是属于韵文文学,因为要(押韵)。大多又是骈文文学,因为有的诗词曲的语句要(对仗)。
②隋朝的陆法言所撰的(切韵 )的出现,标志今韵基本形成。
2.阅读此次讲义,阅读一遍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原音韵。
二.问答:是回答以下问题
1.①以前学过格律诗么?
学过
②写过格律诗吗?
写过
2.填过什么词牌。
临江仙
3.填过什么曲牌。
没填过
三.试答以下问题,是这节课没有讲的,只是了解一下有多少朋友已经掌握。
用符号:阴平用—、阳平用╱、上声用∨、去声用╲、入声用◆。标出一下,如果你的电脑不能打出的以上符号,可以复制粘贴。 【旧韵中遇有平分阴阳困难时,可以用“∠ ”符号代之,含阴平与阳平】
1. 用新韵平仄(最好是用四声、下同)标出你的QQ昵称。
博蓄涵发
平仄平平
2. 试用旧韵平仄标出你的QQ昵称。
3. 用新韵四声标出你的QQ昵称。
博 蓄 涵 发
╱ ╲ ╱ —
4.用旧韵四声标出你的QQ昵称
…………………………
辽东野鹤3月9日阅
做的较好,只是旧韵还不是熟悉。另外你的昵称确实入声多
……………………………………
一.阅读及填空题:
1.填空:
①作为诗词曲,都是诗歌的文学形式。也都是属于韵文文学,因为要(押韵)。大多又是骈文文学,因为有的诗词曲的语句要(对仗)。
②隋朝的陆法言所撰的(切韵 )的出现,标志今韵基本形成。
2.阅读此次讲义,阅读一遍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原音韵。
二.问答:是回答以下问题
1.①以前学过格律诗么?
学过
②写过格律诗吗?
写过
2.填过什么词牌。
临江仙
3.填过什么曲牌。
没填过
三.试答以下问题,是这节课没有讲的,只是了解一下有多少朋友已经掌握。
用符号:阴平用—、阳平用╱、上声用∨、去声用╲、入声用◆。标出一下,如果你的电脑不能打出的以上符号,可以复制粘贴。 【旧韵中遇有平分阴阳困难时,可以用“∠ ”符号代之,含阴平与阳平】
1. 用新韵平仄(最好是用四声、下同)标出你的QQ昵称。
博蓄涵发
平仄平平
2. 试用旧韵平仄标出你的QQ昵称。
3. 用新韵四声标出你的QQ昵称。
博 蓄 涵 发
╱ ╲ ╱ —
4.用旧韵四声标出你的QQ昵称
…………………………
辽东野鹤3月9日阅
做的较好,只是旧韵还不是熟悉。另外你的昵称确实入声多
……………………………………
博蓄涵发- 帖子数 : 34
注册日期 : 13-08-28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